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齡

陳芳齡

陳芳齡女士是美籍華人, 出生於台灣,旅居美國33年,現隨夫婿客居於中國上海市。

基本信息

簡介

其夫婿舒成光先生乃美國跨國工程公司駐亞洲高級代表,夫婦倆育有2名子女,皆在美國工作/讀研究所。

陳女士自幼受母親帶領,受洗成為基督徒。公元 2000年,蒙受神的呼召,以學者身份成為帶職事奉的宣教士(Free Lance),開始巡徊許多國家舉行音樂布道會,至今已逾千場,帶領決志者不計其數。

學歷

英國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London, 獲頒 [音樂院士]
美國紐約Manhattan School of Music 聲樂碩士研究所, 主修〔聲樂演唱〕
美國德州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衛理大學聖樂研究所, 主修〔聖樂〕
美國加州大學UCLA Extension , 主修音樂/電視製作
台灣東吳大學音樂系,主修[聲樂]

經歷

獲頒中國(兩岸4地) 百大傑出女企業家獎 (音樂文化類)
擔任中國上海文化市場研究所, 高級研究員兼顧問
曾擔任33箇中美合唱團的指揮, 也擔任聖樂教授,曾任教於美國麻州州立學院、香港聖樂學院、泰國曼谷浸信會神學院, 中國廣東協和神學院, 中國潮州神學院.
曾擔任美國[聖三一藝術家]執行長.(Trinity of Artists Ministry International)
曾擔任中國上海 [華夏聖樂中心]主任
曾擔任台灣[國際基甸會]大學校園福音事工的特約講員
曾擔任台灣[更生團契]監獄事工的特約講員
曾擔任台灣[晨曦會]戒毒事工的特約講員
曾擔任台灣[國際讀經會]的特約講員
擔任香港[葡萄園福音傳媒] Vine Media的專欄作家兼顧問

陳女士經常受邀請前往各國演唱,並經常舉行音樂布道會, 包括:
美國, 加拿大, 巴西, 阿根廷, 中國, 台灣, 香港, 日本, 韓國, 泰國, 菲律賓,
馬來西亞, 印尼, 新加坡。並多年擔任〔香港聖樂團〕的特約女高音獨唱.
陳女士曾受邀為台灣歷任5位總統演唱.. 她曾經接受中國中央音樂學院, 香港文化局, 台灣行政院文建會, 特別邀請前往中/港/台舉辦個人獨唱會, 曾擔任中港台[百人聯合演唱會]的首席獨唱家.
陳女士曾經在許多傳播公司擔任演唱佳賓和音樂製作人,包括:
美國新澤西州電視台、美國麻州電台、美國佳音社、香港電台、香港遠東廣播公司、挪威救恩之聲傳播中心、台灣中華電視公司、台灣中國電視公司、台灣台視公司、台灣民視公司、好訊息電視公司、台灣中廣公司、台灣佳音廣播電台、台灣幼獅廣播電台。
陳女士曾經出版發行5張聖樂演唱專輯, 包括:
[心靈頌讚] 2 輯, [歌中之歌] 2 輯, [抉擇]福音影片

陳女士曾經幫助過許多公益團體,作慈善音樂會, 包括 :
中國汶川大地震募款音樂會(在泰國曼谷市舉辦演唱會)
台灣921大地震募款音樂會(在台北、香港、美國舉辦演唱會)
台灣罕見疾病基金會募款音樂會(在台北國家音樂廳舉辦演唱會)
美國音樂關懷協會(在美國舉辦多場場演唱會)
台灣更生團契(關懷監獄受刑人演唱會)
台灣周大觀癌病基金會(義演)
台灣伊甸殘障慈善基金會(義演)
幫助中國各地教會作聖樂培訓並舉行過不計其數的音樂見證會, 長達12年.

中國文化報報導

陳芳齡:乘著歌聲的翅膀

陳芳齡 陳芳齡

2002年2月,陳芳齡(左二)應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之邀演唱

陳芳齡 陳芳齡

陳芳齡在香港三大合唱團聯合演唱會中擔任主唱

陳芳齡 陳芳齡

台灣“早餐祈禱會”邀請陳芳齡獨唱古典聖歌《主禱文》

陳芳齡 陳芳齡

陳芳齡擔任香港聖樂團45周年紀念音樂會的女高音獨唱

陳芳齡 陳芳齡
陳芳齡 陳芳齡

2001年7月,在文化交流音樂會中擔任獨唱國際CBMC亞洲大會第17屆國際大會邀請陳芳齡演唱在泰國曼谷舉辦愛心演唱會

文 華

——她祖籍在福建,出生在台灣,留學並旅居於美國30年,曾榮獲英國三一學院頒授的聲樂院士學位;

——她深造於紐約曼哈坦音樂學院聲樂研究所,也曾深造於德州南方衛理大學的聖樂研究所;

——她在美國麻州州立學院教授聲樂, 曾擔任香港聖樂學院聲樂教授,還當過三十多個樂團的指揮……

——4張個人獨唱音碟,顯示了她的豐厚實力;近千場演出,凸現了她超群的藝術才華。

是的,她像一隻奇妙的百靈鳥,帶著歌聲的翅膀,以她那優美的鏇律、婉轉的歌聲穿過大海,越過叢林,給千家萬戶帶來溫暖和幸福;

是的, 她像一位美麗的天使,披著金色的霞光,以她那真誠的心靈,參透塵世的滄桑,點化人寰的迷津,給大千世界送來了歡愉和聰慧……

音樂——人格提升的階梯

音樂是迷人的,它給世界帶來歡樂,給人類帶來希望。對感情豐富而細膩的陳芳齡來說,自小音樂就讓她心儀。然而,俗話說“衣食足,知禮樂”,通常學音樂的人家境富裕,但是陳芳齡不同,她生長在台灣南投埔里。這是一座山城,交通十分不便,她的家庭又貧窮,所以根本無法找到好老師。她隨母親去基督教會時,聖詠團雄壯悠揚的樂感,聖樂沉思綿長的鏇律使她幼小的心靈感到震撼。

後來,她接受洗禮,從教會的唱詩班開始,逐漸顯露出她的音樂天賦,在當地被譽為“音樂小天使”。這也激勵她從此走上了音樂之路,立志報考音樂學院。

40年前,考大學聲樂系簡直就是一個夢。因為當時只有幾所大學有音樂系,而且平均一個學校只收 20到30 名學生,幾所學校加起來,也不過招收 100 名學生,而報考的人卻有好幾千甚至上萬。然而陳芳齡憑著優異的成績,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上大學時,輔導陳芳齡的聲樂教授認為她很有藝術天賦,但是老師同時告誡她,要成為大家,除了要勤學苦練外,還要有深厚的藝術修養。對每一次排練或演出,都要認真、虔誠。老師還傳授給她自己的經驗:“演出前不要忙於其他事務,必須把你的心安定下來,因為你將要向觀眾呈現的是陶冶人們心靈的藝術。”

在音樂學院期間,陳芳齡天天堅持練聲練琴,她還如饑似渴地吮吸著藝術的營養。有時她一天都泡在圖書館裡,研究美學的原理,連飯都忘了吃。經過老師的精心培養和她對美學的深刻理解,陳芳齡不論獨唱藝術歌曲還是古典歌劇,都有了自己的風格。大學第一學期,陳芳齡的聲樂成績就名列前茅,才華在大學嶄露頭角。

大學畢業不久,陳芳齡前往美國紐約曼哈坦音樂學院聲樂研究所繼續深造。

2000年, 她的第一張唱片《心靈頌讚》出版。在這張專輯裡,陳芳齡以其對聖樂的深刻理解和完美表達,以及她獨有的運氣、發聲所產生的藝術效果,使得聖樂中的至愛、平安、和諧、快樂精神內涵得以完美體現。

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時,她從小聚會的埔里教堂全部倒塌,於是她把自己灌制的聖樂專輯所得用來幫助教會重建。從那時起,她領悟到地上的建築物不會永遠存在,就像人總是有一天會離世,但是人生的價值與生命意義,是永恆不變的。於是她義賣這張聖歌專輯,幫助重建在台灣大地震中被摧毀的埔里教堂。

她沒想到聖樂專輯竟然會如此受到各國人士的喜愛,尤其是許多身心正遭受挫折打擊的人們都紛紛向她表達心中的感動。從那時起,她開始接到許多的邀請,她的聽眾不計其數,從國家元首、政要、名流到監獄囚犯;從專家學者到普羅大眾;從 80 歲的老者到 5 歲的孩提。她開始巡迴各處演唱,走了近三分之二個地球。

2003年,陳芳齡的另一部音樂作品出版,在未經媒體宣傳、只靠觀眾口碑相傳的情況下,兩年之內竟然連續再版 3 次,流傳世界各地,有一位企業家更是一口氣訂了1200套,贈送他公司的每一位員工。

音樂——心靈淨化的媒介

陳芳齡的歌喉經過長期訓練,擁有寬廣達三個半八度音階、七種語言演唱的音樂才華。尤其是當她用美聲演唱聖樂時,使人有餘音繞樑之感。而她的颱風大氣莊嚴,使人仿佛進入了神聖的殿堂。

陳芳齡儘管具有深厚的藝術造詣,但是她不管在什麼場合,只要是演出,她都認真對待。她感到作為一個專業演唱家,應該用音樂鼓舞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所以她只要進入角色,就全身心地投入,唱到激動時,她會熱淚漣漣,不能自已。不管是專業人士,還是與音樂素昧平生的人,只要聽到她的歌聲,就會使人感到靈魂的淨化和脫俗。

陳芳齡悉心研究音樂,對聲樂研究下的功力尤深。她說:“聲樂是人自己的聲音,它由呼吸氣息、震動聲帶而產生。當一個嬰兒出生時,他必須先發聲哭泣,才能啟動肺臟的呼吸功能,得以生存下來。當一個人生命到氣絕身亡的時候,人聲才隨著泯滅消音。所以,人聲等同於人的生命。動物雖然也會發出聲音(例如會唱歌的百靈鳥),但是它們不懂語言也不懂怎么創作音律,所以它們的聲音不能跟人類溝通,更沒辦法觸摸心靈了。”

她舉例說,貝多芬的鋼琴演奏曲《月光奏鳴曲》,鋼琴本身根本無法向別人表達“月光”的概念,演奏鋼琴的人得費盡心力,才能引起聽眾的共鳴。若不是樂曲上的標名,也許反而讓聽眾誤解為這是《夕陽奏鳴曲》。而舒伯特寫作的歌曲《野玫瑰》,他不需要用任何標題解釋,因為演唱者只要把歌詞唱清楚,就能讓別人輕易聽懂這首音樂的含義。

為此,陳芳齡認為,只有人聲是人類獨有的,所以要特別認真對待,使其體現出人類的情感和文明。正因為人聲是用語言、思想、感情、想像力來唱歌,人聲歌唱所表達的藝術意境是“具體呈現”,能夠直接觸動人心,也能溝通思想和創作性,所以不要以為聲高、聲低只是自然現象,作為一個歌唱家要通過聲韻的高低曲折來反映出人心的複雜情感和對世界萬物的認知。

歌唱家在演出前,不但要選合適的歌,而且要選自己合宜唱的歌。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聲音特點和特長來發揮藝術才能。作為作曲家則應該考慮到人聲自然寬度從而進行歌曲創作。作曲家若沒有受過專業訓練,寫出來的歌只會唱壞人的聲帶。

對於聖樂,陳芳齡更有研究,她覺得,雖然聖樂源自基督教,但是本質上還是反映人們對上蒼的敬仰,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對和諧社會的憧憬。聖樂的作者大多數是知名的音樂家,如巴赫、貝多芬、海頓等。他們創作的聖樂,仔細分析也是來自平民的生活和當時的社會,他們在對神的敬仰同時,寄託著對大同世界、美好未來的嚮往。因此他們寫出來的樂章能流傳至今。而聖樂對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情趣很有益處。

音樂——連線友誼的彩帶

2002年1月29日,這個夜晚陳芳齡永遠不會忘記。在洛杉磯環球影城希爾頓酒店,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蘭立俊和夫人顧琅琳,雙雙穿著唐裝,站在宴會廳大門迎接賓客,2000多位僑界人士出席了當晚具有濃濃民族色彩的新春晚宴。

陳芳齡作為中國駐美領事館邀請的演唱家,與孫中山先生的後代十多位成員,以及南加州僑界人士、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州遠道而來的僑社代表一起參加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舉辦的新春聯歡會。

炎黃子孫匯聚一堂,這位祖籍在福建,出生在台灣,留學旅居在美國已經30年的演唱家心情激動,她演唱了台灣高山族民歌,演唱了聖歌。來賓們給她報以熱烈的掌聲。是啊,在陳芳齡多少次演出中,沒有哪一次有如此的激動,因為人們祝賀她的不僅僅是演出的成功,而且是歡迎她這個炎黃子孫來到了母親的懷抱。她向領事先生表示要為促進祖國和平大業的完成而獻出綿薄之力。

陳芳齡有一個溫馨的家庭,她的夫君是美國一家能源公司的高級專家,女兒和兒子都在美國加州大學就讀。

陳芳齡對祖國感情日益深厚。她經常奔走於美國和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等地區,為炎黃子孫演出,為受災民眾獻出愛心。2001年9月21日,台灣大地震,陳芳齡舉行了大規模義演,將演出收入悉數捐獻,還慷慨解囊幫助災區重建。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親赴泰國曼谷舉辦專場演唱會,為災區民眾募捐。她還為罕見疾病基金會募款,為殘障人士慈善基金會義演捐助……

30多年來,陳芳齡幾乎走遍了整個世界,她深深地感到,音樂文化如同語言一樣,在擁有共同性的前提下,又保持著鮮明的民族性。音樂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是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各民族音樂是世界多元音樂文化的組成部分,具有自己獨特的地位、作用與價值,所以,世界音樂產生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人文環境。為此,她應聘到上海文化市場研究所擔任聖樂藝術學術委員和華夏聖樂藝術研究中心主任。

在研究中外文化過程中,她感到中國人的音樂思想是以儒、釋、道為主要代表的哲學體系,講求禮樂治國,天人合一。他們以生命為主題,追求簡約、單純、簡潔和明快,講究意境和神韻。西方則在長期的宗教、自然科學發展中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方式,他們追求細緻和精密、複雜的邏輯系統,搭建繁瑣龐大的哲學體系。因此中西音樂的調式和節奏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西方音樂的調式是七聲體系,複雜、豐富、精緻,具有細膩華麗的色彩,而中國音樂的調式是五聲體系,單純、質樸、簡潔,具有明朗、剛勁、粗獷的風格。在節奏方面,西方音樂的節奏往往十分緊湊,時而歡快,時而舒緩,而且有固定的模式,而中國音樂的節奏則變化多端,沒有固定的格式。世界音樂文化的多元化,會使音樂產生更加神奇的色彩。

西方音樂,突出的是聖樂,它對歐美音樂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陳芳齡認為,對於聖樂的研究有利於中西文化的交流,有利於中西方相互理解、相互學習和相互溝通。更重要的是,她感到中國經過改革開放的30年實踐,“和而不同”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日益深入,對宗教的認識感知和其在教化方面的作用,有了更清楚的認識。而自己作為一個炎黃子孫,要為世博會貢獻一份力量的夙願迫切希望早日實現。

尤其是2010 年世博會,上海將迎來各屆人士參觀這個盛會,其中包括不同國家的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工作人士。而參觀者更是由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信仰的人群組成。她相信,中國組織的世博會是全球的盛會,上海作為對外開放的國際城市,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會有更廣闊的海納百川的胸懷,為國際間各種文化交流相應提供環境和氛圍是完全有可能的。

在上海世博會即將來臨之際,陳芳齡有著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帶著歌聲的翅膀,帶著友誼,帶著歡樂和祥和,飛到上海,一展她的歌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