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泉有聲

隱泉有聲

我們講讀書是一種愛好,就是說讀書是本分事,是老實事。 讀書這種愛好,既有與生俱來的因素,主要是在於後天培養。 說明這個人虛心,有上進心,是在追求有意義的人生。

書籍簡介

書名:隱泉有聲
作者:尹傳聲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網路推廣:個人出書網老人出書網
媒體支持:時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傳:時代教育出版社、時代文獻出版社、時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年5月
版次:1版
開本:850×11681/32
紙張:膠版紙
包裝:平裝

作者簡介

尹傳聲,出生於1956年10月,1978年10月考入商丘師專中文系。2007年策劃、編印了《睢縣地方禮儀》、《睢縣歷史人物》、《睢縣古今孝賢譜》、《睢縣攬勝》等。

本書序文

讀點、寫點、思點、講點,是自己多年來的偏好。過去,由於職務在身,主要還是不夠刻苦勤奮,在這幾點上都乏善可陳。自前年三月份由於崗位上沒有具體工作以後,我就把精力傾注在這幾點上了。人,無論身處何情何境,都應該有所寄託,有所作為。否則,整天無所用心,無所事事,與誰都無益處。興之所來,加上被友人鼓動,我把這幾點揉捏在一起,印出來。弄這東西,說實話決不是為了炫耀什麼。我認為,炫耀的背後,一是要有資格,有貨真價實的東西給人看;二是要有目的,不管這目的能不能真想讓人知道。我這兩條都不具備,怎么去炫耀?那是什麼?是一種交流,一種更多的交流,更認真的交流,更實在的交流。
和我一起工作過的同志可能都知道,在工作時間內,除了辦理工作業務之外,我大多是伏案或看點啥,或寫點啥的。在為職工提供學習便利上,如訂報刊、購書籍、搞培訓等,都能做到主動、積極、不吝嗇,我甚至在單位建了個像點模樣的圖書室。在讀書學習的諸多體會中,我給人家講的這么一段話不妨在此重複一遍:讀書不一定能使人當官,但能使人把官當得堂堂正正;讀書不一定能使人發財,但能使人要發就發仁義之財;讀書不一定讓人都贊成你,但贊成你的一般都是好人;讀書不一定生活中沒有挫折,但可以使人知道怎樣才能一帆風順;讀書不一定使人長命百歲,但能使人的生命活得有尊嚴有價值;讀書不是萬能的,但可以能一萬。
目前,文化很流行、很吃香,好像無論什麼事,一旦與文化粘接上,仿佛就上層次了、上水平了。殊不知,現實中,不少人的想法、做法和行為其實是和文化不沾邊的事,可硬是想貼上文化的標籤。文化是什麼?這似乎是個常識性的話題,其實更是一個高端性的話題,要作出準確恰當的回答,還真不是吾輩所能置喙的。只知道,一個人有沒有文化,人家不光看你的打扮、你的名片、你的口氣、你的作派,更重要是看你的談吐、你的舉止、你的眼神、你的底氣。有文化的人,不會把傲慢當有修養,不會把逞能當有檔次,不會把職權當是能力,不會把作秀當是優秀。文化是流淌在一個人血液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文化是一種堅守,就像胡適老先生說的那樣:不僅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而且還要時髦不能跟。文化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一種尊嚴,一種包容,一種愛心。想有文化很好,但裝文化不對。要想顯示文化,首先要具有文化的情懷。有知識,是低要求;有文化,才是高標準。弄這本書,往大處說去,也只能算是和文化沾點邊的事,不敢得意忘形。但願不會被誤解。
這本書的內容,有理論研討方面的,有的屬於思想雜談,大多是近一年多時間內,受邀在縣老幹部大學、縣委黨校、縣老年書畫院、書香睢州讀書會、商丘人壽公司和個別縣直單位做的演講。有一些過去公開發表過的東西,自感內容還不過時,就一併收錄在內。演講文稿,不像理論文章那樣嚴格講論點、講論據、講層次、講邏輯,而有時顯得瑣碎一些。說實在的,書里的大多東西都達不到發表的水平,所以才用自費出書這一流行的做法。自費,顧名思義,就是自己費心、費力、費錢。既然是三費出來的,我自己才會十分珍惜,一定要真誠而恭敬地奉送給和自己相熟、相知、相悅、相交的人。
一部作品能不能發表,應該說主要看質量,但在現實情況下有時也不一定。我就遇到過同是一篇文章而命運卻判若天淵的例子。1987年,我寫了一篇題為《為“潑冷水”正名》的雜文,讓同事親手送至省里一家報社,幾乎不怎么審就被棄用。我不甘心,又用8分錢郵寄給《人民日報》社,結果,幾乎是一字不差地發表了。由於角度不同,愛好不同,水平不同,對同一事物的評判就可能大相逕庭。現在的人情稿、有償稿並不是不普遍。你想想,人家當編輯的、是領導的、記者的、有關係的、有表示的稿子,哪個不得發?當然,名人的、真正高質量的稿子也會發。這樣下來,有限的版面還有多少空間給你幾不沾的作者發?一篇文章,不在於它發表在哪裡,在於有多少人看。現在不是有人調侃說嗎,有的文章是誰寫誰看,寫誰誰看。倘若如此,即使百般生法發表出去,不一樣悲哀嗎?我的這種說法,可能偏激,也可能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態。反正,說出來,就感覺是一種舒服。
由於本人讀書不多、積累不夠、視野不廣、治學不嚴,所以這本書就顯得單薄、顯得淺薄,甚至疏漏疵點多多。現在出書也很簡單,甚至有人誇張地說:讀書的沒有出書的多。我也是不自量力,來湊湊熱鬧而已。“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其水平確是不高,其情懷可是真摯的呀!
結集出這本小書,主要是用來自我欣賞、自我充實、自我激勵、自我提神的,也是一種既該盡又能盡點的職責。它的作用,對別的可能沒有,但對自己,則是財富。

原文摘錄:

…………
我們講讀書是一種愛好,就是說讀書是本分事,是老實事。什麼是本分事?如吃飯、穿衣、種地、行善等都是最直觀的本分事;吸菸、喝酒、偷盜、罵人等就不是本分事。
我們講讀書是一種愛好,就是要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生不息的循環過程。
讀書是一種私人化的興趣,是一種自覺需要,與他人無關,與外在無關,與炫耀無關。
讀書不僅是一種愛好,實際上,還是一種獨特的能力,一種可以改變思維的能力,一種可以構成個人進化的能力。
讀書這種愛好,既有與生俱來的因素,主要是在於後天培養。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愛好、產生興趣了,奇蹟就會發生。
一個人愛好讀書能說明什麼呢?說明這個人虛心,有上進心,是在追求有意義的人生。這個人就是可信、可親、可敬、可畏的。因為知識就是能力,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決定未來。
科學研究證明:經常讀書用腦的人,腦力衰退比一般人慢得多。在生活中,我們發現:凡是長壽的人,大多是從事腦力勞動和心胸開闊的人。洪昭光教授講過長壽的四大法寶,其中之一就是心態平衡。心態怎么才能做到平衡?除了自身反覆思索人生道理外,主要的還是要從書本里攝取有豐富營養的知識。讀書養心,心是什麼?是中心,是心臟,是心情,是心胸,是開心,是心理。把這些都養好了,能不健康嗎,能不長壽嗎?孔子講:仁者壽。“仁”是什麼?是愛人,是仁愛。用仁愛之心去處事待人的就長壽。為什麼這樣講?與人為善的人,處處善待他人的人,他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就容易和諧;好人往往沒貪心,少私慾,不重錢,這樣就不會鬧糾紛,不走彎路;好人往往遇到什麼事都抱平常心,少煩惱,就能正常分泌激素,不會出現生理病態。一個人,成天驕橫跋扈,有理不饒人,無理更取鬧,不仁不義,能長壽嗎?人常說的“好人不長壽,禍害幾千年”,我是這樣理解的:一是嫌好人少,嫌壞人多;二是好人活多長人們都嫌活得短,壞人活多短人們都嫌長。這句話絕不能理解成好人都活不長,壞人都活得長。
讀書是為了修身,修身最重要的目的是抑制人性中的惡,光大人性中的善。古代人對人性的認識大概有四種:一種是孔子說的“性相近”;第二種是孟子講的“性善論”;第三種是荀子主張的“性惡論”;第四種是董仲舒認為“性兼善惡”。無論哪一種說法,人性只是一個內在的潛藏的某種可能性,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都強調後天修煉的重要性,認為只有後來的修養才能抑惡揚善。修養兩個字怎么講?修,就是戒,戒掉不好的習慣;養,就是固,鞏固好的習慣。修養的過程就是積澱品德的過程。
讀書是為了修身,身心健康才會長壽。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