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頭村

隴頭村

三沙鎮隴頭村位於福寧高速公路三沙互通口,依山傍海,全村388戶1469人, 隴頭工業園區 建設中的霞浦台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坐落在這裡。

基本信息

隴頭村簡介

城 市:寧德市
區/縣:霞浦縣地 址:三沙鎮隴頭村
郵 編:355101區 號:0593
三沙鎮隴頭村位於福寧高速公路三沙互通口,依山傍海,全村388戶1469人,
隴頭工業園區
建設中的霞浦台灣水產品集散中心坐落在這裡。2009年11月19日,隴頭村被國家法務部評為“民主與法制示範村”稱號,並授予證書和牌匾,這是閩東首個邊防愛民固邊模範村獲此殊榮。

隴頭村建設

2006年,隴頭村成為寧德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村兩委以此為契機,立足村情,積極引導和發動村民大力發展紫菜養殖生產這一全村支柱和主導產業,做大做強“一村一品”項目,增加村民收入。“這幾年,村里先後成立了紫菜養殖、科技等協會,並充分發揮協會作用,特別在紫菜養殖生產過程中,通過舉辦養殖培訓班、邀請水產專家來村授課、發揮本村‘鄉土人才’的技術幫扶作用等措施,為村民提供產前指導、產中扶持、產後服務。村里還大力推廣新技術,創辦紫菜精加工廠,提高產品附加值,達到村民增收目的。”談起村中的紫菜養殖生產,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馮信全如數家珍。
至2006年底,該村海上紫菜養殖達2600多畝,擁有紫菜育苗場9家,紫菜烘乾廠20家,育苗能力達6000多畝,除供應本村養殖戶外,還為鄰近縣鄉養殖戶提供種苗。今年,全村紫菜育苗和養殖面積又分別增加1000畝和300多畝。由村中5位經濟能人投資350萬元建設的2條紫菜精加工生產線正在建設中。全村紫菜生產初步形成育苗、養殖、加工、銷售“一條龍”。
2006年,全村社會總產值5500多萬元,其中紫菜養殖收入就達4500多萬元。村民人均收入近7000元,許多村民蓋起了新房,電視和電話普及率達到100%和95%以上。
加大投入 村貌變了樣
2004年,隴頭村兩委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村建規劃,並邀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對本村的新村建設規划進行修改和編制。得到縣、鎮政府批准後,該村嚴格依據規劃,加大建新改舊和村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使村容村貌發生了可喜變化。
通過實施“造福工程”,把偏僻的單斗、三坪、油麻園等周邊小村落民眾集中到隴頭中心村居住,既改善了邊遠山村民眾的生產生活環境,又聚集了中心村人氣,擴大了新村規模。三年來,全村新建、改建村民居住房屋300餘戶,總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投入資金1500多萬元。吸納周邊自然村200多戶1000多人搬遷到中心村,促進了集鎮化中心村建設。
該村還加大資金投入,先後建設完成了村內街道水泥路面硬化等一批村級基礎設施項目。硬化街道路面7500多米,約19000平方米;架設了主村和新村以及牛店自然村的街道和碼頭路燈;修建、改造公廁4座;更新擴大了村自來水上游引水管道,修復蓄水池,加設過濾池,使困擾村中民眾多年的“飲水難”問題得到徹底解決。 通過股份合作形式,擴建500平方米的村級農貿市場,成立垃圾清運隊,購置40多個垃圾箱,實行垃圾每日定時集中清理……
“在市、縣掛鈎幫扶單位的支持幫助下,這幾年,我們用於村各項基礎設施和公益事業建設的資金投入達到150多萬元,改善了村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得到民眾支持和擁護”。採訪中,村委會主任鄭進雄告訴我們。
倡導培育 鄉風更文明
在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同時,村兩 委始終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村中投入30多萬元,修建完成面積330平方米的村委樓和村前廣場部分綠化工程。目前正動工建設以村委樓為中心的510平方米的村民文化活動、培訓中心和2100多平方米村前廣場。還將擴建農民技術培訓點、村民圖書閱覽室、計生宣教室等設施。
以創建“文明戶” 、“文明家庭”為載體,引導發動村民開展以“講科學、講衛生、講文明 、樹文明新風”為內容的“三講一樹”活動。倡導婚育新觀念,提倡婚喪喜慶簡辦。逢年過節組織舉辦健康文明、喜聞樂見的民眾性文藝活動。去年中秋夜,多年不見的“中秋拖曳石”又重現在村中街頭,全村大小老幼,人人參與,其樂融融。2006年10月,村被評為寧德市“平安家庭”建設示範村。
“我們將按發展規劃,力爭在3年內繼續完成村級廣場、垃圾填埋場等11個項目的建設任務。相信經過全村乾群的艱苦努力,隴頭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更加紮實有效,隴頭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任期將滿的馮書記對村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畝(其中:田34畝,地45畝),人均耕地1.5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3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8畝,主要種植桐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00畝,其他面積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10戶通自來水。有1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3.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5公里。
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4畝,有效灌溉率為43%。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9戶,共鄉村人口121人,其中男性66人,女性55人。其中農業人口121人,勞動力81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彝族居住地),其中彝族118人,漢族3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人,占人口總數的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0人,參合率99%;五保戶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29公里。該村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40%;畜牧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4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頭,肉牛8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20%;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47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19%),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7%。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隴頭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霞浦三中(三沙鎮區)。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13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06人,該村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3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有固定資產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9人,黨員中男黨員9人。共有團員1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難以銷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發展種植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