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介紹
清世宗是一位頗具爭議的歷史人物,諸多民間史籍將雍正皇帝塑造成一位嚴酷殘忍的君主,流傳了諸多關於他登基皇位、打擊皇兄、被刺身亡等軼事。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人們對雍正皇帝的正確認識。此次展覽選自雍正一朝包含繪畫、書法、檔案、古籍、璽印、瓷器、珍玩等各類藝術珍品共246件。意在通過這些具有典雅和人文氣息的藝術品,解讀歷史上真實的雍正皇帝是如何的一位君主。展覽期間,兩岸學者還將配合舉行專題演講,從雍正時期的歷史背景及雍正的重要功績入手,更為深入的引領人們去認識雍正皇帝。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img/6/2a0/wZwpmL0ITNwUTO0ET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xU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同時,這次展覽具有歷史意義的是,這是兩岸故宮自近代南遷文物被分隔兩地後的首次交流與合作。北京故宮特此館藏文物中精選37件,包括雍正皇帝朝服像、雍正行樂圖、雍正耕織圖、雍正使用的器具、馬鞍、弓箭等生活用具等。文物中最為重要的當屬雍正御製“為君難”璽,雍正皇帝經常鈐用此璽,是雍正帝對身為帝王心聲的直接體現。
此次展覽於2009年10月7日在台北故宮拉開帷幕,持續到2010年1月10日結束。展覽分“雍正皇帝的一生”與“雍正朝的文化與藝術”兩大主題,共十一個單元。參與展出的機構除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外,還有上海博物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民間收藏。
展覽概述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分“雍正皇帝的一生”與“雍正朝的文化與藝術”兩大主題。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img/2/5ae/wZwpmL1cTM1gzNygD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Q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第一部分 雍正皇帝的一生
分胤禛其人、與皇父關係、與弘曆關係、君臣關係、治理天下、宮廷生活、宗教信仰、傳位賓天八個單元。藉由史書檔案、書畫器物等珍貴文物,鋪陳解讀雍正其人、其事、其政及其高品味的宮廷生活。以文物細說雍正皇帝的故事,釐清歷史與傳說,為觀眾解惑,也保留了詮釋空間。
雍正是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君王,他留下了洋洋灑灑不下數十萬言的手書朱批,這空前絕後的帝業,為他贏得最勤政的皇帝之歷史評價;他授意創作的各式〈胤禛行樂圖〉,至今撲朔迷離,讓人弄不清何者是真實生活,何者是虛擬境界;他親自監製的雍正款用器,豐富而多元,充分顯示出他極高的藝術品味。
第二部分 雍正朝的文化與藝術
以皇家出版、皇家用器和宮廷書畫三單元呈現。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img/1/801/wZwpmL3EjM5MDN5QT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0U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雍正皇帝十分重視漢文化的儒家正統思想,提倡教化倡導,賡續文化,這反映在他的出版事業上。為了保存歷代典籍,傳承文化,在他任內完成了《古今圖書集成》;為了彰顯正統,他繼父祖於雍正晚年完成易代修史的任務;他親自刪定《欽定執中成憲》與《朱批諭旨》,御製《朋黨論》與編纂《聖諭廣訓》,目的在宣揚綱紀倫常與教化臣民。在藝術創作上,他追求文雅精細,有高妙而獨特的藝術品味,這反映在雍正一朝豐富的內廷製造與書畫創作上。雍正朝的皇家用器,包含瓷器、琺瑯、瑪瑙、漆器及松花石硯等,均在內廷恭造的式樣規範下創造出來,因此不論是紋飾、器形和技法,都呈現出皇帝品味與雍正時期的藝術風格。若再仔細歸納分類,雍正朝的皇家用器又呈現出皇權、吉祥、雅趣、仿古、創新併兼具東西洋異趣等特色。
雍正朝的宮廷書畫,由皇帝本人及工書善畫的宗室、閣員、詞臣與內廷供奉等共同創作完成,無論是傳承唐宋帖學傳統的書法,延續清初“四王”正統畫風的山水畫,受惲壽平影響的花卉翎毛,或加入西洋焦點透視法的亭榭樓閣畫作,以及西洋傳教士融會中西的畫風等,都反映出雍正朝書畫作品的多元面貌。
展覽的文物
北京故宮借展文物
01.雍正朝服像
02.雍正道裝雙圓一氣圖
03.雍正行樂圖·荷鋤
04.雍正行樂圖·刺虎
05.雍正行樂圖·喇嘛裝
06.雍正行樂圖·渡海
07.雍正行樂圖·書齋寫經
08.雍正行樂圖·圍爐觀書
![雍正-清世宗文物大展](/img/7/587/wZwpmL3gjM2AjNxEj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xYzL1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09.雍正 行書 夏日泛舟詩10.雍正耕織圖·收刈
11.雍正耕織圖·經
12.雍正祭先農壇圖 卷
13.清郎世寧嵩獻英芝圖
14.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裘裝對鏡
15.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倚門觀竹
16.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捻珠觀貓
17.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博古幽思
18.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立持如意
19.雍親王題書堂深居圖屏·消夏賞蝶
20.雍正十二月行樂圖·十月
21.雍正朗吟閣圖像軸
22.“為君難”雕螭長方石印
23.清雍正金漆花卉紋圓盒
24.清雍正黑漆描金百壽字碗
25.清雍正黑漆描金山水樓閣圖手爐
26.清雍正畫琺瑯天球式冠架
27.清雍正畫琺瑯六頸瓶
28.清雍正畫琺瑯花卉壽字紋鹵壺
29.清雍正描金彩漆包袱式紋長方形盒
30.清雍正粉彩鏤空團壽蓋盒
31.清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32.清雍正仿哥釉古銅紋方尊
33.清雍正黑釉描金雲龍紋高足杯
34.泥塑雍正像
35.清雍正月白緞繡金龍銅釘棉甲
36.清雍正銀刻花嵌松石馬鞍
37.清雍正葡萄面樺皮弓
台北故宮部分展出文物
大義覺迷錄 清雍正八年武英殿刊本
御製朋黨論 清雍正三年武英殿刊本
![清 蔣廷錫 四瑞慶登圖](/img/5/a90/wZwpmLxcjNzYTOxET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xU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清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 乾隆二年武英殿刊本
清 郎世寧 聚瑞圖
清 郎世寧 百駿圖
清 高其佩 八駿圖清 蔣廷錫 四瑞慶登圖
清 焦秉貞 山水冊頁
清雍正仿鈞釉獸耳弦紋瓶
清雍正仿汝釉瓷五管瓶
清雍正掐絲琺瑯鳳耳豆式蓋罐
清雍正瓷胎畫琺瑯藍料山水紋碗
清雍正畫琺瑯蟠龍瓶
清雍正瑪瑙碗
清雍正松花石竹節硯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部分展出文物
大清世宗憲皇帝本紀 清國史館黃綾本
![綠地粉彩描金堆花紋六角形瓶](/img/6/140/wZwpmL4gDN5cjN2IDO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yg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 小紅綾本
清聖祖康熙遺詔
恭繳朱批折 湖北巡撫馬會伯奏清 雍正朝起居註冊 黃綾本
請安折 湖廣總督楊宗仁奏
奏陳提解火耗事宜折 山西布政使高成齡奏
其他機構展出文物
清雍正 綠地粉彩描金堆花紋六角形瓶一對 上海博物館藏
清雍正 仿龍泉窯鳳尾尊
清雍正 紅地白龍海水紋蓋罐
展覽期間專題演講
舉辦地點:台北故宮博物院文會堂演講廳
演講場次:
主題一 【深入展覽】
9/18(周五) 14:30-16:30 <從唐英"陶成記事碑"看雍正官窯燒造與藝術品味的問題>
主講人:余佩瑾 台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研究員
9/21(周一) 14:30-16:30 <雍正朝的皇家珍玩>
主講人:陳慧霞 台北故宮博物院器物處副研究員兼科長
9/24(周四) 14:30-16:30 <雍正朝的瑞徵圖像>
主講人:林莉娜 台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副研究員 (本場演講於台北故宮博物館正館B1多媒體放映室舉行)
10/08(周四) 14:30-16:30 <郎世寧 百駿圖的故事>
主講人:馬雅貞 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助理教授
主題二 【雍正其人其事】
10/16(周五) 14:30-16:30 <虛擬與真實之間-談雍正的帝皇生活>
主講人:馮明珠 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
10/22(周四) 14:30-16:30 <中國歷代帝後璽寶體制的嬗變-從清宮璽寶談起>
主講人:孫慰祖 上海博物館研究員 (本場演講於正館B1多媒體放映室舉行)
10/23(周五) 14:30-16:30 <探索傳說中的雍正>
主講人:洪健榮 台北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助理研究員
10/30(周五) 14:30-16:30 <略述雍正史事>
主講人:陳捷先 台灣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11/09(周一) 14:30-16:30 <自稱"漢子"的雍正皇帝>
主講人:馮爾康 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11/11(周三) 14:30-16:30 <雍正帝對紫禁城建築功能與格局改造及影響>
主講人:劉潞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退休、現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圖錄組組長 (本場演講於正館B1多媒體放映室舉行)
11/13(周五)14:30-16:30 <雍正皇帝的父子君臣>
主講人: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
11/20(周五)14:30-16:30 <崇慶皇太后的萬壽聖節>
主講人:賴惠敏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幕後故事
![宣傳畫](/img/f/98d/wZwpmLyEDOwMzM0Yz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c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雍正45歲登基,在位13年,一生傳聞不斷。雖然關於雍正一生的官書記載或小說、影視作品極多,但以雍正朝文物展現雍正皇帝一生及其藝術品位,則是首創。現場保全相當嚴密。據介紹,北京故宮博物院37件文物“出宮”,僅保險就上了3560萬美元。布展也相當講究,為保護珍品,展館裡光線偏暗,溫度、濕度都需適宜。
![兩岸 互贈紀念品](/img/f/101/wZwpmLxUzM2AzMwMjN0MTN1UTM1QDN5MjM5ADMwAjMwUzLzY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由於歷史原因,“分居”兩岸的文物很多。此次大展中,雍正皇帝畫像借自北京故宮博物院,與之匹配的清朝郎世寧《百駿圖》則收藏在台北;北京運來的十二美人圖,按真人比例畫成,秀麗典雅,美人已逝,而畫中背景陳設的古董,只能在台北看到。雍正書法、朱批,木雕嵌琺瑯片“戒急用忍”掛屏、康熙傳位雍正的遺詔、雍正時期的台灣圖附澎湖群島圖局部,以及雍正吟閣圖、雍正耕織圖……看到這些展品“出處”分別寫著“北京故宮博物院”、“台北故宮博物院”等字樣,人們既為它們今日穿越時空會集一堂而欣慰,又為天各一方而感慨唏噓。
一件文物背後就是一段歷史、一個故事。借自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中,有一方御用“為君難”壽山石長方印,典出《論語》子路篇“為君難,為臣不易”,頗能反映雍正在位期間的心態與感觸;“銅胎畫琺瑯纏枝蓮紋六孔瓶”,是雍正親自指導開發出的。台北故宮博物院也拿出不少“鎮院之寶”,包括雍正的朱批諭旨、最愛的松花石葫蘆硯、宮廷用瓷胎畫琺瑯赭墨山水碗等200多件文物精品。
台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馮明珠說,雍正留存後世的漢文奏摺35000餘件、滿文奏摺6600餘件,他在位平均每天批閱奏摺約10件,多在夜間,有的批語達1000多字。由雍正授意創作的《行樂圖》,至今撲朔迷離,更引來人們的好奇與關注。為配合大展,台北故宮博物院已經連續舉辦專題演講,包括雍正官窯燒造與藝術品位、雍正朝的皇家珍玩、郎世寧《百駿圖》的故事、探索傳說中的雍正、雍正皇帝的父子君臣關係等等。除靜態的文物展覽外,還設計了互動裝置、影片等,以多媒體方式讓參觀者從不同角度探索相關歷史文物、檔案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