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侯珠的來源
因為是隋侯的寶珠,所以夜光珠亦稱“隋侯珠”。
文獻所載
《搜神記》的描述:“徑盈寸,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
《淮南子》:“隨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莊子·讓王》:“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
張衡《西京賦》:“流懸黎之夜光,綴隨珠以為燭”
李白:“彼美漢東國,川藏明月輝。寧知喪亂後,更有一珠歸。”
宋代陳洙《厥水》:“厥溳雙水繞城隅,高誼曾聞季大夫。九十九岡風俗厚,人人況已握靈珠。”
舊《辭海》“隨和”條目注釋:“隨侯之珠,卞和之璧,皆至寶也,故隨和並稱。”
漢代以後的《淮南子》、《搜神記》將隨侯珠的故事記得更詳細。原意是:春秋時隨國有斷蛇丘。隨侯出行,見大蛇被打成兩斷,看其蛇有些靈異,便命隨行者用藥救治,蛇立即能活動。此處便叫“斷蛇丘”。一年以後,蛇銜明珠來報答隨侯。“珠盈徑寸,純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燭室,故謂之‘隨侯珠’,亦曰‘靈蛇珠’,又曰‘明月珠’。丘南有隨季良(梁)大夫池。”蛇採用什麼形式送明珠?民間一說是隨侯乘船時,突遇風浪,一大蛇於水中銜大珠獻上;另一說是深夜夢見一大蛇銜來明珠報恩,隨侯醒來果見一明珠將室內照得如同白晝。
夜光珠的出處
《千字文》中提到:金生麗水,玉出崑岡。劍號巨闕,珠稱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