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橋農場

雙橋農場

雙橋農場是全國農場系統歷史悠久的國營農場之一,1 9 4 9 年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之後,工農業經濟獲得了長足發展。1 9 8 0年被評為全國農墾先進單位。 現在,雙橋農場隸屬於北京首都農業集團有限公司 ,占地6000餘畝、職工1600餘人,是一個面向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經營實體。 農場下屬8家公司,涉及物產物流、製藥、建材、 倉儲、綠化工程、種植及農用物資等多個領域。擁有以雙益達、農工貿、勝利建材、橋聯物業、大秦物流、億本地產組成的物產物流業、以太洋藥業、立時達藥業為代表的現代制 藥業,以及以雙科創綠、新華園藝、三元中安為代表的都市精品農業。目前,太洋藥業已成為北京市醫藥行業的骨幹企業,其生產的艾汀、泰立特等優良藥品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國際市場上也享有很高的地位和聲譽;立時達藥業公司進入中國動物保健品行業50強,被市政府評為“花園式”單位。 農場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與開發公司合作開發了號稱北京CBD後花園的康城別墅區,推動了雙橋地區的繁榮發展。目前,農場正在三元集團四大板塊發展戰略指導下,立足區位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物產物流,為打造現代化企業集團而不懈努力。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雙橋農場位於朝陽區東南部通惠河畔,東部、南部與通州區接壤西部與王四營、十八里店、高碑店鄉相連,北部與平房、樓梓莊鄉毗鄰,面積66.7平方公里。海拔27米,地勢平坦,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年降水量600 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11 ℃至12 ℃,無霜期185 天。地下水位1 至1. 5 米。土壤為中性壤土。有耕地48198 畝,其中果園1374 畝,菜田3813 畝,養殖水面1353 畝。人口66000 人,其中農村人口34089 人,勞動力14461 人,國營企業職工7426 人,常營村有回族人口5500 餘人,是北京近郊最大的回族聚居區。京通快速路、朝陽路和京承、京山、大秦鐵路穿境而過。北京第二大貨運編組站——雙橋火車站坐落在界內,是北京與華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境內柏油路成網,有312、322、342、382、397、411路公共汽車和304、362、363路定點班車,交通十分方便。

通惠河是元初為解決漕運由郭守敬主持開鑿而成。上引白浮泉諸水,下至潞河,長達82公里,是北京與南方聯繫的重要水上通道。管莊之東通惠河上有永通橋,因距通州八里,故俗稱八里橋,橋為石砌三孔拱券形,長50 米,寬16 米,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60年,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於八里橋遇到清軍的頑強阻擊,雖然清軍將士英勇奮戰,但終因裝備落後而遭至失敗。豆各莊村有張義祠堂。張義為清末大臣,光緒時曾任工部侍郎,在督辦營造慈禧陵墓時,以剩餘磚木修建了自家祠堂。祠堂三進院落,大門仿新華門建造,門前原有一大影壁,上雕葡萄架、百子圖等圖案,“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房屋與院牆保護較好,已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在雙樹村北另建有烈士陵園,園中安葬有2 9 位為解放北京而犧牲的革命烈士。

農場建制

歷史沿革

雙橋農場 雙橋農場

雙橋農場的前身是侵華日軍於1942年興辦的“偕行社軍用農場”,主要生產供應日軍的農副產品。

1945年日軍投降後,農場被國民黨接收,改名為“勵志社雙橋農場”。北京和平解放後,農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北平軍事管制委員會財經部農業水利處接管,後改為國家農業部直接領導,定名“農業部國營雙橋農場”。

1958年,農場劃歸北京市。不久,與周圍高級社合併,成立了“雙橋人民公社”,從而形了國營、集體兩種所有制並存、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由農場局( 市農工商聯合總公司) 與朝陽區實行雙重領導。

1962年,為與古巴建立友好關係,被國家命名為“中古友好人民公社”。至1995年,雙橋農場共轄長營、管莊、三間房、豆各莊、黑莊戶5個農村分場( 鄉) ,3 個國營分場( 畜牧分場、工業分場、服務分場) ,2 個國營公司( 雙橋乳品廠和雙橋製藥公司),2 1個直屬企事業單位和6 2個行政村及200餘家鄉、隊辦企業。

所屬村隊

長營分場( 1 0個村):

長營一隊、長營二隊、長營三隊、長營四隊、長營五隊、長營六隊、長營七隊、十里堡村、五里橋村、公主墳村

管莊分場( 1 2個村):

果家店村、八里橋村、楊閘村、東會村、西會村、管莊村、小寺村、鹹寧侯村、塔營村、司辛莊村、重興寺村、郭家場村

三間房分場( 1 2個村):

三間房東隊、三間房西隊、定福莊東隊、定福莊西隊、褡褳坡村、白家樓村、梆子井村、東柳巷村、西柳巷村、北雙橋村、辛房村、金家墳村

豆各莊分場( 1 2個村):

何家墳村、於家圍北隊、於家圍南隊、石槽村、東馬各莊村、西馬各莊村、豆各莊村、孟家墳村、黃廠村、孫家坡村、水牛房村、馬家灣村

黑莊戶分場( 1 6個村):

大魯店一隊、大魯店二隊、大魯店三隊、小魯店村、郎各莊村、郎辛莊村、萬子營東隊、萬子營西隊、四合莊村、黑莊戶村、定辛莊東隊、定辛莊西隊、雙樹北隊、雙樹南隊、蘇墳村、東旭新村

經濟成就

建場初期,農場僅有耕地2 7 0 0 畝,幹部5 名,工人4 1 名。

為發展生產,1 9 4 9 年1 2 月至1 9 5 0 年3 月,農業部在雙橋農場先後成立了拖拉機手訓練班和機耕學校,共培養了2 0 0 0 多名學員,分配到全國各地,成為我國農機事業的骨幹,雙橋農場因此被譽為新中國農機事業的搖籃。為擴大經營規模和滿足機耕要求,從1 9 5 2 年底到1 9 5 6 年,由國家投資,兩次從附近農村徵購土地6 7 8 1 畝。多年來,農場進行平整土地、興修水利,開闢豐產農田,建起奶牛場、種豬場,養禽場和千畝漁塘,發展農牧業。黨和國家領導人朱德、鄧小平、王震等曾來場視察。

1 9 5 8年至1 9 6 5年,農場經歷了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三年困難時期,機構、規模和領導班子反覆變更,至1 9 6 1年才逐漸穩定下來,生產也有了相應的發展。

1 9 6 6年至1 9 7 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生產遭嚴重破壞,農場幹部、職工克服重重困難,排除干擾,使生產得到繼續發展。

1 9 7 8 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後,雙橋農場改革開放逐步深入,確定了“以農牧業為基礎、工業為經濟支柱,積極發展第三產業”的辦場宗旨。實行國營、集體、個體共同發展,調整產業結構,落實各項經濟責任制,加強管理,引進人才、技術及項目,積極開展橫向聯合,農場經濟工作有了長足進步。

“八五”期間,雙橋農場已發展成為首都重要的糧食及副食品生產基地之一,有3 個國營奶牛場、2個種豬場、1個種鴨場,1個蛋雞場;擁有食品、服裝、造紙、印刷、電鍍、鑄造、儀器、機械、建材、化工製藥、通訊器材、飼料加工、木材加工、家具製造、環保設備、給水設備、太陽能設備、工藝美術等多種行業。建立了化工、輕工、建材等2 0 萬平方米倉儲區,內設約2 公里鐵路專用線,興建了商業、飲食業、服務網點數十個,其中雙橋建材庫、燕京醫藥公司業務遍及華北和東北地區。糧食生產以小麥、水稻為主。農場科技站培育的“京雙8 號”至“京雙1 6 號”系列小麥良種曾推廣至河北、山東等省市。生產的奶牛配合飼料,在首都飼料市場占有一定地位;優質、高檔蔬菜產品常年供應市場;畜牧水產生產主要飼養自行培育的優質豬種——北京黑豬( 瘦肉型) 、北京鴨I 系、I I 系,高產黑白花奶牛,蛋雞;淡水養殖鯉、草、鰱、鯽等魚種,並繁育宮廷金魚,其名貴品種暢銷全國及海外。北京黑豬的培育,獲1 9 8 2 年全國農業科技成果一等獎,北京鴨雙橋I 系獲1 9 8 1年部級二等獎,I I 系獲1 9 8 5年部級三等獎,鴨苗遠銷非洲。

工業產品主要有食品、冷飲、化工、醫藥、機電、工藝美術等十多個類別共2 9 2 個品種。

醫藥產品“聯苯雙脂”曾獲3 5 屆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金獎,痢特靈、胃復安、鹽酸苯海拉明、阿奇黴素等均為出口創匯產品。

農場還有國內首家生產的獸藥鹽酸呋嗎唑酮、二硝托胺、露它淨等。

名牌產品寶雅麗高級家具、活力牌床墊受到消費者的好評,鍋爐除塵器、雷射儀器及首飾、宮燈等在市場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1 9 9 5年,農場總收入達2 6 . 8億元,是“七五”末期的2 . 5倍;農村純收入3 . 9億元,是“七五”末期的4 . 8倍;農村積累1 . 3億元,是“七五”末期的8 . 9倍;農場上繳稅金6 7 8 1 . 3萬元,是“七五”末期的3 . 9倍;職工年均收入是“七五”末期的2 . 1倍;農村人均分配是“七五”末期的4倍。農業以示範、高產樣板田和集約化經營為主要目標,糧食生產穩定。

1 9 9 5 年畝產量已由1 9 9 0 年的6 5 2 公斤增長到8 0 9 公斤;蔬菜總產量2 0 3 8 萬公斤。畜牧生產正向集團化、企業化發展,利用高新技術以優種示範為重點,保持一定規模;1 9 9 5 年向市場提供鮮奶9 1 1 萬公斤、生豬1 . 8 9萬頭,雞蛋2 1 5萬公斤,北京鴨1 2萬隻,鮮活淡水魚6 2 . 3萬公斤,水果6 1 . 1萬公斤。農場的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在穩定農業的基礎上努力提高第二、第三產業的比例。農場企業的規模、效益不斷壯大和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湧現出一大批具有較高經濟實力和市場應變能力的企業。

房地產業穩步發展,1 9 9 5 年已開工建設的住宅達5 萬平方米,完成了定福莊小區建設規劃。農場已有1 7箇中外合資企業落成,投資總額1 . 1 6億美元。農場在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及社會福利事業方面也取得顯著成果。先後建成了面積為4 7 0 0 平方米的雙橋文化宮,建起一座擁有5 0 0 個床位的京郊最大的幼稚園;兩座區級醫院,擁有床位1 3 0 張,5 所衛生院,共有醫護人員1 5 0 余名;一座煤氣自管站和場區閉路電視;現有4 所中學,1 7 所國小,其中投資1 1 0 0 萬元建成的現代化長營民族學校是北京市的對外視窗之一。建成了社會主義新農村——東旭新村,村民全部遷入二層別墅式住宅,家家安裝了電話,成為京郊首家電話村。生產安全、交通安全、計畫生育、綠化美化、民政司法等工作連年達標,綠化工作連續被評為全國和市級先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