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銘

賈玉銘

賈玉銘(1880—1964)字德新,號惺吾,山東安丘縣人,是中國基督教福音派的著名神學家、神學教育家、解經家,出任過很多神學院、靈修院的教授跟院長,是唯一在國際上被譽為“神學泰斗”的中國基督教神學界人士。

基本信息

學習經歷

1879年1月19日,賈玉銘出生在中國山東省昌樂縣小嶺村。年少時即皈依基督。1904年,畢業於美國長老會宣教士狄考文(Calvin Wilson Mateer,1835-1920)博士在登州府(今蓬萊)所創辦的長老會文會館(齊魯大學前身),學習非常岀色,由於庚子事變的影響,那一年文會館只畢業了兩名學生,而其中之一是賈玉銘(德新)。在學期間,賈玉銘與丁立美弟兄結為主內知己,共同決志終生獻身傳道。後來丁立美成為中國教會的著名布道家,他們曾同心同工多年,無論在一起,還是在各自的事奉工場上,二人都有非常美好的見證,對中國教會貢獻卓著。然後他繼續進教士館(神學院),接受改革宗系統神學的訓練。

主要事跡

《聖經要義》 《聖經要義》

賈玉銘從教士館畢業以後,先後在美北長老會在山東省設立的安邱縣逢旺支會、濟寧州教會和沂州府教會擔任牧師。1907年,赫士博士(Watson M . Hayes,1857-1944)在山東濰縣創辦女子神學院。1915年在金陵神學院任教。1919年,赫士博士由於信仰原因,另外創辦華北神學院,並於1922年遷往滕縣。賈玉銘牧師被聘為教授。

20年代創辦《靈光報》雙月刊,30年代在南京負責靈光報社工作。1930年任金陵女子神學院院長。1936年金陵神學院和金陵女子神學院合併,他辭去金陵女子神學院院長職,1936年10月,賈玉銘在南京戴厚巷創立了中國基督教靈修學院。其章程開宗明義:"學校聖工,仰望主;不募捐,不借債,過信心的生活"。旨在培養全心奉獻,靠信心生活的傳道人。他在這裡付出的心力最大,他寫過很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卷《聖經要義》,此外,他主編《靈光報》。他是非常有名,影響很大的。

《聖經要義》 《聖經要義》

賈玉銘跟丁立美是長老會文會館(後來的齊魯大學)的同學,後來也一起同工很多年。丁立美是比較多災多難學生當中組織了“學生立志布道團”當第一任的巡行幹事,後來1919年到“雲南布道會”去。賈玉銘比較多做教學方面的工作,是在1930年代有影響的基督教傳道人。

抗戰爆發,南京陷落。賈玉銘的靈修院被迫遷往大西南,先到四川灌縣,再成都,最後落定在重慶南岸的一座小山上,此山有許多洞穴,是禱告、靈修的好地方。許多人慕賈玉銘之名而來,進入靈修院接受造就。1945年抗戰勝利後,靈修院遷回南京。1949年又遷移到上海陜西路,一直到1956年被關閉為止,前後歷二十年之久,為各地培訓岀許多教會工人。賈牧師曾任中國基督教長老總會會長。

1948年,賈玉銘應邀參加在荷蘭舉行的世界福音會議,並當選為副主席,足見他當時在國際上亦有相當的影響與威望。回國途經新加坡時,中國國共之間內戰正酣。當時在新加坡有許多牧長和他先前的學生,勸他不要回國,留在南洋。但他割捨不得在上海的靈修院,而且他認為中國大陸的教會更需要他。因此他婉拒了大家的好意,毅然回到上海靈修院繼續他的工作,面對未來的挑戰,培養造就眾信徒。

1949年,70高齡的賈玉銘除繼續主持靈修院工作外,於同年暑期,應邀到廣西桂林、陜西西安和三原、北京、天津等地主領培靈會和布道奮興會等,給各地教會帶來很大的復興。尤其在北京,聚會人數常達仟人以上。

五十年代初,教會生活尚未受到衝擊,賈玉銘照常主持靈修院、從事講道與寫作等。但自1950年9月,"三自革新運動"發起後,緊接著就是"簽名運動"、"抗美援朝運動"、"控訴運動"等政治運動,一浪高過一浪。1954年8月,中國基督教第一次全國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成立,吳耀宗任主席。出於"團結"福音派考慮,德高望重的賈玉銘被安排為六位副主席之一。賈牧師被選為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六位副主席之一。

此後,賈玉銘能夠做的事情越來越有限,亦越少在公開場合露面。儘管他年事已高,仍難免受到一定的批判和衝擊。再後來,他漸漸淡岀中國的教會圈。

主要著作

賈玉銘 賈玉銘

主要著作有《神道學》(上、中、下)、《基督聖跡》、《完全救法》、《路得記》、《小先知要義》、《52靈程》、《使徒傳道模範》、《約翰福音講義》、《宣道法》、《教牧學》、《靈修日課》和《聖經要義》(8卷) 等10多部。曾編著出版《靈交得勝詩歌》、《聖徒心聲》等四本讚美詩,其中絕大多數歌詞都出自他的手筆。

賈牧師因病於1964年4月12日在上海離世,安息主懷,享年84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