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母村
雨母村位於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雨母山鄉北部的風景名勝地雨母山腳下,全村13個組361戶1370人,土地面積3平方公里,耕地889畝,水面1000餘畝。
基本信息
- 中文名:雨母村
- 所屬國:中國
- 所屬市:湖南省衡陽市蒸湘區
- 所屬鄉鎮:雨母鄉
- 面積:3平方公里
- 人口:1870人
- 著名景點:雨母山
概況所獲榮譽
2010年獲得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農村建設省級示範村
2011年獲得湖南省紀委授予的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先進單位
2012年獲得湖南省委授予的先進基層黨組織規劃
為加快示範村經濟發展,村兩委制定了《雨母村經濟建設發展規劃》,提出了“做大做強漁業養殖,支持壯大休閒餐飲,積極發展莊園經濟”的經濟發展思路。一是堅持科技帶動,加強培訓。組織建立了“雨母村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年內請專家講課一次,舉辦科技知識講座三次,發放各類農業科技書籍200份。二是堅持以質取勝,打造品牌。該村村民原養魚品種主要為四大家魚,今年通過科技帶動,擴大了規模和品種,全村今年鮮魚產量近500噸,品種達12個,所產鮮魚絕大部分在衡陽市城區消費,約占市場份額1/3,成為城區最大的淡水魚類供給基地,“雨母魚”品牌初步形成。三是成立經濟合作組織,提高市場競爭力。組織成立了“雨母村水產養殖協會”,組織會員們學科技知識,學漁業養殖技術,成績
了解市場動態,交流經驗體會,幫助養漁戶儘可能地降低市場風險,增加收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四是積極發展莊園經濟。為引導村民大搞莊園經濟,區科委在該村建立了一個葡萄種植基地,為該村的特色種植起了個良好開端;村支書還建起了一個預製板廠,年銷售值達20多萬元;肖光嶺組村民肖高興的生豬養殖規模擴大到年出欄一千頭,年銷售額達30萬元。通過以上工作,有力地促進了該村的經濟發展。據統計,漁業產值近350萬元,較去年增加50萬元;第三產業開始起步,農家樂式的休閒餐飲已達8戶;莊園經濟也有了初步發展。湧現出5個大戶,村裡的水稻生產今年也喜獲豐收,畝產較去年平均增加50斤。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5000元。發展方向
一、抓經濟建設,促生產發展
為加快示範村經濟發展,村兩委制定了《雨母村經濟建設發展規劃》,提出了“做大做強漁業養殖,支持壯大休閒餐飲,積極發展莊園經濟”的經濟發展思路。一是堅持科技帶動,加強培訓。組織建立了“雨母村職業技術培訓中心”,年內請專家講課一次,舉辦科技知識講座三次,發放各類農業科技書籍200份。二是堅持以質取勝,打造品牌。該村村民原養魚品種主要為四大家魚,今年通過科技帶動,擴大了規模和品種,全村今年鮮魚產量近500噸,品種達12個,所產鮮魚絕大部分在衡陽市城區消費,約占市場份額1/3,成為城區最大的淡水魚類供給基地,“雨母魚”品牌初步形成。三是成立經濟合作組織,提高市場競爭力。組織成立了“雨母村水產養殖協會”,組織會員們學科技知識,學漁業養殖技術,了解市場動態,交流經驗體會,幫助養漁戶儘可能地降低市場風險,增加收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四是積極發展莊園經濟。為引導村民大搞莊園經濟,區科委在該村建立了一個葡萄種植基地,為該村的特色種植起了個良好開端;村支書還建起了一個預製板廠,年銷售值達20多萬元;肖光嶺組村民肖高興的牲豬養殖規模擴大到年出欄一千頭,年銷售額達30萬元。通過以上工作,有力地促進了該村的經濟發展。據統計,漁業產值近350萬元,較去年增加50萬元;第三產業開始起步,農家樂式的休閒餐飲已達8戶;莊園經濟也有了初步發展。湧現出5個大戶,村裡的水稻生產今年也喜獲豐收,畝產較去年平均增加50斤。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了5000元。二、抓“三清三改”,促村容整潔
雨母村雖於2001年區劃調整時併入城區,但幾年來卻一直未按城區村莊進行規劃,村民亂建、亂占,如雜房、豬圈、廁所隨處可見,雜物亂堆亂放,垃圾隨意亂倒,存在著“髒、亂、差”現象,針對這種現狀,圍繞“建設新村莊”展開了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出台規劃,杜絕亂建亂占。爭取市規劃設計院按城市規劃的要求,編制了《雨母村村莊規劃》,並與鄉城建規劃辦一道對全村違章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拆除了三處較大違章建築。二是全面發動村民實施“三清三改”。發動村民大搞愛國衛生運動,全年共清理殘坦斷壁16處,死水塘21處,污泥坑溝15條1600米,拆舊廁16戶,豬(牛)圈2座,建垃圾集中點2處,機電井改水136戶,改廁125戶、改廚146戶,通過“三清三改”村容村貌得到了一定的改觀。三是辦樣板小區。根據村民願望,有針對性地選擇了幾個屋場進行示範小區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應,里公塘、嚴沖兩個示範小區的建設較為成功,其中里公塘示範小區建設的6戶村民自籌資金36萬元,自己動手進行住房改造和改水、改廁、改廚。示範小區的建設得到了村民的交口讚揚,帶動了不少村民自發進行各種居所改造建設,僅禾(屋)塘坪水泥硬化就達8000餘平方米。三、抓基礎設施建設,促環境優良
針對該村基礎設施落後的現狀,村兩委決定從改善公路設施和水利設施入手,帶動村民大搞基礎設施建設,以提升全村的環境條件,促環境優美。一是科學制定計畫。年初制訂了《雨母村公路建設規劃》和《雨母村水利建設規劃》,按照這兩個規劃,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全面地完善我村的公路設施和農田水利設施。二是積極籌措資金。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積極主動與相關職能部門聯繫和爭取後盾單位的幫扶,通過努力全年共爭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75萬元,確保了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完成。三是確保質量。該村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都邀請了相關職能主管部門派員監理,村、組並派員日常監督,確保了工程質量。今年在該村完成了一條通村公路水泥硬化(1.8公里),5條通組公路硬化(2.2公里),一條排灌渠硬化(0.6公里),護砌漁塘64處。四、抓班子建設,促民主管理
雨母村村兩委班子較為團結,工作開展情況也尚可,但有隻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的想法,個別村、組幹部有懶惰思想。為提高村“兩委”班子的整體素質,該村一是以先進性教育為契機加強思想教育。堅持把先進性教育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年內組織村兩委班子、各組組長和全體黨員集中學習三次。讓他們認真學習先進性教育理論和新農村建設理論,深刻領會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並組織召開了社會主義榮辱觀討論會、黨員聯歡會和民主生活會,不斷在思想上進行正確理論的武裝,引導幹部和廣大黨員踐行先進性,推進新農村建設。二是建章建制,加強規範管理。進一步建立和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並成立了“村民理事會”,設立了政務、村務公開欄,促進了政務和財務的公開。五、抓思想道德建設,促鄉風文明
一是大力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如新農村建設“黨員示範戶”、“新女性”活動等。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使新農村建設內容、意義進一步深入每個村民心中。二是制訂村規民約。在村民代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制定了村規民約發放各戶,以建立民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識。三是成立“雨母村民主理事會”和“雨母村紅白理事會”,用以民主的方式決策村重大事務,倡導文明,反對陋習;並在里公塘示範小院設立了讀書室,引導村民學知識、學科技、學理論、學法律,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村民們的思想道路和法律意識明顯增強,勞動致富,鄰里互助,講究衛生,遵紀守法的風氣漸濃。目前該村治安狀況也大有好轉,年內無重大治安糾紛,無刑事案件,無亂砍亂伐行為,賭博打牌現象也幾近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