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光村

隆光村

隆光村隸屬雲南省隴川縣戶撒鄉,地處戶撒鄉北邊,距戶撒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44公里。東鄰戶早、潘樂,南鄰項姐,西鄰盈江弄章,北鄰朗光。轄17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24戶,有鄉村人口3127人,其中農業人口3127人,勞動力18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69人。全村國土面積7.54平方公里,海拔1380米,年平均氣溫16.1℃,年降水量2053毫米,適合種植優質稻、草果等農作物。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隆光村隆光村

隆光村有耕地面積10485.45畝,人均耕地3.35畝,林地88360.4畝。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8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99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糧食為主。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稻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優質稻、草果產業。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基礎設施滯後,產業單一,農民學科技用科技困難,交通不便,農產品運輸及農民出行困難。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優質稻及優質油菜,擴大種植規模。

農村經濟

草果草果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841畝(其中:水田6256畝,旱地4585.45畝),人均耕地3.5畝,主要種植優質稻等作物;擁有林地88360.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9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5畝,主要種植草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87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其他面積38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稻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優質稻、草果產業。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8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24萬元,占總收入的64%;畜牧業收入275.1萬元,占總收入的1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471頭,肉牛125頭);漁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0.11%;林業收入22.37萬元,占總收入的0.11%;第二、三產業收入76萬元,占總收入的8.63%;工資性收入34萬元,占總收入的3.68%。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糧食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20人(占勞動力的17%),在省內務工197人,到省外務工123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841畝(其中:水田6256畝,旱地4585.45畝),人均耕地3.5畝,主要種植優質稻等作物;擁有林地88360.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69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55畝,主要種植草果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87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其他面積385畝。

基礎設施

隆光村隆光村

到目前為止,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有624戶飲用井水,有5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624戶通電,有43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3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4.87%和74.87%);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28戶(分別占總數的31.67%和22.03%)。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無集貿市場。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農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98輛,機車37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06.82畝,有效灌溉率為22.19%,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到目前,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9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07戶。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7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記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優質稻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優質稻、草果產業。

人口衛生

隆光村隆光村

該村現有農戶624戶,共有鄉村人口3127人,其中男性1580人,女性1547人。其中農業人口3127人,勞動力1850人。該村以漢族、阿昌族為主(是漢族、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108人,阿昌族1833人,其它民族186人。

到目前,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27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7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80.78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384戶,占農戶總數的66.09%。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81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277人,距離戶撒中學2.5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6人,其中小學生277人,中學生179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收支情況。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到目前,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25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2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70000元(人均22元),一事一議籌勞個(勞均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14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已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基層組織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2人,少數民族黨員29人,其中男黨員40人、女黨員2人。

村委會由蘇華順(書記、主任)、雷雲(副書記)、熊永青(副主任)組成,下設老街子、芒門下、芒門上、河派、芒弄、上芒東、下芒東、老段寨、賀洪、老方寨、新寨、老馬寨、茄代、芒令、芒棍、線懂、老擺等17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1人。

人文地理

該村現有農戶624戶,共有鄉村人口3127人,其中男性1580人,女性1547人。其中農業人口3127人,勞動力2111人。該村以漢族、阿昌族為主(是漢族、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108人,阿昌族1833人,其它民族186人。每年三月份的“阿露窩羅”節是阿昌族的隆重節日,風味小吃過手米線深受附近各民族的喜愛。阿昌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阿昌族雖沒有文字,但有動聽的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抒情的民歌、貼近生活的舞蹈。《遮帕麻與遮米麻》是阿昌族人民最具代表性的口頭文學巨著。阿昌族不泛能工巧匠,他們善於繪畫、雕刻、刺繡、染織、打刀、銀器製作等,戶撒刀具鍛造技藝已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阿昌族信奉佛教,主要節日有阿露窩羅節、火把節、潑水節。阿昌族的樂器有洞簫、葫蘆蕭、三月蕭、竹笛、二胡、三弦、象腳鼓、芒鑼等。阿昌族人民參加了震驚中外的抗擊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我國邊疆的"馬嘉理事件"沉重打擊了殖民主義者的陰謀和野心。1942年,面對日本侵略,阿昌族人民和當地各族人民奮起抵抗,並支援和配合抗日游擊隊與日軍作戰,機智勇敢地打擊了敵人。

新農村建設

多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田基礎設施滯後,產業單一,農民學科技用科技困難,交通不便,農產品運輸及農民出行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優質稻及優質油菜,擴大種植規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