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丘山簡述
雲丘山位於臨汾市鄉寧縣境內,地處呂梁山南端,西臨黃河,東近汾河,南面晉南盆地,海拔1629米,景區總面積約210平方公里。雲丘山以人文、自然景觀雙絕著稱,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雲丘山呈現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奇山異峰連綿不絕,形成了神塔疊翠、雲海藏龜、絕頂晴嵐等50餘處自然景觀,景色神奇秀麗,與武當山齊名,素有“北雲丘、南武當”之盛譽。 儘管景觀奇絕,但長久以來,雲丘山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2004年,鄉寧縣煤炭企業家張連水投資開發雲丘山風景旅遊區。
主要景點
雲丘山自然景觀獨特奇異。海拔最高處玉皇頂1629米,相對海拔近千米,是晉西南的最高巔峰。上古時雲丘山亦被稱為崑崙,曾是羲和觀天測時的地方;春秋戰國時莊子筆下寫到了姑射山,雲丘山當屬姑射山的最高山巒。景區內峰巒疊嶂,喬灌叢生,淫羊藿、威靈仙、穿地龍、五味子、五倍子等名貴藥材隨處可見,還有矮牡丹、野大豆、翅果油樹等珍稀植物;山泉流淌,鳥鳴獸藏,金錢豹、褐馬雞等國家級保護動物時有出沒;更有奇特的是這裡還有罕見的反季節冰洞和男女生殖器的象形山體。最為引人入勝的還不是這些,是攀登雲丘山沒有絲毫的壓抑感,從下至上都行走在高高的山脊上,回首一覽眾山小。尤其是到了玉皇頂,俯瞰身後走來的路徑,竟然是一條巨龍,頓生乘龍騰飛的豪爽感興!
雲丘山的道教建築很多,有五龍宮、八寶宮、玉皇頂、祖師頂、玉蓮洞等大小廟宇十餘座,有
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懸空階梯、崖壁棧道和稀有的古人活動遺址;還有抗日戰爭陣亡將士紀念碑,以及名間流傳的許多美麗動聽的傳說故事。
黃金峪谷
黃金峪是馬壁峪南端的一大支流,是雲丘山脈中的一座主山脈。它是丁石與坂爾上兩村之間的一條東西小河,與馬壁峪呈丁字形。東西總長約十五公里,南北縱橫也有十公里之多,總面積達十五平方公里至多不少。
峪裡邊含有自然村六個:前莊、后庄、前金甲嶺、後金甲嶺、新莊和紅坡。隨著社會的發展,後面四個村子交通不便,現已搬遷完畢,就剩前莊、后庄約三百餘人。
從黃金峪各溝各凹開田到頂,修地滿溝。我估計在過去戰亂年代,山下廣大難民,為了躲避戰亂之災,都逃到黃金峪。從住人的村落上看,當時的暫住人口不下千人。僅紅坡一個村當時就有三百來口人,要不然怎么能有那么多的地呢?
黃金峪共有八個石岸,用溝的筆畫和八相乘五十六條溝;用嶺的筆畫和八相乘六十四道嶺。每一條溝都有它一個精彩的故事,每一道嶺都有它耐人尋味的傳說,每一個凹都有它歷史的見證與烙印,每個岸都有它神奇的色彩。我就按它的前後順序一一道來。
圪台嶺與馮兒嶺
黃金峪口北有圪台嶺,南有馮兒嶺,這好比是黃金峪兩扇敞開的福字門。圪台嶺是黃金峪的北扇門。從我的記憶中,當時圪台嶺松柏常青,鬱鬱蔥蔥,山脈整齊,土地肥沃。正嶺上面有一塊四五畝地的寶地,當你站到那塊地方的時候,視野開闊,心曠神怡,背靠松柏青山,南望龍王長嶺,左邊馬首山收入眼底,右邊祖師頂盡在眼前,站在這兒一切煩惱蕩然無存。
馮兒嶺是黃金峪的南扇門。馮兒嶺頂端長有二百米,寬約六十來米,屬長方形體。四面石頭林立,槲木茂盛。唯有當中約六十來米平方的地方,全是沃土,像是個元寶形。據說坂爾上村馮家的先人們早在明朝時期,把這兒成為他們家的墳塋。相傳風水極好,後輩人鼎興旺,聰明能幹,曾出過五個諸侯。坂爾上村委前邊的地里立石碑的墳塋,我想也就是他們的後人了。能立下如此精緻高級的石碑,不是一般家庭能辦到的,我
記得石碑前面還有一對石旗桿。可見他們的家庭在當時也是輝煌馬壁峪,紅遍鄉寧南大門。
臥牛溝
臥牛溝離黃金峪口大約有六百來米,是靠峪南邊的一個小溝。為什麼叫臥牛溝,我無從考察,可能從地形地貌上看,象是一頭健壯的黃牛,頭向東,尾朝西,俯臥在整個山卯中。
山溝內老百姓耕種的地田,與大寨田相似,整整齊齊地,一層比一層高地排列在溝內。臥牛溝雖然沒有古老的傳說,沒有動聽的故事,但站在臥牛溝的地邊,去看對面的山崖,可是大有文章所在。
臥牛溝的對面,是一付天生的,比歷史有名的畫家齊白石畫的名畫還要強幾百倍的天然人生哲理圖。這副美人圖從東到西,從上到下大約有二千平方米以上。整個美人圖由筆直的石崖組成。石縫裡的松柏樹、槲子樹象點綴在銀河裡的星星一樣耀眼。偶爾有喜鵲的窩巢、老雕的窩,壘在樹叉上、石縫間。而它們自由自在的在這副圖上飛來叫去,這副圖畫的精美之處是把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給鑲嵌在這塊石崖之上。
小南凹
小南凹緊挨臥牛溝,在前莊村莊的對面。凹不深,傳說當年南蠻子(我們這兒的人稱南方人為南蠻子,我想當年南方人由於文化水平高,對地理結構研究得比較透徹,再做些對北方人不利的事,所以北方人用這個貶義詞來稱謂南方人為蠻子)在北方盜寶時,發現黃金峪這一帶是出人才的地方,要么還會出皇帝之類的人物。所以南蠻子操心不善,就找來石匠在小南凹的頂部的一道嶺上(據說這是黃金峪的龍脈嶺),鑿口斷脈。但是很奇怪,第一天鑿下去後,第二天早晨一看又長起來,第二天鑿下去,第三天又長起來,數日都如此。後來南蠻子火了,就花錢雇了很多人,人不歇腳,馬不停蹄的幹了三天三夜,而且他還念了三天的咒語,這下龍脈嶺元氣大傷,以後鑿下去的這個豁口再也沒有長起來。因此黃金峪的皇帝大臣也沒有出過一個,是否對這有關,這只是一個傳說。但當年鑿豁石上留下的痕跡依然存在。
龍王廟與前莊村
緊靠東旮旯往後,就是前莊村民居住的地方。他們住的大部分是緊靠山根打下的土窯,也有部分石窯和木材房。他們的窯頂上長著總有千年以上的槲子樹稍夾有松柏樹。粗的一人合包不攏,它那茂密的森林,古老的形象,反映當地村民祖祖輩輩生活的艱辛。別的地方的柴可以隨便砍,但村子上邊的柴,村民自覺地形成一條規矩,誰也不去砍。我想是為了防止村子上邊數十丈高的石崖上,假如有飛石下來,那片森林無形地成了村莊的保護傘。
前莊村共有人口一百四十來口,分為趙、范、張、肖、陳五大家庭。前莊村歷史悠久,人材輩出,雖然沒有出過比較有名的大人物,但在我們雲丘山能首屈一指的人還不少。前莊人的共同特點,腦瓜靈活反映快,能說會道,而且非常重視文化教育,能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隋唐英雄傳全體講述下來的人比比皆是。要不是南蠻子在此搗亂破壞風水的話,說不定前莊村還會出象樣的人才。
龍王廟位於前莊村村南坡兒上的一塊平地,龍王廟座西向東,雖然占地面積不到一百平方米,但廟小神多,廟修的小巧玲瓏,別具一格。廟裡共有四位神像,它們是東海龍王、西海龍王、南海龍王、北海龍王,各個張牙舞爪,活靈活現,兩邊各一個僮子(伺侯龍王的僕人)站立身旁。小廟的兩角柱繡著兩個不同的紅龍和黑龍,繡工精湛,塑技高超。這座廟主要是用於老百姓祈求龍王,保全年五穀豐登,佑百姓平安富裕。每當大旱之年,全村男女老少,跪拜龍王廟前,焚香祈禱,遮眼摸水碗。只要老百姓有祈求,不到三五天,老天必然打雷下雨,以沐禾苗,以撫民安。但經文革後廟也拆了,神是否走,無人可知,但前莊人在心裡邊對龍王廟的懷念,對龍王的靈驗還是贊口不絕,心服口服。
大南溝與石窯崖
一路走來,就到了前莊村後的四大溝之一大南溝。大南溝溝深三千米,溝寬一千餘米。它的頂端就和玉皇頂相接壤。雖然這條溝沒有過多的傳說與故事,但這溝卻是前莊及方圓百姓賴以生存的大溝。
溝的對面是一面象刀割的石崖,高有一百多米,氣勢雄偉,造形磅礴。凡到過此處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對這樣天生的石崖發生一些感嘆,好高呀!好齊呀!好雄呀!好奇呀!這真是大自然施捨給我們人間的美!
傳說在這高崖上是南蠻子盜寶的前洞門,當地流傳的一句盜寶的口訣:打開前大門,蜜拉一千斤。實際就是那半崖上有個小洞,洞裡住著許多蜜蜂,到了采蜜的季節,裡邊的蜜滿了,自然地往溢。到底洞有多大有多深,蜜有多少,那都是個未知數。因為是懸崖峭壁,上邊下不來,下邊上不去,那就只有憑想像罷了。
關女廟與后庄村
后庄村共有八十來口人,主要有張、肖、陳、李五大家族組成。村子四面環山,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偉。住在這山旮旯,真是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真是有知識、有文化人的修道養身之地。后庄村一個最奇之處就是一天見兩次太陽,這是很多村莊沒有的自然規律。
人常說富到深山有遠親,窮到街頭無人問。后庄雖地處偏僻,但深山鳳凰,原來的老書記肖根明,現任的村書記張連生都在該村。老書記肖根明膽識過人,工作魄力大,在他任職期間,坂爾上村委樣樣工作走在前。張連生接任後,坂爾上村支部連年獲得縣級、市級的紅旗支部。他們的政績有目共睹,將永遠載入坂爾上村委的歷史史冊。
關女廟位於后庄村東邊大槐樹下,它的歷史也無從考究。反正老年人從記事起,他們村就供獻的關聖老母,村里人有什麼七災八難就到廟前禱告,誰家生的小孩身體欠佳,就把小孩認到關女老母跟前。年年正月十五,全村人都要到廟前打著花鼓,放著焰火,跪拜祈禱,望關女老母保佑各家平安幸福,子女健康成長。
上南溝
上南溝是緊靠后庄村的一條溝,它和黃金峪第一條大溝--柴家溝相對,上南溝在北,柴家溝在南。傳說上南溝石崖頂端有一寶洞,洞裡住著金牛金車和存放著數不盡的金銀財寶。
南蠻子到北方後,他的眼光敏銳,嗅覺靈巧,就知道哪兒是風水寶地。凡是風水寶地就給蓋個廟或者搞個什麼鎮物,以便壓斷北方的龍脈。這都是歷史的傳說,是真是假誰也說不清。但從蓋廟宇,修學校的地方來看,大凡都是好地方:左青龍,右白虎,背後大山靠著秀,眼前長河流不盡,腦後山連山不斷。
南蠻子經過訪問後,發現此洞有金牛金車,而且還有當年在黃金峪畫滿金子銀子被神仙收回也存放此洞,但要想把它弄出來,必須把它開洞的口訣弄到手。南蠻子這時就想,在他經過寺兒廟的時候,就見廟的神台上放著一尊香爐,香爐上面刻著這么一句話:前七里,後七里,金香爐在七里。
南蠻子絞盡腦汁想著,這前七里就是坂爾上村,這後七里就是前靳家嶺村,他就先跑到後七里前靳家嶺村尋找開洞口訣,結果一無所獲。當要離開此村的時候,站在村子中往前一望,五嶺逶迄嶺嶺騰,千溝磅礴凹凹走,真是一番好風水。就在坂爾上村上邊山頂一帶,紫雲潦繞,紅光普照。這么好的風水龍脈,雲丘山坂爾上村必將要臥龍盤虎,人才輩出。隨手就拿出腰中之箭,箭離弦,一箭射向坂爾上村的北南溝頂,一箭下去成了一個大豁。很快豁又長平,反覆射,反覆長,南蠻子暗想這裡邊肯定有蹊蹺,說不定坂爾上山頂有長山草。
因此他就又到前七里的坂爾上去考察,到了坂爾上正好碰見一村婦在洗衣服,南蠻子口乾舌燥,想借水解渴,但村婦對南蠻子就沒有好氣,故意把腳伸進清水桶連洗補襪子帶洗腳,洗完後說南蠻子,要想知道你所需要的東西,就先嘗嘗這洗腳水。這南蠻子求寶心切,就大口大口得喝下去。村婦見南蠻子喝了洗腳水,也不想失言,就說:"頭是方,腳是方,渾身是方,長青藤。"
寺兒上與安耳溝
出了柴家溝往後走用不了半小時,就到了寺兒廟。寺兒廟利用一個天然的石崖,修了一座廟宇。這個石岸高有十餘丈,寬有七、八丈,深四丈有餘。寺兒廟原來有一道門、二道門,進門後北為廟,南為戲台,廟與舞台下有泉水,天澇之時有水桶粗的一股清水從神像下流出來。廟裡為主有兩尊大神像,當地大部分老年人都認為這兩尊神像可能就是當年給那位上山砍柴的少年發金筆刷金子的白鬍子老神仙。大神下邊分兩排小神,大小不一,大的有一米來高,小的有一尺來高。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大小兩兩成對,這使人聯想到是陰配陽,地配天,雌配雄的現實寫照。
傳言南蠻子盜寶之時,就以寺兒廟為中心展開訪問調查的。前面講的那尊燒香的香爐,就是該寺廟的。南蠻子來到寺廟後,就見香爐上寫著"前七里,後七里,金香爐在七里",南蠻子就根據這句警句找著了存放金牛金車,金銀財寶的地方。
南蠻子是很聰明的,是很有學問的,是很有分析能力的。他細一分析,再圍著香爐看過來看過去。用手一摸,再用指甲一摳,恍然大悟。原來香爐就是純金所鑄,外面用本地山上長的漆樹上割下的黑漆塗了一層,以防不正道之人盜走。"前七里、後七里,金香爐在七里",實際是用了漢字的諧音。說得是香爐的前邊用漆漆了,香爐的後邊用漆漆了,金香爐就在漆裡邊。最後南蠻子識破天機把金香爐盜出。
南蠻子盜走寺兒廟的金香爐後,賊心不死,他聽到當地民間流傳的一句順口溜:"三山九嶺,金磚到頂"。他想這隻金磚很可能還在寺兒廟內。
土地廟與四剎
過了寺兒廟,一路走來,還有許許多多的溝溝凹凹,東路門溝、西路門溝,東椿樹溝、西椿樹溝,三叉墳、新莊村的井子溝、十牛溝(第二大溝)、紅坡村的北溝、小南溝、大南溝、靳家嶺村的安兒溝、小麻油溝、大麻油溝、留金溝、大渠、小渠等,真是數不勝數,這數百個溝溝凹凹給黃金峪裝點著無數的風景線。
大渠快到陳家山的頂部,最先由後靳家嶺、前靳家嶺、紅坡、新莊(叫四剎)組織一起修了一個土地廟。以後紅坡靳家嶺人數變少後由前莊、后庄合為一剎。
修這個土地廟也有一段傳說。古明、清朝代除馬壁峪是一條馱運之路、商業之路外,在黃金峪往上走,一直到土地廟,再到尉莊鄉直至鄉寧也是一條不亞於馬壁峪的運輸通道。河東一帶的人用牲口把糧食馱上到山上換煤燒,或者把布料食鹽馱到山上搞生意買賣。但是年長日久,這一代的樹木長高了,林子長大了,虎豹豺狼有了藏身之地。所以就在蓋土地廟的地方傷人無數,直至最後中斷交通。快到土地廟有一道嶺是坂爾上村委和梁坪村委的分界線,當時因虎患而叫其地為"斷口嶺"。
黃金峪的來歷
獨特的自然地貌形成了黃金峪一帶幽谷奇峰、陡崖峭壁、溝豁縱橫、清泉映月的獨特景觀,使黃金峪溝溝皆有奇觀,嶺嶺都有美景,岸岸都有傳說,凹凹都有典故。
黃金峪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聽老年人講,在很早很早以前,山下某村有一少年,早年父母雙亡,小小年齡就和奶奶相依為命。因為窮苦人家上無片瓦、下無一籠,就在人家看莊稼的窩鋪里度日,他每天都是上山到黃金峪以打柴回去與鄰居換米麵為生。
有一日這一少年拿著扁擔斧頭繩索,又到黃金峪去打柴。說來也有些奇怪,進了黃金峪時,就覺得渾身有勁,腳下生風,具有飄飄然的感覺。
不一會兒就到了寺兒廟,忽然見兩位白鬍子老頭在寺兒岸外小石桌上下棋。少年出自於好奇,平日打柴一人未見,今日居然還有下棋之人,何不多看一會兒。
他把扁擔往土堆里一插站在旁邊觀看起來,在他看棋的當兒,周圍山上的樹木花草一會兒變綠了,一會兒變黃了。這兩位老頭也有些怪,每下完一局棋後都分吃一顆桃,吃完後就把桃核扔到少年腳下。打柴少年也有些負飢餓,就趁兩位老人不注意時把桃核拾起來放在嘴裡唆一唆。每當少年唆一次桃核後,就覺得精力充沛,活力倍增。兩位白鬍子老人下了三局棋,就分吃了三個桃,而這位少年也就唆了三次桃核。
等兩位白鬍子老頭下完三局棋後,才發現身邊站一位少年。就問:"你是哪裡人,為何在此站立這么久?",少年把自己的家境敘說完後,兩位老者告訴他,"你已經在這站了三年,不信看你的扁擔頭都朽了,你的奶奶也早已不在人世了。"少年一聽,拔出扁擔一看,可不扁擔頭真的朽了。這就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大哭起來,哭得不省人事。這下感動了兩位老人,心想這么年紀輕輕的少年還有如此孝心,還能奉養隔輩老人,真不簡單,是可以信賴之人。說著就動了惻隱之心,安慰少年說:"你不要哭了,人死不能復生,我們給你一枝毛筆,如果需要錢的時候,就往石頭上劃一下,想要金子劃方塊,想要銀子劃圓圈,這樣劃到之處就變成金銀了。少劃一些,把你的奶奶安葬後,夠你生活就行了。"說完兩位老人步入雲霄。
少年樵夫往回走的時候,為了驗證兩位白鬍子老人說的話是真是假,就用毛筆在石頭劃了一個方塊,果然青青的石頭轉眼間冒出了金花,變成了黃燦燦的金子。
少年這時想,憑這支毛筆我一輩子吃不盡花不完,憑我這幾年在這打柴,黃金峪老百姓對我管吃管喝的好處,我何不多劃一點,讓黃金峪的廣大村民也享受些。想到這兒就東劃一筆,西劃一筆,一直劃到黃金峪口。只見整個黃金峪金光閃閃,紫氣沖天。神仙在天上發現些少年亂劃一通,就搖手一揮把神筆的魔力收走了,並將此少年劃下的金子銀子趕快收起來,存入后庄上南溝住金牛金車的石洞裡,這就給南蠻子以後盜寶創造了條件。
失去魔力的毛筆再也劃不出金子了,但黃金峪這個名字也就傳開了。
總之,黃金峪養育著雲丘人民,雲丘人也應該保護黃金峪,望廣大村民,借張連水先生開發雲丘之東風,愛我雲丘,護我黃金峪。百年之後,自然生態必然能恢復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的樣子,到那時黃金峪就真正成了兩位神仙點化的黃金峪了。
山中村落
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委員、我國著名古村鎮保護專家阮儀三等一行6人赴臨汾考察了雲丘山景區及鄉寧縣古村落。專家們一行冒著酷暑先後考察了散落於雲丘山景區之內的塔爾坡、康家坪、后庄、下川、鹿凹囿、安汾等古村落。專家們認為:這些風格各異、保存著原始生態的古村落、古窯洞在山西來說比較罕見,具有一定的文化史學價值,要在嚴格保護的前提下,進行有效、合理的開發與利用,要突出其原始性、生態性和特色性,要把村落的開發與雲丘山大景區的建設結合起來,相得益彰、相輔相成。雲丘山景區的開發建設也要堅持走“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科學路子,把雲丘山打造成集生態觀光、民居體驗、休閒度假為一體的複合型自然文化旅遊保護區。
山中古道
馬璧峪雲丘古道不知何代何人起始。從傳說中略知:晉獻公時稱此古道為"馬壁峪雲丘"古道;介子推割股奉君於安耳溝,棄甲處稱"金甲嶺";薛仁貴力殺賊寇護道;紀鸞英途尋韓山練兵;土地廟護佑商民、普澤眾社;"鄉川號"賈家創立並匯接古"絲綢之路";肖氏父子阻擊日軍北上、血泊紅坡;后庄山峰忽悠啟明錯時,兵敗后稷......
今天,這條古道已失去昔日南來北往、蹄鈴聲急的繁忙與榮光,但生活在雲丘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卻深深記得發生在這條古道上,代代相傳、口口禮讚的動人故事。
諸侯之地
坂兒上村原名"返兒莊"(八寶宮中重修土地廟碑記,西社返兒莊)。此村因公元前656年,晉文公重耳避難返轉之處而命名(也因祖師棄修、經神仙點化,祖師回心轉意往返重修折回之地而得名)。
傳說,坂兒上村紅豆凹山頂有一塊寶地,就是五諸侯之地。地勢平而森林茂,地下天生石門石窗,中間黃土立頂。葬於此處者,後輩可出五諸侯之大官。可是有一點毛病:東西埋,出官快、官運短;南北埋,出官慢、官運長。
村中一戶馮氏聽後,十分動心,心想:"先東西埋,出官後再重新南北埋,豈不出官快,官運長兩全齊美嗎?"
不久,馮氏家中喪丁,墳塋果擇於此。先東西埋,誰料埋後,家人隨著商隊馬幫四處遷徙,其後下落不明,墳也沒動過。當地人們猜想說,太平天國南王馮雲山,興許就是該村馮氏的後裔。
臥牛溝
坂兒上村後有一條溝,酷似一頭臥牛。故名為"臥牛溝"。此溝有水井、石水槽等原本屬坂兒上村所有,井上有碑為證。
傳說,古道上的商隊馱幫們飲完牲畜後,見到石碑,飲水思源,都要小恩小惠坂兒上村人。久而久之,崔莊(前莊)人看在眼中嫉妒在心裡,心想,不如把此井爭為己有,於是挑起了與坂兒上村爭井的故事。
很快,該事訟到公堂上。在開堂前夜,崔莊人把木箱浮於井水面,人載箱上,將"崔段二莊"四個大字鑿刻在蓋井的大石條下面,並把坂兒上村的證碑轉放到上溝路旁。
第二天,公堂對執,堂審官不問青紅皂白,將該井錯判給了崔莊。說來也怪,等坂兒上村人找回證碑時,碑下也滲出了泉水,這就是臥牛溝上井。
五陰崖
俗言:康家坪窟窿單個個,黃金峪傢伙結夥伙。"窟窿"與"傢伙"都是古人對生殖器詼諧的說法。"黃金峪傢伙"指的就是位於前莊村(古稱崔莊)前大山峭壁上天然生成的五陰崖。即:婆婆縫、媳婦縫、女兒縫、布酒窩(肚臍窩)、肌肌溜(陰莖溜)等五件人類生殖自然景觀。其形象逼真、引人入勝,相傳為人類最早求生祁育的崇拜聖地。
走在雲丘古道上,仰望此觀,發人深思,令人感嘆:人是由父母所生,父母又是人生子生女後才可為。天蒼蒼、野茫茫,滾滾塵世上,探求人類之源,究竟先有父母、還是先有子女?難矣!且母生子生女,不久子女長大,互配鴛鴦,而又生子生女,亦為人父為人母。轉眼,其子其女忽又長大,各結鸞儔,再生子生女......父父母母、母母父父、子子女女、女女子子,人類這條生生不息,傳承繁延的生命鏈,最早從何而來,最終又向何而去呢?
旅遊交通
1、自駕游交通路線:
臨汾——雲丘山
自駕車出行 臨汾口上高速( 運城方向)——大運高速 河津、 西安方向上候禹高速—— 稷山口下,延路標指示牌行駛20公里即到
運城——雲丘山
自駕車出行 運城口上高速(臨汾方向)——大運高速河津、西安方向上候禹高速——稷山口下,延路標指示牌行駛20公里即到
西安——雲丘山
自駕車出行 西安口上高速(繞城高速)——西禹高速——京昆高速——稷山口下,延路標指示牌行駛20公里即到
太原——雲丘山
駕車出行 太原口上高速(繞城高速)——大運高速(臨汾、運城方向)——大運高速河津、西安方向上候禹高速——稷山口下,延路標指示牌行駛20公里即到
2、火車路線:
太原——雲丘山
每日從太原乘坐1163次列車到稷山站下,乘車到雲丘山
臨汾——雲丘山
每日從太原乘坐1163次或6045次列車到稷山站下,乘車到雲丘山
西安——雲丘山
每日從西安乘坐1096次列車到稷山站下,乘車到雲丘山
北京——雲丘山
每日從北京乘坐1163次列車到稷山站下,乘車到雲丘山
中和文化
據說,上古時羲和在此觀天測時,確定了日月輪迴的古老曆法;玄武大帝居此修行,終成正果,成為天神,並受元始天尊指令鎮守北國。更為神秘的是,每年雲丘山都逢廟會,也是在舉辦中和節。這個起始於唐代的節日在他地早就絕跡了,而雲丘山卻一脈相承,傳續至今。而且,這個節日還是未婚男女相親的日子,屆時男子手持鞭桿,女子手提花籃,演繹著原始古老的愛情婚俗。這個稀有的中和節,2009年被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示範地”。
雄奇的自然風光,豐厚的歷史文化,優美的民間傳說,使雲丘山具有了無窮的魅力。景區距侯蜀高速公路出口12公里,距108國道2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
美秀天下
人們常說, 華山天下險, 泰山天下雄, 峨眉天下秀, 黃山天下奇, 青城天下幽。在我看來,還得加上一句“雲丘天下美”。雲丘,說的是位於山西 鄉寧縣的雲丘山。
雲丘山的美首推自然美。《鄉寧縣誌》中有這樣的記載:春樹蔥蘢,夏林蒼翠,秋楓丹染,冬松傲霜,四時山花吐香,常年流水潺潺,這裡風光如畫,風光勝過畫卷。的確,從山麓起步,拾級攀援,一步一景,步步登高,直至山頂,可以說滿目皆是新異的景觀。雲丘山雄姿亦當可嘆。轉過一個山頭,剛看見一天門,眼前就豁然開朗。回望周邊,兩旁有山,山在遠處;山上有樹,樹在低處,真箇是一覽眾山小。若登上玉皇頂,更不得了了。只見所有山頭峰巔,都矮小成了腳下的彈丸卵石,平日遊逛高天的雲團這會兒就在身邊,伸出手去便可以撕一片過來擦一擦臉頰的汗珠。也許就在擦汗的當口,回頭一望,那奇妙的景物出現了。一條龍,一條巨龍躍然眼前。而這條龍就是你一路攀登而來的山脊,龍頭無疑就是這至高無上的玉皇頂!山脊蜿蜒著,盤鏇著,凌空而來,周邊的雲霧繚繞得它時隱時現,頓時就明白了騰雲駕霧一詞的來歷。原來,這一路登攀就是乘龍而上啊!
再說那蜿蜒成巨龍的山脊,居然隱藏著一座名為玉蓮洞的廟宇。站在山腳下仰望,只能看見萬丈絕壁,怎么也不會想到緊貼絕壁會有廟宇。而且,這廟宇建在絕壁微微閃進的凹窪處,風吹不著,雨淋不著,即使沒有屋頂也可以風雨不動安如磐。古往今來,一代一代的道士就居住在這雲深之處的美妙風光里。
陰差陽錯
后庄村原名段莊村,位於南北大山相擁的河谷中。由於大山的阻擋,每天太陽要在村中過兩次。假如剛到此處,不了解情況,中午再打個盹,時常會將日子搞得陰差陽錯呢!
提前過年
"段莊村,炮響啦--提前過年"。古人流傳至今的歇後語,說的就是段莊人把過年日子搞混了的事。
傳說,古時一戶段姓人家臨近年關逃荒於此安了家。因受山頭陽光的迷惑,不知何時過年。打發自己的小孩到前村崔莊(前莊)問個究竟,正巧路遇一位耳聾眼花的崔莊挑糞老者。
"大爺,何是過年?"段莊小孩問。
"何時過碾?"崔莊老者沒聽明白,以為段莊沒碾子,過年要碾米麵炸油糕,派小孩來問碾子用。老者是位善良的人,脫口把碾子承許給了段家說:"明日過碾。"
過年是小孩最喜歡的,喜悅之中小孩把"明日過碾"聽成了"明日過年"。
第二天,正值大年三十,段姓人以為是大年初一。雞更打鳴,"咚""叭""霹靂叭啦"......鞭炮齊鳴,開始接神過年啦!
崔莊村人聽到炮聲後說:"段莊村,炮響啦,咋呢?--提前過年唄!"
杜啟明暴動
新中國剛成立,許多國民黨殘餘勢力及地富分子妄想死灰復燃,不斷集結舉義。稷山太杜村的杜啟明把后庄村當作自己的據點,成立了"反共抗蘇鐵血將軍團"。
1950年11月16日早上,秘密聯絡員匆匆趕來,說有急事速晤杜啟明。正巧杜啟明到金甲嶺舅舅家去了,不能相會。匆忙中,聯絡員藏身於一戶人家板房上,陽光透過天窗撒了進來,格外明亮。不時,太陽被對面的大山遮住了,板房上無陽光,顯得特別黑,聯絡員以為天黑了,伏案打盹。睡夢中,杜啟明匆匆趕回,上房密談。此時,太陽恰好繞過山峰,陽光又灑了進來。聯絡員以為睡了一晚又迎來了新的一天。將16日當成了17日。掐指盤算後,把原定20日為全面暴動日說成19日。一天之差目標暴露,原本眾縣區的大暴動,卻被扼殺在提前一天暴動的杜啟明手中。
如今,人們只知道杜啟明暴動的日子推錯了,卻不知都是這個山頭惹的禍。
寺兒上
寺兒上有寺兒廟。坐落於后庄村後的一山洞中。此洞坐西面東,十分高大寬敞,洞下有泉。
寺兒廟有一道門,二道門。北廟南戲台、廟台間有泉水潺潺涓流。
此廟與傳說中《黃金峪的來歷》以及金牛、金車、金磚、金香爐的故事有關,諸多見書,概不贅述。但筆者從收集到的資料中對其亦有新考。
來歷新考
據分析其位於馬壁峪雲丘古道上。黃金峪到后庄村後百米處,分為兩條大峽谷。西為柴家溝,僅黃家岸一處有村落。交通不便,被古代穿行於古道的人們所忽略;東為古道,人畜繁忙。至賈家大墳塋處岔分東西兩道,而兩道與陳家山一帶山巔交匯。陳家山為一分水嶺,東南流域起點村落,西為紅坡(亦稱黃坡),東為金甲嶺,古人取其兩村名首字"紅"(或"黃")與"金",合稱"紅金"或"黃金"。此流域峪谷當然該稱"紅金峪"或"黃金峪"了,又因此峪在古道上,古道不同時代用途不同。古時人畜繁忙,紅紅火火稱"紅金峪";黃金乃行之古道商賈們心中之盼,固亦稱 "黃金峪"。
賈家大墳塋位於古道岔分口,北依崇山峻岭,面臨二道交匯河谷,從風水來講,是典型的"二龍戲珠"寶地,就是這塊寶地,功陰賈家後代近三百年的輝煌歷史。此塋曾多次被盜,令人痛心。
賈家原居住於金甲嶺。靠得天獨厚的古道優勢,起家致富,創立了"鄉川號"票號。後移居鋪頭、小河等村,成為雲丘山一帶走西口的著名晉商。如今還流傳著當年嘔歌賈家膾炙人口的順口溜:"鋪頭村,靠峪(you)口,出了賈家大財主,生意買賣過蘭州,夜夜(ya ya)黑了是店主......"
從順口溜中,我們遙想當年,從馬壁峪雲丘古道到古"絲綢之路",綿綿幾千里的黃河中上游流域,"鄉川號"高高林立。賈家商人穿梭在古道上,無論早晚,都可以歇息在自己的商鋪中,都是這裡的主人,是多么的偉大和自豪呀!
據老人們回憶:每到逢年過節,有好多素不相識的商販,馱著白花花的金銀來到賈家,賈家人也不知何故,問其因都說是掛"鄉川號"發家後,滴水酬謝。由此可知,賈家開創的"鄉川號"在西口的路上,其他的商民們又把"鄉川號"輻射到周邊,甚至更遠更遠......
洞天蓮佛安耳溝
安耳溝,位於雲丘古道金甲嶺村東南河旁。此溝天生石岸,石岸坐東面西、南北長、東西窄、高丈余,岸頂平如石砥。東北方有一狹洞,舉目見天,俗稱"天洞"。相傳其可洞知天子、天象。石岸中央崖壁上凸立奇石,形如站佛,惟妙惟肖。該佛身北面南,腳步玉蓮,橫立於岸中。蓮旁雲舞獸賀,特別壯觀。
傳說,該蓮佛為天地孕生,晨食雲謁,午浴陽光,暮宿地膽,苦修多年。他日正當中午,太陽高照、蓮托佛身,從崖壁內,面壁浮雲而出,準備180°後轉身登正。豈知剛轉到90°時一道白光(白光當地人稱喪煞)射進岸中,頓時浮雲速散,順著天洞飄飄而起。從此蓮佛定身不動,橫於岸中。
再說那道白光。原來。晉獻公之子重耳外逃多日,受不了飢餓與疲憊折磨,介子推把鎧甲棄掉,身著麻衣(古時用麻做的衣服)摻扶重耳前行,麻衣上的白光反射進岸中。介子推和重耳看到岸中白煙(白雲)裊裊,以為有人家,前來討飯充飢。豈知此處一無人家二無飯食,希望的火花突又破滅,重耳更是飢餓難忍。於是,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以食奉君,安頓了重耳。重耳充飢後,看到此地有天洞洞天,蓮佛讓位感慨地說:"千里耳安地,兩車(ju)佛洞天,天意也!"從此轉危為安最後終成霸業。後來人們把介子推割股奉君的地方叫做"安耳溝";棄甲的地方稱"金甲嶺"。
山神土地廟
山神土地廟聳立於陳家山頂,坂兒上與梁坪兩村委交接的山巔古道上。坐北面南,寬約六尺,長約九尺前後臨空。據說山神土地神像約有二尺來高,兩側有虎豹守衛,均為木雕。距廟不遠西側建有戲台,面積約有兩個土地廟大。
傳說,古代商隊馱幫穿行古道,每到廟東一塊俗稱"斷山口"的大石前,有虎豹靜臥於此,驅而不動。磕頭後忽而不見,眾人畏,云:"虎豹者,山神土地之犬也。"群議下,商隊馱幫們集資集力而建此廟。說來也怪,自廟建成後虎豹再也沒擋過道。隨後,附近的村舍前金甲嶺、後金甲嶺、紅坡、史牛溝四村分四社輪流恭奉。時節定為每年農曆二月二。
後來,由於人口的變遷和村社的變化,四社廟也變成由前金甲嶺、後金甲嶺為一社;紅坡、辛莊為一社;前莊、后庄加入為一社的三社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