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背景
中俄為爭奪雅克薩而戰有深刻的領土要求背景,這座名城最早是中國所屬達呼爾人的故鄉, “ 原非羅剎所有,亦非兩界隙地 ” 。 1665 年,切爾尼戈夫強占之後,一面假意談判,一面利用雅克薩深入侵略,建立結雅斯克堡( 1678 )、西林穆賓斯克和多倫斯克堡( 1679 )、額爾古納堡( 1681 )。康熙帝深刻指出,沙俄侵略者 “ 恃雅克薩城為巢穴,於其四近,耕種漁獵,數擾索倫、赫其、斐雅喀、奇勒爾居民,掠奪人口,俾不得寧外 ” 。為使這種侵略合法和持久,沙俄公然於 1680 年將尼布楚變為西伯利亞一個單獨督軍區,三年以後又成立了雅克薩督軍區,加固其工事,召募哥薩克為軍,設立農莊, “ 耕田自給 ” 。清朝決心以武力驅逐占據雅克薩沙俄侵略者。康熙帝十三歲( 1667 )親政時起就留心於此,研究邊疆的山川形勝。康熙二十年平定吳三桂叛亂以後,內地大局穩定,便派理藩院侍郎明愛等向占據雅克薩的俄國軍官提出退還所侵多倫禪等地,並調查雅克薩的俄軍防務。翌年二月至五月,康熙帝進行第二次東巡, “ 巡視邊疆,遠覽形勝 ” ,直到寧古塔將軍所在地大烏喇(今吉林永吉),泛舟松花江,檢閱駐軍。秋天下令派副都統郎談、公彭春率兵往達呼爾地區,以捕鹿為名, “ 徑迫雅克薩城下,勘其居址形勢 ” ,回程則詳視黑龍江城至額蘇里舟行水路及派人往視額蘇里通寧古塔的陸路。郎談等回京說,俄軍在雅克薩僅恃木城,發兵三千即可攻取,康熙帝認為此議不妥,又繼續調兵、運糧、設驛站等,尤為強調永戍黑龍江,建城駐紮。否則 “ 我進則彼退,我退則彼進,用兵無已,邊民不安 ” 。戰爭經過
在康熙帝主持下,清軍打響了雅克薩之戰。先是清朝領兵大將都統公彭春向盤踞雅克薩的俄軍宣布 “ 諭旨 ” ,提出: “ 今爾等若撤至雅庫地方,以雅庫為界,於該地捕貂納稅,不入我界,悉行送還我逃人,我亦將爾屬降人送回。 ” 繼而警告: “ 若執迷不悟,仍行頑抗,則大軍進剿,定將毀滅雅克薩城,盡除爾眾,彼時追悔莫及矣。 ”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二十二日,彭春致書俄軍, “ 羅剎恃巢穴堅固,不肯遷歸 ” 。於是三千名清軍於二十三日分水陸兩路夾營而立,二十四日將神威大將軍炮等火器移入前沿陣地。二十五日黎明各路清軍發起猛攻,城中俄軍一片混亂。俄軍頭目額里克舍 · 托爾布津被迫出城投降。清軍將其所部官兵及婦女兒童六百餘人從雅克薩遣返俄國,把願意留在中國的巴什里等並妻子及屬於中國的逃人共百餘人收回。這是第一次雅克薩之戰,以清軍勝利告終。康熙帝在出巡古北口途中聞訊,不勝欣喜。清軍將雅克薩城付之一炬,然後撤到黑龍江城(璦琿)。第二年俄軍又在托爾布津率領下返回到雅克薩,依舊址築城,並獲得足夠兩年用的糧食。薩布素正在墨爾根(嫩江)築城,康熙帝命他停止築城,統領烏喇寧古塔兵馳赴黑龍江。二月十三日,帝諭: “ 今羅剎復回雅克薩,築城盤踞,若不速行捕剿,勢必積糧固守,圖之不易。 ” 為了取得新的勝利,康熙帝除讓薩布素帶去二千四百餘官兵外,又調熟悉地形的副都統郎談、及班達爾善、馬喇參贊軍務。康熙要求郎談如前曉諭俄軍: “ 爾羅剎外國人,貪利棄命,擾我邊疆,今大兵復至,當速降,如不降則盡誅之。 ” 清軍從黑龍江城出發,六月迫近雅克薩城,採取 “ 鑿壕築壘,四面包圍 ” 的戰略戰術。城內八百餘名俄軍負隅頑抗,屢次突圍,均被擊退,傷亡慘重,布爾巴津本人也被擊斃。經過五個月的包圍,俄軍只有一百多人生存,城旦夕可下。這時沙皇派尼基弗爾 · 文紐科夫和伊萬·法沃羅夫星馳來華, “ 乞撤雅克薩之圍 ” ,還說明將有後使來談判邊界問題。戰爭結果
康熙帝傳令前線薩布素等撤圍雅克薩之兵,允許城內俄軍任其出入。第二次雅克薩之戰,以清軍解圍而結束。這次戰爭為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