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形得似

離形得似是唐司空圖提出的塑造藝術形象的原則和方法。指不拘泥於形似,而求得神似,以傳達事物的內在精神特徵。《二十四詩品·形容》:“俱似大道,妙契同塵。離形得似,庶幾斯人。”大道”,即元氣,指宇宙生命之本體。“妙契同塵”,本《老子》“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言人與物合,如同塵無形,渾然一體。“離形”,不求貌同;“得似”,正由神合。認為耍表現出世間眾多事物的神貌,所作描寫要合於宇宙人生之“道”,只要與事物的神理妙合無間,外貌形態上可有偏離。不為形似所束,有利於達到神似,在某種程度上離開描寫對象的原貌和形態,甚至運用誇張、虛幻或象徵之“形”,有助於表現審美對象的內在本質特徵和精神美、動態美。

離:離開

形:外觀、~狀、外貌

得:得到、獲得

似:好像,類似,像

離行得似:忘掉原本的形狀,得到另一中物象之外的境界,象外之境,境外之景。

從晉顧愷之的畫論上溯到上古時期,得出結論,上古時期的繪畫是以"象形"為目標,而魏晉"以形寫神"是在其基礎上的延續和提高,而宋元以後"離形得似"的形神關係是在顧愷之傳神論基礎上的完善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