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全[原紅3軍團第5師政治委員]

陳建全[原紅3軍團第5師政治委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建全,江蘇省阜寧縣新溝鄉人。中國共產黨.1898年生。7歲時家鄉遭水災,隨父母逃荒到上海,後進日本人開辦的同興紗廠做童工。成年後,積極參加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在“五卅”運動中,他廢寢忘食地組織工人開展反對帝國主義的罷工鬥爭,成為民眾最信賴最能幹的領導者之一.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陳建全,江蘇省阜寧縣新溝鄉人。

童年

1898年生。7歲時家鄉遭水災,隨父母逃荒到上海,後進日本人開辦的同興紗廠做童工。

五卅運動期

成年後,積極參加黨領導的工人運動。在“五卅”運動中,他廢寢忘食地組織工人開展反對帝國主義的罷工鬥爭,成為民眾最信賴最能幹的領導者之一。 1925年,經過鬥爭鍛鍊和考驗的陳阿金,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黨領導的上海工人舉行的第一、第三次武裝起義(因援助罷工被捕未能參加第二次起義)。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他轉入地下,繼續開展鬥爭。

是年夏,中共中央派他到蘇聯學習,被分配在莫斯科東方大學軍事班。他如饑似渴地學習政治軍事理論,並旗幟鮮明地同托派進行鬥爭。三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1930年7月,陳阿金回國,秘密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1931年秋,中共中央創辦中國工農軍事政治學校,他先後任軍事教員、連指導員、機炮大隊政治委員等職。1933年初,調前方作戰部隊任團政委,後升任紅3軍第6師政委。他和師長洪超一起,對部隊進行嚴格的軍政訓練,在數次守備戰中都打的頑強、打出了威風,被上級譽為“鐵的第6師”。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反圍剿時期

1934年春,陳阿金調任紅3軍團第5師政治委員。這時第5次反“圍剿”正處在保守的陣地防禦戰時期,“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命令紅軍處處設防,節節抵抗,實行陣地戰、堡壘戰、“短促突擊”,使紅軍作戰連連失利。廣昌失守後,陳阿金和師長李天佑率領紅5師轉到驛前以北的高虎腦、萬年亭等地擔任正面防守任務。這是整個軍團防禦戰鬥的關鍵。陳阿金深深的意識到,面臨的將是一場罕見的惡仗、硬仗。因此他利用戰前時機,召開黨支書、政治指導員以上的黨員幹部大會,進行深入的政治動員,鼓舞部隊的士氣。

8月5日凌晨,高虎腦戰鬥打響,國民黨湯恩伯、樊嵩甫縱隊在飛機、大炮掩擴下,開始進攻。成群的飛機怪叫著掠過山頭,反覆俯衝、掃射、轟炸。大炮瘋狂地向紅軍陣地傾瀉彈雨,步兵採取“羊群戰術”輪番進行集團衝鋒,戰鬥空前激烈。陳阿金、李天佑親臨前線,指揮紅5師堅守陣地,打退了“圍剿”軍一次又一次的攻擊。戰鬥最激烈時,在火光和硝煙中同“圍剿”軍展開肉搏,一天之內就達5次之多,經過三天激戰,國民黨軍攻占了高虎腦以北紅軍陣地,但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紅軍擊斃國民黨軍長、團長各1名,中校以下官兵4000餘人。戰鬥間隙,陳阿金以組織慶功會,追悼會、文藝表演等形式做戰士們的思想工作,使他們消除了對飛機的恐懼,樹立了革命必勝的信心。

壯烈犧牲

8月14日,國民黨軍把主攻方向轉向紅5師第15團防守的萬年亭。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六倍多的國民黨軍撲向紅軍陣地。都被頑強的紅軍指戰員擊退,打死打傷敵人1000多名。《紅星報》以“模範的高虎腦戰鬥之後,又有模範的萬年亭戰鬥”為題,讚揚紅5師越戰越勇。28日,國民黨軍集中7個師的兵力,再次向萬年亭陣地猛攻,紅5師指戰員在陳阿金、李天佑堅強指揮下,懷著誓與陣地共存亡的決心,向優勢之“圍剿”軍進行反擊,短兵相接,刀光閃閃,殺得對方遺屍遍野。為了解前方戰勢,陳阿金和李天佑並馬同行,途中遇到飛機空襲,一顆炸彈落在他們身邊,李天佑炸傷了手,陳阿金倒在血泊中,壯烈犧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