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寶祺

陶寶祺

陶寶祺(1935年1月10日—2001年3月31日),結構測試專家、航空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智慧型材料與結構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 。 陶寶祺長期從事智慧型材料結構、測試技術和力學的科研與教學工作,是中國航空智慧型材料與結構研究的開拓者之一。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陶寶祺 陶寶祺

1935年1月10日,陶寶祺出生於江蘇省常州市。

1952年,考入清華大學航空學院。

1953年,因院系調整轉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系飛機工藝專業學習。

1957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第三機械工業部南京511廠實習。

1958年,進入南京航空學院壓力加工教研室、材料力學教研室,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實驗室主任、教研室主任(—1983年)。

1983年,任南京航空學院儀表測試教研室、材料力學教研室教授、教研室主任(—1989年)。

1985年,陶寶祺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被評為博士生導師。

1989-1991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套用超導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1991-1997年,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測試工程系系主任,智慧型材料與結構研究所所長。

1997-2001年,任智慧型材料與結構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

1999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陶寶祺在中國航空領域率先開展智慧型材料結構的研究,提出了結構強度自診斷自適應原理,對於強度自適應驅動元件的構造原理,稀疏感測陣列檢測分布參數的模型和方法,複合材料結構原始缺陷及損傷類型的小波分析特徵提取和神經網路識別方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解決了感測元件的組合和在結構中的合理分布和形狀記憶合金驅動器的結構形式等關鍵技術問題。建立了基於非接觸式信號傳輸系統的智慧型鏇翼試驗平台,解決了在鏇轉工況下多種測試信號和高壓功率信號的非接觸式同步傳輸關鍵技術。主持完成了某型號直升機應力及振動測試項目,實現了國內首次在系留狀況下對大型直升機進行全面的全機結構考核 。

20世紀60年代初,他曾參加過國產直升機的設計。後到力學教研室工作。20世紀70年代,他參加了“長空1號”大型無人駕駛飛機油箱的設計,從事過大型壓力容器的防爆試驗,主持過中國自行研製的直6直升機的全機應力和振動測定。20世紀80年代,陶寶祺在力學測試儀器領域取得豐碩成果。弓形應變片、微壓強感測器、雙向引伸計、光纖轉矩測量裝置、高靈敏度液位感測器和壓差式比重計等,相繼獲得國家發明獎等獎項。

開創中國航空智慧型材料與結構研究新領域

他提出了結構強度自診斷自適應的理論、用於強度自診斷的感測網路的組成方法、複合材料損傷特徵的提取和識別方法以及用於強度自適應的可擴展式驅動元件的構造原理;解決了感測元件的組合和在結構中的合理分布、形狀記憶合金驅動器的結構形式等關鍵技術問題;在國際上首先研製成功了強度自診斷自適應智慧型材料結構,它是將多種感測元件、驅動元件與複合材料結構結合,並與信息處理系統相連,能判斷結構承受集中載荷和均布小載荷的狀況、聲發射源和受衝擊點的位置、結構連線件緊固狀況、損傷位置和程度,通過控制相應的形狀記憶合金驅動元件動作,改善結構應力分布,防止損傷的擴展,實現了傳統結構無法具備的強度自診斷自適應功能。這意味著未來飛行器結構功能的增強,生存能力的提高,結構設計、製造和維護等觀念的革新。“強度自診斷自適應智慧型材料結構”獲1998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拓寬測試與記憶元件研究領域

1984年,他利用變形集中和孔邊應力集中的現象,發明了可以反覆使用和逐個標定的弓形應變計。普通應變計只能抽樣標定和一次性使用,弓形應變計將標距段內的變形集中地反映在弓形敏感區域,並利用孔邊應力集中現象,可以逐個標定,多次使用,靈敏度比普通應變計高數十倍,提高了檢測靈敏度,產品已用於飛機結構靜力試驗和混凝土結構的變形與裂紋檢測等。由此,陶寶祺獲1984年獲國家發明四等獎。1985年,他研製成功了光束掃描法測量微位移和微負荷裝置,填補了國內雷射掃描測量材料高溫彈性變形和測量微載荷的空白。雷射掃描光電轉換測量裝置由開縫式鏇轉掃描鏡面、雷射光源和光電信號轉換與處理器件等組成。由於研製了新穎的螺鏇曲面掃描鏡面,因此,它能夠採用非接觸的方式,同時測量兩個方向的微位移、微載荷和材料在高溫下的彈性模量等機械性能。1986年,陶寶祺發明的腰形微壓感測器獲第十四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覽會鍍金獎。他利用薄壁腰形柱殼的應力突變現象,解決了鈦合金腰形管薄壁彈性元件的成形和雷射無應力焊接封裝等關鍵技術,研製了專用的應變計。腰形微壓感測器結構新穎、靈敏度高、穩定性好、精度高。

主持多項大型工程測試項目

1974年受原江蘇省軍工局的委託,陶寶祺負責主持直6機的全機應力和振動測試項目,這是國內第一次在系留狀況下對大型直升機進行全面的全機結構考核。他組織了數十人的隊伍,對直升機進行改裝和試驗準備。在整個直6機試驗過程中,陶寶祺親自製定了直升機試驗改裝方案、感測器安裝方案、應變片布置方案、試驗裝置的設計、試驗儀器的研製選用、各種飛行狀態下的測量方法和測量數據處理方法,直至應變片貼片的具體位置。陶寶祺還主持完成了直6發動機試驗台、減速器組合試驗台的各種試驗,並取得成果。他還主持完成了長空1號無人機、大型化工冷卻設備、在爆破狀況下超高壓壓力容器等10多項大型工程的應力測試項目。1989年至1991年,陶寶祺應邀去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參加美國電站超導儲能器研究工作。他成功地解決了10萬安培電流超導儲能器的失超安全控制和試驗裝置的設計、強度計算和製造問題,為試驗成功做出了重要貢獻。

•學術論著

陶寶祺出版專著4部,發表論文160餘篇。

1.陶寶祺,邱宗佚等.可以反覆使用的弓形應變片.力學與實踐,1981,(2):51-57

2.吳宗岱,陶寶祺.應變電測原理及技術.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82

3.陶寶祺.鑽孔法測量殘餘應力的現狀.力學進展,1983,(4):272-279

4.陶寶祺,王妮.電阻應變片的應變極限和靈敏係數標定方法.力學與實踐,1984,(3):30-33

5.陶寶祺,王妮等.腰型管應變式微壓感測器及其套用.儀器儀表學報,1985,6(4):424-429

6.陶寶祺,王妮等.光束掃描法測量微位移和微負荷裝置.儀器儀表學報,1988,9(2):195-202

7.陶寶祺,李威宣等.線性光纖載荷感測器及光纖角位移感測器.套用光學,1988,(5):48-51

8.陶寶祺.感測技術.機電部機械工程師進修大學教材,1989

9.陶寶祺,李威宣.斜角光纖耦合原理分析及其套用.儀器儀表學報,1990,11(3):328-332

•科研成果獎勵

陶寶祺獲國家發明獎2項、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特等獎1項、日內瓦國際發明鍍金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陶寶祺是1989年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國家級特等獎“材料力學實驗教學改革”項目的第一獲獎人。

人才培養

陶寶祺培養博士生36名、博士後7名、碩士生29名。

榮譽表彰

陶寶祺是“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江蘇省勞動模範。

社會任職

陶寶祺曾任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力學學會理事、中國航空學會測試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理事、江蘇省計量測試學會理事長。

人物評價

陶寶祺作為中國航空智慧型材料與結構研究的開拓者,在這一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為推動這一高新科技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從不在成績面前停留,總是在尋找差距和新的研究方向;他從不被困難和挫折所嚇倒,總是千方百計地尋找突破口;他從不被個人利益所困惑,總是帶領大家,團結協作。他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為中國科學技術和教育的發展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即使在他重病住院期間,在以超出常人的意志和毅力同疾病進行頑強鬥爭的同時,仍念念不忘學校的發展,多次向學校和所在院系提出有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攻關發展等方面的建議,甚至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牽掛著學校的發展和重點實驗室的建設。他把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化作探求科學真理、揭示科學奧秘的強大動力,不斷攀登新的高峰。他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創造不息,奉獻不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