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晉置陽周縣,三家分晉(前403)時,地分韓、趙、魏,縣廢。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以陽周縣故地置界休縣(治所在今山西介休東南旌介村一帶),屬太原郡。
西漢置.
西漢初年置,治址在今甘肅正寧縣永正鄉上官莊附近的秦馳武城,轄今正寧縣永正、山河、西坡、月明、湫頭、五頃原、三嘉及寧縣平子等地,歸上郡管轄。
東漢建元六年(30),陽周縣廢,地域劃歸泥陽管轄。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在今甘肅省正寧縣永和鎮羅川村重置陽周縣,轄今正寧東部、南部地區和寧縣平子鎮,屬趙興郡(甘肅寧縣城區)。
皇興二年(468),改趙興郡為華州,陽周縣屬華州。太和十一年(487),華州更名班州,陽周縣屬班州。太和十四年,更班州為豳州。陽周縣屬之。
西魏 大統十六年(550),在陽周縣置顯州,陽周縣屬之。北周元年(557),廢顯州,陽周縣改屬寧州趙興郡。
隋開皇三年(583),廢趙興郡,陽周縣屬寧州。開皇十八年,改陽周縣為羅川縣。開皇十八年,改陽周縣為羅川縣,仍屬寧州。
大業元年(605),改寧州為北地郡,羅川縣屬之。次年,改北地郡為豳州,羅川縣屬之。大業八年,改豳州為北地郡,羅川縣屬之。
唐武德元年(618),改北地郡為寧州。羅川縣屬寧州。
天寶元年(742),改寧州為彭原郡。因在羅川發現27軀玉真人像,故改羅川縣為真寧縣,屬彭原郡。
乾元元年(758),改彭原郡為寧州。真寧縣屬之。
五代,北宋,金,元真寧縣屬寧州。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經邑人趙邦清提請,朝廷改真寧縣直屬慶陽府。
清雍正元年(1723),因避清世宗“胤礻真 ”諱,更名真寧縣為正寧縣。仍屬慶陽府。
1949年8月8日,正寧縣治遷往山河城(今正寧縣山河鎮)。今屬甘肅慶陽市。
相關詞條
-
陽周
“陽周”地名最早出現在漢代司馬遷《史記》之中,後見於《甘肅通志》單行本《甘肅地理沿革圖表·統部沿革表》。
陽周的設定 古城陝西說 古城甘肅說 -
陽羨縣
陽羨,地名,是宜興的古代名稱,漢置,為侯邑,隋改為義興,唐又析置陽羨縣,尋仍省,故城在今江蘇宜興縣南五里。古來久有盛名的“陽羨茶”的產地便是在此,而聞名...
陽羨茶 陽羨泥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
貴溪縣高公鄉周陽村國小
江西省鷹潭月湖貴溪縣高公鄉周陽村國小
-
江陽縣
江陽區是瀘州市市政府駐地,為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江陽區面積660平方千米,人口60萬。區人民政府駐大山坪街道星光路6號。轄大山坪、南城、北城...
名稱由來 今日江陽 長江 氣候特徵 歷史沿革 -
淇陽縣
淇陽縣,隸屬於河南省林州市臨淇鎮,地處河南省林州市最南端,距林州市44公里,界於東經113°49'-52',北緯35°46'-47'之間,扼鄭州、新鄉入...
簡介 交通 氣候 語言 歷史 -
美陽縣
秦置。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在今境內陝西扶風縣法門鎮設美陽縣,屬內史。西漢高帝元年,美陽縣歸西楚封國雍國,明年屬內史。
-
陽
陽(陽)字屬於昜字族。在昜字族裡,昜字都是聲符兼義符。昜字族漢字都與“播散”、“散開”之義有關。陽(陽)的本義是“播散”、“散發”。
簡介 起源 始祖 遷徙 分布 -
比陽縣
水之陽,故名。東漢、三國魏、西晉縣名無改。南朝宋屬廣平郡。北魏改比陽縣為...仍為東荊州,西魏復置比陽屬淮州。隋開皇初廢舞陰郡,改縣為顯岡,廢城陽縣...郡,隸豫州,領比陽、平氏、真昌、顯岡、臨舞、慈丘、桐柏七縣。唐武德四年...
-
阿陽縣
阿陽縣,西漢建,屬天水郡,東漢屬漢陽郡。故址在今甘肅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和平涼市靜寧縣一帶。
名稱由來 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