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匿性高血壓

隱匿性高血壓(masked hypertension,MH)是血壓異常變化的一種特殊類型,主要表現為診室血壓

病因

1.性別和年齡

目前研究發現隱匿性高血壓的發生率男性>女性,年齡與隱匿性高血壓的關係目前報導還不一致,有的研究發現隱匿性高血壓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增加,然而在另一些研究中發現隱匿性高血壓的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降低。

2.交感神經興奮

目前有兩項研究提示隱匿性高血壓與交感神經興奮有關。

3.體力活動

體力活動是高血壓和左室質量指數增加的一個危險因素。因此隱匿性高血壓患者白天工作時血壓升高往往比夜間更明顯。

4.吸菸

吸菸可以升高白晝動態血壓,諸多研究表明吸菸患者血壓升高,且波動較大,在諸多隱匿性高血壓患者中以男性、吸菸者居多。

5.飲酒

酒精的加壓反應可能是引起隱匿性高血壓的一個原因。研究數據表明飲酒是隱匿性高血壓的一種獨立危險因素,且常規飲酒者

其隱匿性高血壓的發生率較不飲酒者增加2.7l倍。

6.其他

隱匿性高血壓的發生還與肥胖、焦慮、人際關係及工作壓力等因素相關。

臨床表現

主要表現為診室血壓<140/90mmHg,動態血壓監測或家庭自測血壓提示白晝平均血壓≥135/85mmHg。

檢查

主要檢查手段是診室測量血壓以及動態血壓監測。在監測過程中以下四種情況最為常見:

1.診室血壓和動態血壓監測均正常。

2.診室血壓和動態血壓均高於正常。

3.診室血壓高於正常,動態血壓正常。

4.診室血壓正常,動態血壓高於正常。

診斷標準為診室血壓<140/90mmHg,動態血壓白晝≥135/85mmHg。初步研究發現隱匿性高血壓與高血壓一樣可以引起靶器官損害,因此要注意臨床對靶器官損傷情況進行評價。

治療

1.一般治療

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定期體檢,規範測量血壓,鼓勵高度懷疑有隱匿性高血壓者做動態血壓監測。臨床醫生應重視將動態血壓、自測血壓和診室血壓的結合套用,尤其針對已經進行降壓治療的患者。同時應注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吸菸,飲酒,過度勞累,情緒緊張等等),無論從血壓控制優劣的判斷還是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預後方面考慮都非常重要。

2.藥物治療

對於隱匿性高血壓是否需要藥物治療的問題目前仍然在討論中。已經有靶器官損害者應按原發性高血壓處理原則,立即給予積極合理的個體化降壓藥物治療。有文獻報導並提出建議:①如果診室血壓升高,應該立即進行靶器官損害評估,如果存在靶器官損害,立即進行降壓治療;②如果無靶器官損害,進行家庭自測血壓,如果結果>135/85mmHg,也應該立即治療,如76mmHg,應該繼續監測;③如果在上述二者之間,進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監測結果>130/80mmHg,立即治療;④結果<130/80mmHg,繼續監測。可想而知,如果不進行積極治療,隱匿性高血壓患者必定會發生嚴重靶器官損害和心腦血管併發症。由於可以導致嚴重靶器官損害例如左心室肥厚、動脈粥樣硬化和斑塊形成、微量蛋白尿等情況出現,在目前的臨床實踐中常常對隱匿性高血壓進行藥物治療甚至強化藥物治療。

對於兒童和成年隱匿性高血壓患者,抗高血壓藥物的選擇和治療時機應該根據患者靶器官損害評估結果。體位性隱匿性高血壓降壓同時應加用調節神經功能藥物。強調早期干預,健康生活方式和積極的藥物治療有效控制血壓,可顯著降低靶器官損害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但是對於何時開始使用降壓藥物,選擇何種降壓藥物治療,是否應該遵循原發性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原則,如何判斷藥物療效,理想血壓應該是多少,何時進行動態血壓監測複查,以及如何對患者進行跟蹤隨訪等具體治療措施均需要深入研究後制訂。

預後

目前有關隱匿性高血壓的預後並無完全定論,多提示有較差的預後。其中一項研究對隱匿性高血壓患者隨訪10年的心血管死亡和腦卒中發生率聯合終點,結果顯示隱匿性高血壓的相對危險性為2.13,持續性高血壓的相對危險性為2.26,二者比較無顯著差別,但均顯著高於白大衣型高血壓,白大衣高血壓的相對危險性僅為1.28。可見隱匿性高血壓的危險性與持續性高血壓的危險性無顯著的統計學的差異,與正常血壓者比較,在白大衣型高血壓、隱匿性高血壓和持續性高血壓,心血管和非心血管死亡率有逐漸增高的趨勢,但不管診室血壓和動態血壓增高都增加死亡危險。提醒人們,應對隱匿性高血壓重視,應及時就診,根據病人的不同的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方案,減少心血管事件與非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發生率。

預防

隱匿性高血壓的預防與持續性高血壓的預防相似,主要以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為主,如:控制鈉鹽的攝入、控制體重、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吃動平衡、戒菸戒酒等,同時應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緊張、勞累過度。除此之外,應及時就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