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東闕遺址

隋唐洛陽城應天門東闕遺址:應天門西闕遺址東部被緊鄰定鼎南路的一排二層小樓占壓破壞,西部就是高出現代地面殘存的西闕遺址。發掘區內的地層堆積相對簡單,總體情況是現代層和元代至近代擾層下就是應天門西闕廢棄堆積層,其下就是保存最好、沿用至廢棄的西闕遺址,其下有隋唐層,然後是生土。

概述

時代:隋唐
發掘地點:河南洛陽周公廟與洛陽日報社之間
發掘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

簡介

隋唐洛陽城是隋唐兩代東都城,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東都城由郭城皇城宮城等組成。宮城和皇城建於地勢較高的郭城西北應天門為宮城的正南門。
史載應天門重建於唐高宗顯慶元年,現仍可區分隋唐兩個時期不同的建造工程。出土文物中則既有隋代的,又有唐代的,還有不少是宋代的。經過數月精心清理,東闕遺址顯露出昔日宏偉風貌。這是一座由門樓、朵樓、闕樓及其相互之間的廊廡連為一體的“門”字形巨大建築群,規模恢弘,氣勢壯觀,為當時發現的隋唐洛陽城中保存最好的一處遺址。也是隋唐兩京考古發掘出的第一座宮闕遺址。

意義

應天門遺址的發現,對研究隋唐東都城門建制特點提供了珍貴資料。從建築史的角度看,它對後代都城建設也有深遠影響,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