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周處(生卒年不詳),字子隱。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人。少時失去父母,年未二十,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鄰人視為禍害。周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根據民眾請求,獨身一人殺死害民已久的“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然後出外做官。曾任東吳東觀左丞。西晉平吳後,任新平太守,“撫和戎狄,叛羌歸附,雍土美之“,繼任廣漢太守,“郡多滯訟,有經三十年而不決者,處詳其枉直,一朝決遣”。又任御史中丞,“凡所糾劾,不避寵戚”。及氐人齊萬年叛亂,朝臣都仇恨周處“犟直”,皆薦其可從夏侯駿西征。人或勸告他:“卿有老母,可以此辭也。”周處說:“忠孝之道,安得兩全!既辭親事君,父母安得而子乎?今日是我死所也”(《晉書·周處傳》)後果戰死沙場,被追贈為“平西將軍”。
書籍簡介
《陽羨風土記》是一部記述晉代地方風土人情雜記。
此書主要記錄陽羨一帶的歲時、祭祀、飲食、物產、地理。例如,關於陽羨地理環境,書中記載,“其地理則三江之雄,潤五湖之腴表”,“西南有泉,常有紫黃色浮見水上,出金之地也”,“西有洮湖,別名長塘湖”,“東有大湖,中有包山,山下有地穴潛行地中,無所不通,謂之洞庭地脈也”。
關於歲時風俗,書中記載,陽羨人在五月“俗多禁忌,蓋屋及暴薦席”,“端午造百索,系臂,一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名辟兵繪,一名五色縷,一名五色絲,一名朱索,又有條達等織組雜物以相贈遺,采艾懸於戶上,蹋百草竟渡”;“七月七日,其夜灑掃於庭露,施几筵,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以祀河鼓、織女,言此二星辰當會守夜者,鹹懷私願,或雲見天漢中有奕奕正白氣,有光耀五色,以此為征,應見者便拜,而願乞富、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三年乃得言之,頗有受其祚者”;“九月九日,律中無射而數九俗,於此日樧以茱萸烈氣成熟,色赤,折其房以插頭髻,雲辟惡氣而御初寒”。
關於除夕的習俗:相互贈送,稱“饋歲”;相邀一起吃飯,稱“別歲”;大家終夜不眠,等待天明,稱“守歲”。此外,除夕晚上會出現一種叫“年”的猛獸,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在家門口燃燒爆竹。
關於端午節。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吃粽子成為全國性風俗。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為“益智仁粽”。當時江南地區,人們已普遍用菰葉裹黍米粟棗的粽子,叫簡粽,也叫角黍。在門口掛艾草、菖蒲等物,是因為古人認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時五毒盡出。艾草像虎,或剪裁成小虎的形狀,菖蒲削成劍的形狀,都是為了鎮祟辟邪、保佑安寧。
關於花草,書中記載,“茱萸,極也,九月九日成熟,色赤,可採食也”,“鹿蒽,宜男草也,高六七尺,花如蓮,宜懷孕婦人佩之,必生男”,“枇杷,葉似栗子,似杏,小而叢生”。這些都是研究古代宜興經濟文化的重要史料。
版本
《隋書·經籍志》說這部書有“三卷”,新、舊《唐書》“藝文志”和“經籍志”說有“十卷”,劉知幾《史通·補註篇》稱其“文言美詞,列於章句;委曲敘事,存於細書者”。然唐以後該書慘遭亡佚。清嘉慶年間王謨於群籍十九種中採獲九十七條,編入所輯《漢魏遺書鈔》“別史地理書類”,然刊布未廣,版已被毀。後來金武祥又搜采它書所引,在王漠輯本的基礎上加以擴充,於光緒二十年(1894年)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