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天[神話人物]

形天[神話人物]

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又稱形天。據《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形天與天帝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形天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乾戚以舞。”因此,形天常被後人稱頌為不屈的英雄。東晉詩人陶淵明《讀山海經》詩:“形天舞乾戚,猛志固常在。”即詠此事,借寓抱負。

形天形天

簡介

形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因和黃帝爭神座,被黃帝砍掉了腦袋,這才叫形天。“形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顛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形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復仇。(另有一說認為,刑是割,刈的意思;天是首,即頭的意思)
當炎帝還是統治全宇宙的天帝的時候,形天是炎帝手下的一位大臣。他生平酷愛音樂,曾為炎帝作樂曲《扶犁》,作詩歌《豐收》,總名稱為《卜謀》,以歌頌當時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後來炎帝被黃帝推翻,屈居到南方做了小小一名天帝.雖然炎帝忍氣吞聲,不敢和黃帝抗爭,但他的子孫和手下卻不服氣。當蚩尤舉兵反抗黃帝的時候,形天曾想去參加這場戰爭,只是因為炎帝的堅決阻止沒有成行。蚩尤和黃帝一戰失敗,蚩尤被殺死,形天再也按捺不住他那顆憤怒的心,於是偷偷地離開南方天廷,徑直奔向中央天廷,去和黃帝爭個高低。
形天左手握著長方形的盾牌,右手拿著一柄閃光的大斧,一路過關斬將,砍開重重天門,直殺到黃帝的宮前。黃帝正帶領眾大臣在宮中觀賞仙女們的輕歌曼舞,猛見形天揮舞盾斧殺將過來,頓時大怒,拿起寶劍就和形天搏鬥起來。兩人劍刺斧劈,從宮內殺到宮外,從天庭殺到凡間,直殺到常羊山旁。
常羊山是炎帝降生的地方,往北不遠,便是黃帝誕生地軒轅國。軒轅國的人個個人臉蛇身,尾巴纏繞在頭頂上。兩個仇人都到了自己的故土,因而戰鬥格外激烈。形天想,世界本是炎帝的,現在被你竊取了,我一定要奪回來。黃帝想,現在普天下邦安民樂,我軒轅子孫昌盛,豈容他人染指。於是各人都使出渾身力量,恨不得能將對方一下殺死。
黃帝到底是久經沙場的老將,又有九天玄女傳授的兵法,便比形天多些心眼,覷(qu)個破綻,一劍向形天的頸脖砍去,只聽“咔嚓”一聲,形天的那顆像小山一樣的巨大頭顱,便從頸脖上滾落下來,落在常羊山腳下。
形天一摸頸脖上沒有了頭顱,頓時驚慌起來,忙把斧頭移到握盾的左手,伸出右手在地上亂摸亂抓。他要尋找到他那顆不屈的頭顱,安在頸脖上再和黃帝大戰一番。他摸呀摸呀,周圍的大小山谷被他摸了個遍,參天的大樹,突出的岩石,在他右手的觸摸下,都折斷了,崩塌了,還是沒有找到那顆頭顱。他只顧向遠處摸去,卻沒想到頭顱就在離他不遠的山腳下。
黃帝怕形天真的摸到頭顱,恢復原身又來和他作對,連忙舉起手中的寶劍向常羊山用力一劈,隨著“轟隆隆”“嘩啦啦”的巨響,常羊山被劈為兩半,形天的巨大頭顱骨碌碌地落入山中,兩山又合而為一,把形天的頭顱深深地埋葬起來。
聽到這異樣的響聲,感覺到周圍異樣的變動,形天停止摸索頭顱。他知道狠毒的黃帝已把他的頭顱埋葬了,他將永遠身首異處。他呆呆地立在那裡,就像是—座黑沉沉的大山。想像著黃帝那洋洋得意的樣子,想像著自己的心愿未能達到。他憤怒極了。他不甘心就這樣敗在黃帝手下。突然,他一隻手拿著盾牌,一隻手舉起大斧,向著天空亂劈亂舞,繼續和眼前看不見的敵人拚死搏鬥起來。
這種景象是多么壯觀啊!失去頭的形天,赤裸著他的上身,似是把他的兩乳當作眼,把他的肚臍當作口,他的身軀就是他的頭顱。那兩乳的“眼”似在噴射出憤怒的火焰,那圓圓的臍上,似在發出仇恨的咒罵,那身軀的頭顱如山一樣堅實穩固,那兩手拿著的斧和盾,揮舞得是那樣的有力。
看著無頭形天還在憤怒地揮舞盾斧,黃帝心裡一陣顫慄,不由自主地害怕起來。他不敢再對形天下毒手,悄悄地溜回天庭去。
那斷頭的形天,至今還在常羊山的附近,揮舞著手裡的武器呢。
幾千年後,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在《讀山海經》中寫詩讚頌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形天舞乾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無類,化去不復悔。徒設在昔心,良辰詎可待!”,讚揚形天雖然失敗,仍然戰鬥不已的精神。詩中的“乾”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形天,象徵著一種精神:永不妥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