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雙杏寺位於張家港市大新鎮境內年豐古鎮。史載,雙杏寺原為舊時沙洲地區三十六寺院第一寺,蘇南名剎之一,始建於明朝天啟五年,由寺內不二和尚所植二株銀杏而得名。清朝康熙十三年,主持和尚在二株銀杏西側又同植一株,因相距49年,株型稍遜,故仍稱雙杏寺。
三株古銀杏中,中間一株最粗壯最大,樹圍5.3米,高25.2米。均列國家三級保護文物。三株古銀杏均為雌性,秋季白果纍纍,但其味各異;東一株性硬,中一株性糯,西一株性膩。現由省多種經營管理局作為良種推廣。雙杏寺院現為市佛教活動點,修建有大殿、偏殿、佛堂、正山門等寺房,古色古香,與三株古銀杏相映光輝。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日,進香者絡繹不絕。每年正月半,為寺院傳統廟場,進香遊覽者和各地商客雲集,熱鬧非凡,現傳統集場物資交流會已移至大新鎮區舉行。
幾度風雨,幾經滄桑。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上世紀九十年代雙杏寺恢復了宗教活動,現經張家港市宗教局批准,雙杏寺大雄寶殿於二OO七年開工建設。大雄寶殿建築面積愈800平方米,其氣勢之宏偉,造型之上乘,與大寺院相比,也不顯遜色。
關於雙杏寺的傳說
“雙杏會,節序屆元宵,寺廟人潮香火盛,物資交流軋鬧猛,萬民齊歡騰。”這是清代朱頌芬為雙杏寺廟會而作的一首詩作。每年的正月十五為大新鎮當地的傳統廟會節,雙杏寺附近方圓百里,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雲集,燒香拜佛,香火鼎盛。據悉,雙杏寺廟會這一地方民俗文化已流傳有200年以上歷史,成為地方一大特色,同時名聲在外的是雙杏寺和寺中的古銀杏,然而,卻鮮有人知曉它們的歷史淵源,零星的傳說和故事只在民間悄然流傳。 2007年4月,隨著“雙杏寺的傳說”成為我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之一,有關雙杏寺佛道故事和當地人物的傳說才再度廣為流傳,人們對這一盛開在我市民間文學園地中的奇葩讚嘆不已。
“傳說”是民間精神的集萃
“……明朝天啟元年,平凝沙圍墾沙田與江南陸地接壤,人們開始在江神廟周圍建房開店、設攤,於1642年形成年旺街。明朝天啟五年,寺廟住持不二和尚又在江神廟東側建造起一座規模更大的寺院,在寺前廣場手植銀杏兩株,並將寺廟題名為雙杏寺……”75歲的大新人練文身為雙杏寺負責管理人已多年,對雙杏寺及傳說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一說起關於雙杏寺的故事,他的思路異常清晰。上面他講述的,是關於雙杏寺的傳說之一,除此以外他還記得的傳說故事有《不二和尚》《祈雨》《正月半上廟場》等。
據稱,雙杏寺的傳說,產生與流傳已有300多年歷史,是數百年來大新人民的口頭創作,深深紮根於民間,具有廣泛的民眾性和民間傳承性,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許多傳說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具有較高的審美價值和珍貴的民間文學價值。傳說的傳播以大新鎮為中心,周圍鄉鎮及江陰等地域,都有流傳。練文告訴記者:“這些傳說故事都是民間廣為流傳的世風民俗、佛教文化、地名、人名等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地方掌故,它包涵了懲惡揚善、褒美刺醜、因果報應等思想內容,具有民間特色和民間風味。”
“傳說”價值無窮,結集成冊
雙杏寺的傳說流傳有300多年歷史,經過數代人的口頭流傳至今,宣揚大新人勤勞、善良的美德,弘揚懲惡揚善的民間力量,一度被大新人民視為精神瑰寶。曾任大新鎮文化站站長、現年75歲的江勤堂說起雙杏寺的傳說的價值,讚嘆不已:“雙杏寺的傳說可謂價值無窮,除了人們普遍認同的民間文學價值,雙杏寺的傳說還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傳說中,諸如《蒼天賜福地》《殷明圩與江神廟》等,敘說了江心寶島平凝沙的形成,雙杏寺廟會、段山浮翠等山川景物古蹟,可作地方志的補充、修史者的參考資料。此外,傳說中,很多故事涉及當地民風民俗、歲時節令,是研究長江下游沙洲地區民俗的重要資料。”
“1996年雙杏寺廟重建後,考慮到對佛教文化的弘揚和對民間文化的保護,1998年,地方政府發起並組織了當時鎮上10多名文化工作者,開始對雙杏寺的傳說進行蒐集和整理。”江勤堂和練文都參加了蒐集和整理工作,10多個人分頭深入大新鎮民間進行挖掘、採訪,查閱多方史志資料,寫作、整理、修改,耗時3個多月,經過努力,1999年,一本收錄了50多則雙杏寺的傳說故事的《雙杏寺的故事》結集出版。
把民間瑰寶傳承下去
2月10日,大新鎮雙杏寺廟會第二天,雙杏寺香客雲集,拜完佛的善男信女很多都得到了寺里的饋贈——一本《雙杏寺的故事》。“真沒想到,雙杏寺還有這么多傳奇的故事,很有趣。”拿到書的香客忍不住感慨。
原來,這是寺里舉行的贈書活動。雙杏寺住持法源師傅告訴記者,2009年,對於雙杏寺的傳說的保護進入“四年計畫”的第三年,重在對《雙杏寺的故事》進行宣講,通過中青年傳承人到農村、工廠、學校宣講雙杏寺的傳說來達到傳播民間文化的作用。而寺廟贈書給香客,也是其中一項重要的舉措。
“隨著歲月的流逝,不少會講雙杏寺傳說故事的老人都陸續謝世,現在的青年人大多沒聽過雙杏寺的故事,尚有不少有關雙杏寺的傳說至今還流落民間,亟待收集和整理,以利於保存與傳承。”練文老先生的一句話道出了挽救民間文化的急迫。然而,怎么保護、如何傳承,這是大新鎮當地政府和人民迫切期待解決的問題。大新鎮文體服務中心主任倪星鴻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傳承民間文化,鎮裡近年來已實施多項舉措,並制定了一個“四年計畫”,計畫從2007年至2010年,逐年、有序對《雙杏寺的故事》進行修訂、完善和宣傳,以此達到弘揚民間文化的目的;同時,成立雙杏寺管理委員會和《雙杏寺的故事》編委會,使傳說長期傳承下去。此外,鎮裡積極弘揚佛教文化,籌集資金,對雙杏寺進行修繕和擴建,加強景點建設,開放旅遊事業,為民間文化的進一步傳承提供更寬廣的空間。
相信在多方努力下,“雙杏寺的傳說”這一朵民間文學奇葩將再次綻放它的光彩。
景觀
雙杏寺內三株古銀杏中,中間一株最粗壯最大,樹圍5.3米,高25.2米。均列國家三級保護文物。三株古銀杏均為雌性,秋季白果纍纍,但其味各異;東一株性硬,中一株性糯,西一株性膩。復建後的雙杏寺,將融古雙杏寺之建築特點與現代工藝美術風格於一體。雙杏寺內有天王殿,西殿供奉地藏菩薩,東殿供奉觀音,這是一尊千手觀音,總共是1008隻手。佛像其實也是有很多部分組裝起來的,用的是香樟木料,非常的香,易雕刻,也不易變形,蓮花寶座上的雕花非常漂亮。大雄寶殿建築面積愈800平方米,其氣勢之宏偉,造型之上乘,與大寺院相比,也不顯遜色。
歷史
幾度風雨,幾經滄桑。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上世紀九十年代雙杏寺恢復了宗教活動,現經省宗教局批准,雙杏寺大雄寶殿於二OO七年開工建設。修建有大殿、偏殿、佛堂、正山門等寺房,古色古香,與三株古銀杏相映光輝。農曆每月初一、十五日,進香者絡繹不絕。每年正月半,為寺院傳統廟場,進香遊覽者和各地商客雲集,熱鬧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