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士墓

陳英士墓

陳英士墓,位於浙江省湖州市。始建於1918年,1934年進行擴建,1998年對陳英士墓進行重修。距市區約2公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設計特點

陳英士墓陳英士墓
重修後的陳英士墓由石碑坊、墓道和墓穴三部分組成,面積約3000平方米,墓道長201米,寬12米;其中中心墓道長100米,寬2.8米。石碑坊高6.25米,寬7.20米,為四柱三間沖天式花崗岩築成,石碑坊兩側一對石獅分距左右。石碑坊匾額正中有孫中山手書“成仁取義”四大字;左側是林森題的“浩氣長存”,右側為蔣中正題詞“精神不死”。兩旁石柱對聯,分別有于右任和蔡元培所題。于右任題詞:“春嘗秋生民淚,山色湖光烈士墳”,蔡元培的題詞是:軼事足證,可補遊俠貨殖兩傳;前賢不讓詢是魯連子房一流”。走過百米墓道,拾級而上,為墓的第一層祭台,祭台兩側又有一對石獅,使陵墓更顯莊嚴肅穆。
祭台中央為巨型花崗岩石碑,上鐫刻“孫大總統諫辭”,四字一句,共53句212字。表達了孫中山對烈士的高度評價和深厚感情。沿第一層祭台兩側的石階而上,即為陳英士墓。墓上圓下方,墓穴正面刻有“氣壯山河”四個大字,為近代湖籍書畫家王一亭之子王善濤所書。墓穴圓頂上刻著覆蓋的中國國民黨黨徽。墓前石碑上鐫刻首孫中山手書“陳公英士之墓”。沿陵墓的石壁兩邊而上為弧形平台,可登高望遠,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2006年05月25日,陳英士墓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陳英士墓陳英士墓
陳英士烈士墓,始建於民國7年,“文化大革命”中遭嚴重破壞。1984年國家撥款按原樣重新修復,1985年舉行重修落成典禮。
英士墓由墓、墓道和石碑坊三部分組成,面積約3000平方米。墓穴呈正方形,正面刻著“氣壯山河”4個大字,系近代湖籍著名書畫家王一亭之子王善意所書。墓頂上雕塑著中國國民黨黨徽。墓前花崗石墓碑上鐫刻著孫中山先生手書“陳公英士之墓”6個大字。
墓道長201米,兩旁植翠柏、冬青、廣玉蘭。陵墓的中央平台,有一大型石品馱著巨碑,碑上刻有孫中山撰、劉三寫的“誄詞”四言212字,表達了孫中山先生對陳英土的高度評價。墓道起點處,是12米購見方的牌坊平台,矗立陳英士墓
著一座高6.25米,寬7.2米的石牌坊為叫四柱三間沖天式,中心匾額“成仁取義”為孫中山所題,左邊橫額“浩氣長存”是林森手筆,右邊橫額“精神不死”系蔣中正所書。牌坊的四根立柱上刻有兩幅楹聯:中間是蔡元培的楹聯:“軟事足征,可補遊俠貨殖兩傳;前賢不讓,洵是魯邊子房一流”,兩旁是于右任的手筆:“春秋(礻加帝)生民淚,山色湖光烈士墳”。峴山之巔有建於元代的“雄跨亭”,亭額為元代湖籍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亭柱上的楹聯是:“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當春秋佳日,歌哭於斯”。陳英土名其美,該聯將“其美”、“當斯”,鑲嵌於首尾,謳歌陳英土。

紀念人物

陳英士(1878—1916)湖州人,是同盟會主要骨幹之一,曾任滬軍都督。民國2年(1913)袁世凱陰謀稱帝,陳英士奮起討袁。失敗後,追隨孫中山先生在日本組織中華革命黨,並在上海組織反袁武裝暴動。民國5年被袁世凱派人暗殺於上海,6年5月18日安葬於湖州,死時才38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