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葆廉

陶葆廉

陶葆廉,晚清“維新四公子”之一。

基本信息

陶葆廉(1862—1938),字拙存,別署淡庵居士,陶模之子,秀水(今嘉興)人。少年入學,為優貢生,秉性儉約,好學不倦,博覽群書,專心撰著,對史地考證、醫學、算術,都頗有研究。清光緒十七年(1891),陶模任新疆巡撫,葆廉隨父赴新疆。沿途逾長城、渡瀚海,經古代蒲類(今巴里坤)、車師(今吐魯番)等地,行程11200餘里抵烏魯木齊。葆廉以日記方式記述途中所見所聞,著成《辛卯侍行記》。該書除記日月程途、酬應往來之外,詳述各地地理形態、戶口變遷、人心風俗物產的異同,並對某些民間流傳的古代傳說,或加考證,或加澄清;對上古堯舜禹關係的考據推理,對回、蒙古吐蕃維吾爾等少數民族的淵源變化,均有提綱挈領的綜述,使該書成為晚清西北史地學的一部力作,也是今天研究西北地理的不可多得的參考書。還著有《求己錄》2卷、《測地膚言》1卷、《舌鑒辨證》2卷、《醫學答問》4卷等。1914年,浙江通志局成立,被聘為分纂,對整理地方史料頗多貢獻。還校閱了《聞川志稿《、《盛湖志》、《竹林八圩志》等志書,並為之作序跋。

陶葆廉一生淡於名利,傾向維新。清光緒末曾因大臣屢薦,為碩學通儒,記名提學使。光緒二十八年(1902),代理浙江大學堂總理,三十三年又被召入對內廷,授陸軍部軍機司郎中。辛亥革命後寓居上海,對嘉興地方公益事業頗多關注。1919年11月,曾奉命會辦蘇浙太湖水利工程。1921年10月19日,在上海致電北洋政府內務部、財政部,匯報嘉興、平湖、海鹽、嘉善、桐鄉、海寧各縣迭遭颶風和水災的情形,要求救濟災民。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避居桐鄉。次年秋,因憤疾交加去世。

晚清“維新四公子”

姓名 字、號
籍貫
相關親屬
生卒(公元)
陳三立 字伯嚴,號散原江西義寧州,今修水縣 父:陳寶箴(官至湖南巡撫);子:陳寅恪 1853年-1937年
譚嗣同 字復生,號壯飛,又號華相眾生、東海褰冥氏、廖天一閣主等 湖南長沙瀏陽人 父:譚繼洵(官至湖北巡撫)
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
徐仁鑄 字研甫,號縵愔 直隸宛平人(今北京) 父:徐致靖(官至侍讀學士 1863年-1900年
陶葆廉(菊存) 字拙存,別署淡庵居士 秀水(今嘉興) 父:陶模(官至新疆巡撫,陝甘總督,兩廣總督 1862年-1938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