內容簡介
《雲南巍山彝族社會歷史調查》內容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包括《中國少數民族》、《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簡志叢書》、《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記錄了中國55個少數民族從起源至21世紀初的歷史發展進程,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薈萃了大量原始的、鮮活的、極其珍貴的資料,是一部關於中國民族問題的大型綜合性叢書,是中國民族問題研究的重大項目和重大出版工程。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展開。為了摸清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狀況,搶救行將消失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料,1953年,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進行全國性的民族識別調查,1956年又開始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
編輯推薦
《雲南巍山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為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之一。
圖書目錄
雲南巍山彝族社會歷史調查上冊
巍山彝族的源流和支系
巍山彝族人口分布情況調查
巍山彝族姓氏分布調查
一、姓氏及戶數
二、分布地點
巍山彝族語言調查
一、巍山彝語聲母
二、巍山彝語韻母
三、巍山彝語元音前帶有聲門塞音自成音節時的拼讀規則
四、巍山彝語聲調及其與漢語四聲的對應規律和拉丁字母表示法,表調字母同時兼音節隔音作用
五、巍山彝語聲韻調配合情況
六、巍山彝語語法舉例
巍山地區彝語地名
一、巍山縣
二、南澗縣
巍山南詔歷史調查
一、前新村“字”姓家族歷史調查
二、歷史遺蹟及傳說
三、巍山南詔城址調查
四、巍山南詔寺觀調查
五、與南詔歷史有關的寺觀
六、巍山南詔口頭歷史調查
南詔王金冠
巍山彝族左氏土官社會歷史調查
一、左土官興起的歷史背景
二、左土官對巍山的統治
三、左氏族流和左土官歷史沿革
四、《蒙化左族家譜》
五、左氏家族的文治武功
六、明清對左土官的改土歸流
左氏土司莊子祖房箐今昔調查
一、歷史概述
二、解放前的政治經濟狀況
三、欣欣向榮的新生活
左氏土司莊子土官村調查
一、土官村的由來
二、土官村社會歷史面貌和經濟狀況
一、今日的土官村
巍山洗澡塘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杜文秀起義中的彝族起義軍
巍山彝族地區地下黨的活動情況
巍山龍街鄉社會歷史調查
一、解放前的政治經濟情況
二、紅太陽的光輝照耀龍街鄉
三、狩獵
四、婚俗
五、喪葬
六、節日
七、宗教信仰與禁忌
八、生活習俗
巍山東山小潭子彝村調查
巍山谷波羅彝村社會歷史調查
一、基本情況
二、家支源流
三、風俗習慣
四、喪葬和婚姻
五、宗教信仰
六、音樂舞蹈
七、農業
雲南巍山彝族社會歷史調查下冊
巍山龍潭村彝族調查
一、概況
二、源流
三、風俗
四、村民們所紀念的歷史人物
五、占跡、文物
六、語言文學
七、教育
八、牛產情況
巍山彝族民間歌舞概述
一、山歌小調
二、彝家舞蹈
三、踏歌中的器樂與道具
四、踏歌與彝族的民俗、信仰
五、關於“打歌”由來的傳說
六、與外族的藝術交流和彝族歌舞的發展
巍山彝族歌舞“阿尅”
一、“阿尅”的傳說及其發展
二、“阿尅”的種類
三、“阿尅”遍於彝家山寨
巍山山塔村彝族風俗紀實
一、山塔村情況簡介
二、“求雨”和“祭龍”活動
三、節日活動
四、喪葬習俗
巍山多雨村、麻秸房彝族習俗調查
一、精美艷麗的服飾
二、古老豐富的曲調
三、簡樸有趣的婚俗
四、隆重莊嚴的葬禮
五、神聖的“祖公樹”
六、奇異的“叫飯魂”
七、獨特的“男觀音”
巍山馬鞍山彝族的喪葬接祖送祖儀式
一、喪葬儀式
二、接祖儀式
三、送祖儀式
巍山彝族的火葬墓
巍山彝族原始宗教調查
一、祖先崇拜
二、龍崇拜
三、山崇拜
四、樹崇拜
五、地崇拜
六、火崇拜
七、占卜
八、禁忌
九、“阿閉”和冬公
巍山彝族土主崇拜調查
一、遍於全境的土主廟
二、崇拜土主神的盛況
三、土主崇拜和本主崇拜的區別
四、土主崇拜的產生和發展
巍寶山道教調查
一、巍寶山道觀和塑像情況
二、巍寶山道教的傳人和發展
三、巍寶山道教的主要節日和書籍
四、道教在巍山民間的發展情況
五、巍寶山遺存道教金石選
後記
修訂後記
……
後記
《雲南巍山彝族社會歷史調查》由雲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了解、研究巍山縣境內彝族社會歷史的最重要的參考資料。本書的修訂由雲南大學的高志英負責。修訂工作依據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和《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資料叢刊》的修訂再版要求進行,遵照基本保持原貌,統一體例、版本,增加新內容,尊重史實,拾遺補缺,不作大的改動的原則,主要對本書所涉及的少數民族人口新變化、地名的變化以及所調查地區行政劃區的新變化進行了增補;對書中涉及的度量衡進行了統一;針對書中所涉及雲南少數民族專用的度量衡和一些專用名詞進行了注釋。此外,編者對原書中的錯別字及錯誤的標點符號進行了校對。修訂工作不足乃至錯誤在所難免,請專家學者不吝指教。
文摘
到了隋、唐、五代、宋朝時期,巍山彝族稱為“烏蠻”。這時的“烏蠻”就不包括其他少數民族,而是專指彝族了。在兩南地區,“烏蠻”的分布面很廣,大致可分為3大片,即:西部的“烏蠻”;東部的“烏蠻”;北部的“烏蠻”,巍山彝族屬於西部烏蠻。兩部烏蠻包括洱海地區至永昌城(今保山)一帶的“烏蠻”在內。
到了元朝、明清時期,巍山彝族稱為“羅羅”。李京《雲南志略》說:“羅羅,即烏蠻也。”康熙《蒙化府志》也載:羅羅,“土著之烏蠻也。”隨著彝族內部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在“羅羅”下面又出現了更細的稱謂,這時巍山彝族的稱謂有“臘羅”、“迷撒”、“蒙舍”、“摩察”、“土族”、“土家”、“土俚”等。
解放後,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關懷下,巍山彝族和祖國其他地方的彝族一樣,正式定族稱為“彝族”。
現今巍山彝族有三個支系:“臘羅”(臘魯)支系、“迷撒”(摩察)支系和“格尼”支系。其中“臘羅”支系和“迷撒”支系的人數最多,約占全縣彝族總人口的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