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雞眼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披散或平臥,多分枝,高(5-)10-45厘米,莖和枝上被倒生的白色細毛。葉為三出羽狀複葉;托葉大,膜質,卵狀長圓形,比葉柄長,長3-4毫米,具條紋,有緣毛;葉柄極短;小葉紙質,倒卵形、長倒卵形或長圓形,較小,長6-22毫米,寬3-8毫米,先端圓形,稀微缺,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兩面沿中脈及邊緣有白色粗毛,但上面毛較稀少,側脈多而密。
花小,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花梗下端具2枚大小不等的苞片,萼基部具4枚小苞片,其中1枚極小,位於花梗關節處,小苞片常具5-7條縱脈;花萼鍾狀,帶紫色,5裂,裂片寬卵形,具網狀脈,外面及邊緣具白毛;花冠粉紅色或紫色,長5-6毫米,較萼約長1倍,旗瓣橢圓形,下部漸狹成瓣柄,具耳,龍骨瓣比旗瓣稍長或近等長,翼瓣比龍骨瓣稍短。
莢果圓形或倒卵形,稍側扁,長3.5-5毫米,較萼稍長或長達1倍,先端短尖,被小柔毛。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產地生境
產中國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省區。生於路旁、田邊、溪旁、砂質地或緩山坡草地,海拔500米以下。朝鮮、日本、原蘇聯(西伯利亞)東部也有分布。
醫藥用途
全草供藥用,有利尿通淋、解熱止痢之效;全草煎水,可治風疹;又可作飼料和綠肥。
掐不齊性味、苦味、寒,歸脾、肺二經;
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利濕、解暑截瘧中暑的功效。
可治感冒發燒、暑濕吐瀉、虐疾、痢疾、傳染性肝炎、熱淋、白濁等。
內服:煎湯,0.5~1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