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92年7月-1995年8月為南方周末記者。
1995年9月-1997年11月任南方日報、南方周末上海記者站副站長,駐站負責人。
1997年11月-1999年3月任南方都市報編委。
1999年3月至2012年3月任南方都市報副總編輯。
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任南都全媒體集群副總裁,南方都市報常務副總編。
2006年3月主持創辦《南都周刊》及《南都娛樂周刊》併兼任總編輯至2014年1月。
2014年1月,南方都市報總經理。
1994年曾出版詩集《自白與眺望》,廣東省青聯第八、第九屆委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詩歌創作委員會委員。
2017年1月10日,陳朝華從搜狐離職。
2017年1月11日,原搜狐副總裁、總編輯陳朝華本人證實,他已從搜狐正式離職,並於11日出任360公司副總裁、台北時間聯席總裁。
詩歌造詣
1987年陳朝華開始發表詩作。
1992年,在陳朝華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母校華東政法學院為他搞了一次個人詩歌作品展覽,還在校報副刊組織了一次個人作品專版。
1994年,結集出版“青春寫作寫作”文本《自白與眺望》後,寫詩不在謀求發表,但依然關注詩壇的變化和動向。
詩歌節
陳朝華作為總策劃人的“珠江詩歌節”,雖然兩年才舉辦一次,卻以“讓詩歌深入社區、讓詩人面對公眾發聲”等獨特方式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詩歌活動之一,被譽為“中國詩歌的聲音雙年展”。
加盟搜狐
2015年1月,陳朝華辭去《南方都市報》總經理的職務,正式加盟搜狐門戶。
他曾在一篇採訪中提到:搜狐在門戶里是媒體基因最濃的,這么多年培養的人才激活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儘管告別過去很艱難,但對未來還有所期待。同時,陳朝華也坦言了搜狐CEO張朝陽曾與他有過一席長談,正是這次談話和張朝陽的情懷打動了他。他認為,張朝陽對優質內容有很深的追求,希望搜狐門戶出品的內容更有品質,通過合適的內容推動中國社會繼續向前走。陳朝華非常認同張朝陽的內容理想,和對於水和容器的比喻。產品創新是容器,內容呈現是水。水既無形又千變萬化,容器的形狀就是水的形狀。技術的進步總會推動內容找到其更合適的表現形式以實現其傳播價值;而水的品質,也反過來能印證容器的創新價值。未來他要帶領團隊,做用戶的新聞管家。很重要的是,如何讓“積極的客群”和搜狐形成更好的互動。
人物評價
對於陳朝華,業內業外評價可謂眾說紛紜。然而下面的一段話卻精闢地概括了他極具傳奇色彩的媒體人之路。
“他是學生時代的“風雲詩人”,畢業後卻毅然放棄自己的法學專業,轉投新聞行業。他用十五年青春年華,見證了南方系的跌宕起伏。他手下《南都周刊》堅守新聞理想,麾下《南都娛樂周刊》讓文章撒潑耍橫,他用前瞻性布局成就了南方報業的全媒體。他在傳統門戶進入寒冬的2015加盟搜狐。張朝陽滿懷期待,認為他的靈丹妙藥讓傳統門戶起死回生,他身背期望和信任上路。他就是搜狐新任副總裁,總編輯--陳朝華。“
《青年領袖》記者在對陳朝華進行過採訪後,寫下了下面一段有趣卻又精準的描述:
陳朝華這人,摳門小氣,辦公室里藏著高達數尺的廢紙捨不得扔,辯之曰:反面尚可用;
陳朝華這人,慷慨義氣,人若有求,但凡力所能及,幾無不從,雖不至兩脅插刀,兜里有三千亦可給你抽出兩千來;陳朝華這人,感性矯情,宣稱1995年後再不寫詩,博文上時不時透出的詩人情懷依然讓眾多新朋舊友引之為知己;陳朝華這人,理性務實,早早看穿詩人不能為職,堅定投身傳媒界……;
對於加盟搜狐,首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報導獎最佳新聞評論獎得主姜伯靜這樣評價:
其實陳朝華是很適合網際網路的,不管是做新聞還是做娛樂,畢竟搜狐請陳朝華來不只是為了請一個新聞內容的總監。從總體上看,南都系的新聞理念是與網際網路新聞精神有相同之處的。南都系的媒體,一直以感言著稱,亦因此受到關注,受到歡迎,甚至引起爭議。這種新聞理念,其實在某種角度與成功入口網站在新聞方面的理念是不謀而合的,網際網路在追求刺激、宣洩的同時也追求真相的探求。
搜狐很是需要陳朝華這樣一個人,用他極具特色、極受歡迎的新聞理念來打造搜狐門戶的內容。用內容,吸引更多的網民,培育屬於自己的固定讀者群、固定冬粉群,打好自己面向未來的基礎。網媒和紙媒一樣,最重要的還是內容。相信,陳朝華不會讓人失望。當然,如果按照南都式的理念,搜狐說不定會引來很多麻煩。不過,即便陳朝華的理念會帶來一些爭議,但網際網路是很歡迎爭議的。
經典語錄
對於關“華語文學獎“的問題,陳朝華這樣回答如何才能堅持自己的立場:不離不棄,不亢不卑,不為名動,不為利驅,永遠守護最初的夢想,永遠遵從約定的章程。
加盟搜狐後,陳朝華給搜狐口號是成媒介融合年代,多媒體客群最優秀新聞管家、娛樂消費顧問。
陳朝華對於談媒體情懷:網際網路江湖的發展,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許多人都在喊媒體情結、濟世情懷,但情懷這個東西真心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聽其言、觀其行。內容就是搜狐的生命線,媒體就是張朝陽骨子裡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