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連雲港市新浦區隴海步行街位於新浦中心商業區,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街側重於海濱風格,中街偏重於簡歐風格,西街為現代園林風格,沿街精心布置了休息場所和綠化、小品等各類設施,環境十分怡人。現有經營戶500多家,年銷售額8億元。
建設背景
——隴海鐵路鐵路改線與老城區改造
上世紀30年代初,隴海鐵路從徐州向東延伸至連雲港港口,其中,從薔薇河以東的海州火車站到新浦火車站區段,有10多公里長在老城區範圍。以前,老百姓基本住在鐵路以北,鐵路以南人家很少;新中國成立以後,城區向鐵路南發展,人口逐漸增加,居民建房較多,特別是鐵路兩側都是平房,有的還在平房上隨意搭建,高矮不一,參差不齊,嚴重影響市容。由於鐵路路基較高,站在路基上兩邊看得很清楚,過往火車上的旅客也能透過車窗看見破爛不堪的狀況。
城區內有多條道路橫跨鐵路,交通極為不便,尤其是市中心的南極路、海昌路、通灌路這三條主幹道,火車通過時,這三條路路口幾乎同時落下禁止通行的欄桿,鐵路兩側滯留大量車輛和行人。為了改變老城區形象,鐵路改變線型走向勢在必行。
改革開放以後,市委、市政府把這一問題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從1984年開始,多次向鐵路部門匯報做工作。1985年,經濟南鐵路局研究通過並報鐵道部批准,從海州火車站到連雲港港口長達40多公里的鐵路列入整體改造規劃,其中海州火車站到新浦火車站之間的老城區鐵路改線作為重點。按照整體改造項目計畫書,從海州火車站西向北方向改線,繞過新浦老城區再轉向東取直至連雲港港口,原有路基和海州、新浦兩個火車站全部報廢,選擇其中間位置新建火車站及相配套的鐵路貨場、站前廣場;報廢雲台火車站,該段鐵路向南平移建朝陽編組站;再向東建客車準備場,完善東隴海鐵路終端配套功能。建設投資主要由鐵道部承擔,地方配合,鐵道部門成立建設指揮部,全面負責這項工程。
1985年,鐵路改線工程啟動。按照先行開工建設繞行線要求,實施繞行線工程紅線內的征地、拆遷、安置等工作,然後建設相配套的新火車站、貨場及站前廣場,同步做好朝陽編組站和客車準備場征地拆遷並開工建設。
1985年,市成立征地拆遷辦公室,首要任務是做好鐵路改線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與鐵路建設指揮部簽訂征地拆遷包乾契約後,進入征地拆遷的前期調查。1987年,市征地拆遷辦公室和市農業局所屬的土地管理辦公室合併成立市土地管理局(市國土管理局前身),繼續履行繞行線征地拆遷工作。至1995年,征地拆遷經歷了整整10年時間,拆除了數萬平方米房屋,徵用土地5600多畝,其中老城區鐵路繞行線用地(包括建火車站和貨場及站前廣場)3000多畝。
鐵路建設指揮部根據征地拆遷形象進度,分段組織建設,同步建設相配套的項目工程。新的鐵路線,提高了鐵路通過能力,火車站、貨場、編組站等也滿足鐵路運輸管理的需求。10年間,鐵道部門和地方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建設單位和市有關單位在協調矛盾、征地拆遷、工程建設等方面付出了辛勤勞動。
1996年,鐵路繞行線全線通車,新浦新火車站、貨場、編組站等鐵路設施同時正式啟用,鐵路老路基和兩個火車站及貨場停止使用予以報廢。之後,市國土管理局代表市政府與鐵道部門洽談鐵路報廢后的土地移交問題,按國家規定應無償移交土地,但鐵道部門提出房屋、站台、貨場及電信設備等應給予補償,經過近兩年的艱苦談判、磋商,給予合理補償後,於1998年鐵路報廢后的土地全部移交地方使用。
鐵路改線後留給市區很大的用地空間,鐵路路基土地(包括鐵路兩側安全運行紅線內土地)、兩個火車站站區及貨場土地有2000多畝,市委、市政府決定把鐵路兩側居民區、火車站周邊棚戶區、污染企業均納入城市規劃改造範圍,土地面積達3000多畝。1998年,先期啟動隴海商業步行街建設,規劃用地範圍,基本利用原鐵路路基及兩側土地,一期工程從南極路經海昌路到通灌路路段。隴海商業步行街規劃方案已先於1997年委託清華大學設計,地方出施工圖,由當時的市建委牽頭,新浦區、國土局、房產局、拆遷辦等部門參加組成開發建設指揮部,統一拆遷,統一開發,統一建設。運作模式,開發建設投資與街面兩側新建的商業用房行銷收益做到自求平衡,略有盈利,地方財政不出資。首先推平路基,拆除開發建設紅線內的民房和單位房屋,按照規定給予補償;緊接著全面開工建設商業步行街,街面兩側同步按設計方案建多層商業用房,體現本土化建築風格和方便購物的人文特色。二期開發仍利用老路基,從南極路路段向西延伸,至西鹽河邊,直至建步行階梯跨過西鹽河與鹽河北路連線,南極路至西鹽河這一路段的商業街叫女人街,形成女性購物特色。
與此同時,啟動南極路、海昌路、通灌路的道路改造。對這三條城區主幹道進行降坡、拓寬,與商業步行街平交通過,形成南北通達的交通條件;道路兩側地塊按照規划進行開發建設,形成新的商業街區;隴海商業步行街再向東拓展,跨過龍尾河至郁洲路,利用原鐵路專用線路基建設隴海路,路兩側開發建設,建成以大潤發超市、地方海鮮、小商品市場為特色的隴海商業一條街。
以隴海商業步行街開發建設為中心形成的商業街區,呈“豐”字形,是連雲港市老城區最繁華的商業集中區。
按照整體改造規劃,從2000年底開始,原新浦火車站土地及周邊地塊也進入開發建設階段。按照市規劃部門劃定的規劃紅線,市國土管理局代表市政府與萬潤集團簽訂該地段土地開發建設框架協定,根據開發形象進度分段分塊辦理土地出讓及相關手續,統一規劃建設住宅小區,使得這部分土地充分合理利用。特別是2002年郁洲路的南北貫通,為該地段開發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先後建成陽光麗景、陽光園、怡景苑等若干住宅小區,至2005年,短短几年間,新浦老火車站及周邊地塊改變了面貌,形成新浦老城區東半部新的亮點。
現在老城區已經看不到鐵路和老火車站的痕跡了,只在怡景苑小區里還留下一段幾十米長的老鐵路路軌作為紀念,路基用石塊砌起來,上面蓋上玻璃罩起保護作用,一面浮雕牆上刻著文字,記載著過去的歷史。在小區西門前的龍尾河上還保留一座30多米長的鐵路橋,兩個橋墩、橋架、護欄、枕木和鐵軌還完整保留,年齡大一些的市民或許還能記得火車通過鐵路橋“轟隆轟隆”聲和快到新浦站拉汽笛的聲音。
前景
現在,隨著國際性海濱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特別是以隴海步行街為龍頭打造新浦中心商務圈舉措的實施,為隴海步行街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如今,隴海步行街管委辦正團結和帶領全體商戶決心再利用3—5年時間把隴海步行街打造成中國著名的“經營特色、環境特色、文化特色以及現代服務特色”街區,使隴海步行街“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範街的品牌效應得到進一步放大,中國最具升值前景商業街的升值前景得到進一步彰顯!
理念
2001年隴海步行街開街以來,步行街管委辦在連雲港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在全國步行街中率先實行“以街養街”政策,通過實施“先繁榮、後管理”戰略,以及持久深入開展以“百城萬店無假貨”為載體的文明創建活動,使步行街3年實現“從場到市”的嬗變,4年實現發展繁榮,5 年被中國步行街工作委員會評為“中國最具升值前景商業街”,6年實現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示範街”稱號,被中國步行街工作委員會以管理模式創新,創造商業奇績向全國推廣,被江蘇省委宣傳部等11個部門譽為全國百城萬店無假貨活動開展十周年的真實寫照,向全省推介和作現場交流。連雲港市委、市政府對隴海步行街的建設、管理高度重視,市政府組建隴海步行街管理委員會頒布《連雲港市隴海步行街綜合管理規定》及《實施細則》,有力地保障了步行街的發展和繁榮。隴海步行街從七年前的一無所有,到如今僅用於美化、亮化基礎設施建設和“兩個創建”就投入千萬元;從七年前商戶不足100家,發展到現在500多家;從七年前商業街國內知名品牌不足30多個發展到現在300多個;從七年前商業門面房售價6400元/平方米到現在40000元/平方米;從七年前商品零售額不足億元到現在10多個億;從七年前全街人流量幾千人次,到現在黃金周每天5萬人次,隴海路步行街已經牢牢地確立了它在連雲港市商業區的中心位置,集聚了大量人氣,成為市區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有吸引力的黃金商圈,蘇北魯南地區較有影響的商業積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