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律鵬

找到陳律鵬,讓他跑了一個多月的腿,把事情辦下來了。 ……在廈門,你只要遇到一個福鼎老鄉,說到陳律鵬,就可以聽到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故事。 他,陳律鵬,在廈門福鼎鄉親心目中,就是一個鄉情符號。

九十年代初,帶著榮譽、也帶著軍人那剛強的風格和優良的作風轉業在廈門特區,從事教育與衛生工作的管理幹部。兼職:廈門寧德商會常務副秘書長、廈門福鼎鄉親聯誼會會長、中國香港新聞出版社記者、中國攝影藝術家聯誼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福建省攝影家協會會員、福建省青年攝影協會榮譽會士、福鼎市攝影家協會會員。
愛好攝影、旅遊、戶外活動、硬筆書寫、交友談心。熱愛家鄉、熱愛公益事業、關心家鄉的建設和父老鄉親的生活,曾為家鄉寫了一本8萬字的書---《悠悠故鄉情》,得到鄉親們的高度讚賞,現在正在收集家鄉優秀的圖片和真實故事,擬以圖片為主編輯一本題為《魅力沙埕》的圖文並茂的畫冊。
這是一個全身散發著鄉情和熱氣的人,他又把這份鄉情這份熱氣傳遞給了他身邊的人。在廈門的幾天,我們走訪一個又一個在廈門的福鼎鄉親,其中有創業有成的企業家,有還在艱苦拼搏的打工仔,有在廈門工作、生活大幾十年的老人,有剛到廈門創業的年青人,說到陳律鵬,他們臉上由衷流露出溫甜的微笑:陳會長啊!心熱,火團般一個人,把我們大家也都烤熱了。
陳律鵬是廈門市某事業單位的一名行政管理幹部,他的另一個“頭銜”是廈門福鼎鄉親聯誼會會長。二十多年來,他幾乎把自己工作之外的全部時間和精力用於為在廈門、來廈門的福鼎鄉親排憂解難和為鄉親聯誼事務奔走,讓初來窄到者找到親人,讓尋求幫助者有了依靠,讓鄉親們的思鄉之情有了寄託。
“看到你,比看到我自己還高興”
“看到你,比看到我自己還高興。”這是陳律鵬對我們說的第一句話。眼前的這張臉洋溢著真誠的笑,快慰的笑,一雙溫厚的手伸過來,一一握住我們,並用力搖一搖。
在舉目無親的異鄉遇到老鄉一定就是“看到你,比看到我自己還高興”的感覺。陳律鵬已經在廈門工作、生活了33年,他的這句話,所傳達的更多是純粹的快樂。每次遇到一個老鄉,他都這么快樂。他在公共汽車上聽到兩個年青人用福鼎話交談,竟忘記了自己早已到站,一路相隨至對方下車,然後找到機會問詢,確認對方是福鼎人之後,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是:“看到你,比看到我自己還高興。”
陳律鵬就是用這樣執著得有點不可理喻的態度,把在廈門的鄉親們攏在一起。1975年入伍隨部隊駐廈門,之後十多年一直在當地駐軍某醫療單位工作,1989年轉業分配到現單位,在廈門生活三十多年,陳律鵬對“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與無助深有體會。早在部隊生活期間,他在部隊的宿舍就是老鄉們的聚會場所,每次都是他掏腰包採買酒水菜料,親自掌勺,有好幾位老鄉還配置了他家的鑰匙。從這時開始,陳律鵬心裡就開始醞釀成立一個鄉親聯誼組織,並向鄉親們提出倡議、徵求大家的意見。1989年五·一期間,他借用部隊的一輛吉普車,來回運了好幾趟,把30多個老鄉拉到家裡來吃飯。就在這次聚會上,成立福鼎鄉親聯誼組織的事正式敲定。那一段時間,作為牽頭人,為尋找鄉親聯繫鄉親,陳律鵬四處打聽哪個單位有福鼎人哪條街巷住著福鼎人,把他們的詳細通訊地址一一記錄在本子上,一一給他們寫信,方便的時候就上門拜訪。“現在有了電話有了手機有了網際網路,聯繫起來比過去要方便許多。特別是這幾年,在廈門的福鼎人都知道有個鄉親聯誼會,會員們也會主動聯繫熟悉的鄉親,不少人還會自己找上門來,在福鼎本市也有很多人知道有這么個聯誼會,有親人朋友來廈門,也都會讓他們來找我們。”陳律鵬說。
逢年過節,陳律鵬還會組織分類群體活動。青年節、婦女節,他倡議、參與組織年青人、婦女開展戶外活動;老人節,他組織慰問組上門慰問……在這方面,他特會想點子,也樂於為這些事操心,用他的話說:“和鄉親們在一起,心裡就是快樂。”
陳律鵬的熱忱得到了鄉親們的回響和支持,越來越多的鄉親找到聯誼會加入聯誼會。從1989年至今,聯誼會舉辦了十五屆聚會,最初是30來人,現在動不動就是三五百號。我們在廈門的幾天,恰遇第十五屆聯誼會暨聯誼會成立十九周年慶祝大會召開之前,街頭遇到說福鼎話的鄉親,對方劈頭就是幾句問話:11月1日聚會的事知道嗎?收到請柬了嗎?說到陳律鵬,他們臉帶敬意,說:陳會長讓在廈門的福鼎人找到了親人找到了家。
“都是小事,不值得說不值得說。”
我們聽到了很多有關陳律鵬的故事。
讀報,是陳律鵬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正是在《廈門晚報》某版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他讀到一福鼎鄉親沒錢看病的訊息。聯繫了幾個鄉親趕到醫院,找到病人,一問,是福鼎龍安人,心臟出了毛病,必須動心臟移植手術,費用十幾萬元。陳律鵬把幾個人湊的幾百元慰問金送給病人,安慰了病人和病人家屬後,便去找醫院領導。他曾在這家部隊醫院工作過,從院領導處得知,當時心臟移植手術還處於臨床實踐階段,可以免收一大筆費用。跑了一趟又一趟,說了一番又一番,醫院同意了,一下子給減免了十二萬元醫療費。
清晨,陳律鵬接到一個求救電話。對方用福鼎方言告訴他,自己到廣東打工,要返回家鄉,兜里揣著一千兩百元血汗錢在擠車時被偷了,正在車站派出所。陳律鵬正急著要出趟門,就打個電話委託朋友去車站派出所。情況得到證實,他打電話給福鼎往返廈門車隊,先把人帶回福鼎,車費回頭找自己要。
廈門返回福鼎的長途車,下午13點出發,那時還不通高速,回到福鼎已經是凌晨三四點了。乘客不方便,車隊想調整營運時間,這部門那部門都審批,一個字就是難。找到陳律鵬,讓他跑了一個多月的腿,把事情辦下來了。說到這件事,車隊的人至今都念念不忘,那些曾為坐長途汽車回家發愁的鄉親至今念念不忘。
都準備上床睡覺了,一個電話從海滄打過來:陳會長,我的車被撞了,對方蠻橫得很,不講理。陳律鵬穿上衣服,出門喊一部計程車往海滄奔去。
來廈門開飲食店開酒家,陳律鵬知道了,就把鄉親們和其他地方的朋友熟人往裡帶。人家問:你是不是有股份?
……
在廈門,你只要遇到一個福鼎老鄉,說到陳律鵬,就可以聽到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故事。比方說,這些年有不少福鼎人來廈門賣房子,他們中的很多人或是與陳律鵬沾親帶故,更多的是通過別人介紹,或是慕名而來,於是就找他。“也就是帶著看看房子,地段啊戶型啊順帶給提點參考意見,幫著砍砍價。多少次記不清了,大概幫人賣過五六十套房子。”陳律鵬說。還有不少福鼎人把孩子送到廈門上學,辦這事陳律鵬有時還得補貼些請客吃飯的費用。不過看到事情辦成了,他就高興。
“都是小事,不值得說不值得說。”很多故事是從別人那裡得到的,找陳律鵬證實,他連連擺手。
“家鄉的事,他從來就上心”
2006年8月11日,一大早,陳律鵬就打起背包乘車趕回福鼎。前一天傍晚,超強颱風“桑美”正面襲擊家鄉福鼎,陳律鵬幾乎一夜沒睡。等不及天亮,他就整理行囊要回家。
沿途斷木橫陳,土石擋路,滿目瘡痍,陳律鵬唏噓不已。他隨身帶著相機,一路走來一路拍,心裡已經下定了一個主意。
陳律鵬回到廈門後立即組織捐資賑災活動,他用一個個鏡頭向在廈門的福鼎鄉親和廈門人民再現災難中的家鄉和家鄉人民在當地黨委政府領導下奮起抗災的壯懷激烈的場景,使每一個參與者產生深深共鳴。幾次活動共收到捐資款54萬元,這些錢被匯回福鼎等重災區,用於支援家鄉抗災自救。
“家鄉的事,他從來就上心。”每一個認識陳律鵬的人,都會說到這句話。他們說到了一件事,陳律鵬遇到新認識,就問:“你知道福鼎有個太姥山嗎?”然後就滔滔不絕地介紹太姥風光,一邊就把隨身帶的太姥風光宣傳冊送到人家手上。宣傳冊是他回福鼎時專門向太姥山管委會要的,要了兩箱,自己用三輪車運到車站,扛上長途車帶到廈門。他自掏腰包把宣傳冊寄給當地的學校和企事業單位,還組織人到公園去分發。這兩三年,他還多次組織旅遊團隊租車游太姥。“你操什麼心,有病啊!”有朋友開他玩笑,他不回話,心裡卻給自己戴一帽子:太姥山義務宣傳員。
陳律鵬老家在沙埕鎮官城村。小漁村的每一件事,他都操心。早在1987年,村里建碼頭,他當時月工資也就100多元,卻當仁不讓一次捐出3000元。第二年村里建自來水,他通過戰友的關係從省里要來的四噸的指標,要知道當時就水管可是不容易賣到的。村里國小加層、通往碼頭的水泥路和通鄉公路建設,他都沒少操心,又是找市裡的領導支持,又是利用各種機會募捐。他對家鄉的一份痴情,才促成了《悠悠家鄉情》這本書的誕生,他用筆和鏡頭記錄下一個小漁村的風光、民俗、人物和發展歷史,字裡行間、畫中畫外都滲透著他的鄉戀情結。
他,陳律鵬,在廈門福鼎鄉親心目中,就是一個鄉情符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