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隆文(?-1841)清朝大臣。滿洲正紅旗人。伊爾根覺羅氏,字存質,號雲章。嘉慶進士,選庶吉士。曾任刑部主事、翰林院侍講、內閣學士。道光中任駐藏大臣。後歷任吏部侍郎、戶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兵部尚書、軍機大臣。1841年以參贊大臣與奕山赴廣東防剿英國侵略軍。同年4月廣州城外東西炮台被英軍攻陷,被迫簽訂《廣州和約》後,憂憤不食而死。謚端毅。
梅州市梅縣區隆文鎮隆文古稱龍牙。一曰,上村有龍尾,村口有龍頭,龍頭前面有個岩洞,狀似龍的牙齒,因而取名龍牙;一曰,此地有龍牙筆山,高290丈(折966米)、周206公里,其勢峭拔,筆山狀原形,龍牙因其地也。下屬五社,曰:東山、岡上、坑尾、井溪、橫坑。後因讀書人多,有文化興隆發達之意,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嘉應州(今梅州)知將“龍牙改為“隆文”。
隆文位於梅州市梅縣區東北70多公里,東鄰梅縣區桃堯鎮,西接蕉嶺縣,南連梅縣區松口鎮,北與梅縣區松源鎮接壤,上村大、下村小,形似葫蘆,出口處有獅山、象山,故有“獅象把水口”之稱。隆文鎮轄區面積114.3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萬畝,山地面積13.8萬畝,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全鎮總戶數為5163戶,總人口23749人,其中農業人口21877人,外出就業人口4094人。隆文鎮資源豐富,是梅縣區重點林區之一,毛竹蓄積量居全區之首;地下鐵、錳、稀土、鉛鋅礦、石灰石等資源蓄量大,石灰石儲量有6000萬噸;水力資源充沛。近年來,隆文鎮以“抓發展、重民生、促和諧”為工作方針,以“推動綠色崛起、實現科學發展”為工作主線,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做好資源文章,辦好鎮企業隆文水泥廠;興辦小水電站13間,裝機容量2500千瓦;引資興辦新寶、金鑫選礦場;抓好坑美灌區改造、坑美飲水工程和圩鎮改造等民心工程的實施,穩步推進鄉鎮經濟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另外,隆文鎮依託山區優勢大力發展農業,2007年全鎮烤菸種植面積1250畝;水果種植19367畝,其中沙田柚種植面積為8045畝,產量達9858噸;魚塘面積494畝;養豬存欄量7910頭。2007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2.54億元,農村人均收入4745元。
隆文境內蘊藏著頗具特色的客家文化遺產,世代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是著名的華僑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