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翎隊
——魚兒,游開吧,我們的船要去作戰了。
雁呵,飛去吧,我們的槍要去射殺敵人了。——
唱著這樣的歌,冀中白洋淀的漁人和獵戶,在敵人的小汽船擾亂了湖面的平靜,把每年三千萬元的勒索,
和無止境的姦淫燒殺加在他們頭上的時候,他們飽含著辛酸的眼淚,放下了漁網和雁袋,劃著名漁船掮著獵槍,一個個投進密密叢叢的蘆葦,開始聚集起來了。一個月,兩個月……
無數的漁船和獵槍,在打雁人殷金芬的奔走號召下,“為著咱們的白洋淀,也為著咱們的大雁和魚蝦……”的誓言聲里,組織起來了。打雁人拿出了他們美麗的雁翎,把它作為一個共同行動的標誌,插在每一個船頭上,從此,“雁翎隊”光輝的名字誕生了。在這縱橫百餘里的廣闊的湖面上,隨著這個名字出現的,是無數隻插著雁翎,載著武裝,使敵人驚慌失措的“硬排子”(注一),和一個個用白毛巾裹頭的戰士。
他們在白洋淀的每一個港汊間
,為敵人撒下了縝密的埋伏網,獵槍從每一片蘆葦的背後瞄準了敵人的汽艇、包運船和糧隊。白洋淀湛藍的湖水,被槍聲翻攪起來了,一望無際的荷蓮和紫菱遭受了空前的蹂躪;傍晚再聽不到飼鴨人嘎啞的吆喚,清晨再聽不到那幽美的采菱歌。
秋天,數十里深深的蘆葦在呼嘯著,漫天飛舞著蒼白的蘆花,偶爾一條銀色的魚帶著潑刺刺的水聲,歡愉地從蓮葉間躍出水面的時候,一群群潛伏的水鳥和野鴨,便帶著低沉的鳴叫,來回地從湖面掠過……這是白洋淀上美麗的季節,也是水上英雄們活躍的好時候。
在1944年的抗日夏季攻勢中,冀中白洋淀雁翎隊員駕起戰舟,從四面八方匯成包圍圈,打擊了來犯日軍。(石少華攝)
他們依仗著驚人的水性和射擊,依仗著蘆葦和水藻的保護,三三兩兩駕著行駛如飛的硬排,到處分散活動,襲擊敵人。一旦發生緊急情況,一聲呼嘯,幾發信號槍,周圍所有的雁翎船,便立即從四面八方同時出動。有時為著某種必要,他們也曾在夜霧和晚風飄拂著的湖面上,將成百的雁翎船集中起來,趁著月色,悄悄地掩護著我們的水上運輸物,安然行進。有時他們也會在一個橘色的黎明,突然包圍了敵人的水上據點給以猛烈的襲擊。
冬天,白洋淀廣闊的湖面為明淨的冰塊凝固,我們又將看見無數隻插著雁翎的冰橇,像一枝枝的飛箭,在湖上穿過。
一九三九年的初秋,為了截擊敵人一個運輸汽艇,他們以十幾隻硬排,二三十個勇敢的隊員,潛入了趙北口至葛利口的中間地帶。那裡是一條長十里,寬半里至一里的水路要道,兩旁長滿了密密的蘆葦和蒲草,他們巧妙地隱藏了船隻,脫去了衣褲,全部躍進水裡去,在蘆葦的邊緣,派出了一個偵察哨。為著不使目標暴露,放哨者在水藻的偽裝下,僅僅把兩隻眼睛露出水面,讓湖水不斷地從他的鼻孔下靜靜地流過。不久,一隻巨大的拖船用繩索拖拉著那喑啞了的運輸艇,近來了。突然在蘆葦的邊緣,一聲悽厲的口哨,驚起了幾隻潛伏的水鳥,接著兩旁蘆葦的深處,激盪著一片水聲和吶喊,兩排長筒的“排炮”(注二)和雪亮的馬刀,便威嚴地排列在押船敵兵們的面前了。
這樣,他們安然地割斷了兩船之間的繩索,捆綁了所有的五個敵兵,用自己插著雁翎的船隻,滿滿地裝載了白糖、香菸、罐頭和大米;最使他們歡喜的卻是繳獲了三枝三八式,和一挺昭和十一年製造的輕機槍。
他們鍛鍊了自己的勇氣,繼續著這樣的戰鬥……
不久,敵人高叫著“平靖湖面”,向雁翎隊復仇,砍倒了蘆葦,刈割了蒲草,用大批的汽船和木船巡邏湖面。同時在每一隻船上,高高地豎起了梯凳,設立了瞭望哨,依仗著他們優越的火力,使二百米以外的大小船隻不能靠近一步。這時,我們的雁翎隊,便不得不轉變他們的戰鬥方式,採取更分散的行動,實行村莊伏擊。就在散布於白洋淀廣闊湖岸,像無數島嶼似的村莊邊緣,雁翎隊的隊員們,化裝成包著頭巾的洗衣婦,或是悠閒的垂釣者,在相隔不遠的距離內,默默地工作著。一遇到了單獨的敵船,或其他可乘的時機,呼嘯一聲,很快地從岸邊隱藏地里,拔出自己的槍枝和馬刀,一面用猛烈的火力向敵人射擊,一面泅水前進,直到完全消滅敵人的抵抗為止。有時候,他們也用銜著空心的葦稈透換空氣的方法,帶著武器,作數小時以上的水底埋伏,以待機顛翻敵船。雖然他們的血,也常和敵人的血一同染紅著白洋淀的湖水,但這樣自發的民眾自衛戰爭,更激起了他們對敵人的憎恨,使他們對敵鬥爭更加堅決。
一九四Ο年間,隨著冀中平原鬥爭的日益殘酷,在八路軍的直接幫助下,模範的農村共產黨員殷金芬同志,把這些勇敢的雁翎隊員們集中起來了。經過許多次船上座談會,和八路軍的一些教育和訓練,雁翎隊開始變成了一支有組織的隊伍,選出了自己的隊長和政治指導員,在殷金芬同志的率領下,有計畫地行動起來。這中間,他們曾發動了湖上的鄉親們,用下沉大樹的辦法,封鎖了白洋淀中的每一條水道,又配合著我八路軍水上部隊,用無數的船舶搭成了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浮橋,這樣不僅使我們的首腦機關得到屏障,而且在一旦發生敵情時,更可使我們的部隊通過這些浮橋,迅速地增援……
在洪水第二次淹沒了冀中,波浪泛濫的白洋淀上,我們光榮的雁翎隊的弟兄,從年輕的采菱者,到白髮蒼蒼的打雁人,又全部投入了險惡的戰鬥。他們曾發揮了高度的智慧,創造了大批能漂浮於水面的“葫蘆水雷”(注三),把它們普遍的埋伏在每一條航路的水藻下,人不知鬼不覺地爆炸了無數隻往來於天津保定間橫行無忌的敵船。
這樣,在保衛白洋淀的戰鬥中,雁翎隊已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白洋淀周圍的民眾,在整個夏季和秋季,除去每日回家做飯外,已長期的生活在船上,配合著雁翎船和八路軍的水上部隊,向敵人戰鬥。
四五年來,我們勇敢的雁翎隊兄弟,就是這樣靈活的與敵人戰鬥著,而且一直堅持到今天;因此在這個長長的時間內,白洋淀始終是冀中最堅強的堡壘之一,它同著千萬隻神出鬼沒的雁翎船,給敵人以致命的打擊。
讓我們遙向雁翎隊的兄弟們致敬吧,如今又是蘆葦叢密的時候了
--------------------------------------------------------------------
中文名稱: 雁翎隊
外文名稱: The Goose Detachment
類別: 傳統舞劇
劇情介紹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日寇進一步入侵華北。國民黨軍急於“圍剿”紅軍,棄華北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
素稱“魚米之鄉”的白洋淀漁民們,在日寇漢奸的淫威下,拖著滿載仇恨的“賊船”,拉著沉重的繩索走著、走著……“任敵人宰割么?”“不!”漁民大海在與自己的愛人水仙不期而遇時,奮起與敵人搏鬥……在這時,挺進敵後、英勇善戰的救星八路軍來了。他們幫助白洋淀的漁民們建立了人民游擊隊——雁翎隊。
雁翎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大海、水仙等當地英雄兒女的參與下,英勇地深入虎穴,營救鄉親,機智地尋找戰機,打擊敵人。在一次敵人的突然襲擊中,大海掩護民眾轉移,自己卻不幸落入敵手。
鬥爭處於艱難時刻,嚴冬來到了白洋淀,雁翎隊在冰天雪地中堅持鬥爭。水仙在夢中追憶著往事。一幕幕的鬥爭生活展現在眼前。這時大海正在魔窟里經受著血與火的考驗。他像一棵青松迎風挺立著。
雁翎隊終於潛入準備殺害大海的刑場,在激烈的戰鬥中把他營救出來。大海與戰友們重會了,勝利歸於頑強戰鬥、英勇不屈的人民……
場序
第一幕誕生
烏雲滾滾,淀水沉沉,日本鬼子打來了,國民黨軍逃跑了,誰來救中國?敵後方來了八路軍,白洋淀成立了雁翎隊。
第二幕巧計
水仙等巧扮藝人,潛入虎穴,獻藝,敬酒。一霎時刀光閃閃,雁翎隊精神抖擻,日本鬼子、漢奸隊休想逃走。
第三幕喜悅
跳起那雁兒舞,唱起那織網歌,歡慶雁翎隊的勝利。
第四幕臥雪
冰封、雪蓋,一件棉衣傳遞著革命的友愛。妻子水仙在夢中重溫著往昔的歲月,英雄大海在牢籠里經受著烈火的熬煎……戰友們要衝破寒夜,迎接黎明。
第五幕勝利
刑場、刀槍屈服不了鋼鐵漢子,大海要為人民慷慨就義。戰友們設巧計、劫法場救出英雄。哪怕鬼子再瘋狂,要叫這沉沉的淀水把敵人埋葬。
責任者
演出單位: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友文工團歌舞團
責任描述
創作者編導:黃伯壽、汪兆雄、梁文綰、劉忠恕。作曲:王竹林、王引龍。作詞:洪源。舞美設計:王復光、胡良玉、張漩。
演出者主要演員:孫加寶、朱金鐸(飾大海A、B),李慧麗、郭寶賢(飾水仙A、B),黃振炎(飾老鴻),朱金鐸(飾八路軍連長),何樹桓(飾日軍小隊長)。樂隊:戰友文工團管弦樂隊;合唱隊伴唱。指揮:唐江、李德友。
演出介紹
演出大事記
《雁翎隊》原為中型舞劇(編導汪兆雄、劉忠恕、安虹、劉麗娟),曾參加1959年全軍第二屆文藝會演。1962年改編為大型舞劇,10月參加北京市舞蹈會演,12月在中南海懷仁堂演出,劉少奇主席等領導人出席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