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岸峰

陳岸峰

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文學博士,教授。研究範圍涉及史學和文學,史學以《戰國策》、《世說新語》及《明史》為主;文學涉及中國詩學、魏晉文學、文學史、金庸武俠小說以及現當代中國小說等。其著作主要以史著、中國文學研究、文學史研究為基礎,對中國現當代小說、中國文學史、香港文學、中國古典文論與文學批評、明清詩學等等領域,都有所著述。為學通古今、貫中西,治學風格嚴正,重視學術規範。 二零壹二年由齊魯書社出版的其作品《疑古思潮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胡適與顧頡剛》獲(「華東地區古籍優秀圖書獎」二等獎) 。 截止二零一四年其發表論文已近五十篇、學術專著九本,受到學術界好評。與此同時,特別傾心書法,自小研摩歐陽詢;及長,追摹山谷,服膺二王。二零一四年應蘇州大學之邀,現場書法表演,其書法“甲申詩史”“風雨如晦”及其他作品已被大學及私人收藏。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專家評價:

王晉光教授在《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一書中評曰:“陳岸峰教授藉吳梅村之生平言行,對天崩地裂之經過、對朝庭內外君臣之言行與是非因果,有仔細之論證與描繪。歷史可以訓示後世,人物可以範式中外,吳梅村、錢謙益之師友朋輩,與及瓜藤藕絲之人群,無論賢愚主醜,於時之種種心術動靜,皆能體現國家浮動、社會危困之際,世人如何湧現良心與自性陳岸峰博士著作的特色,一向能夠以翔實材料為基礎,以通達語文為工具,以嚴肅態度為力量,深入淺出,化出感人肺腑之成果。我一向讚賞他的作品,認為是學術與文藝結合之榜樣,可供大專專家、中學師生,以至業餘人士細心閱覽、精究或參考。”。

王晉光教授在陳岸峰教授的《神話的叩問:現當代中國小說研究》評價:“《神話的叩問:現當代中國小說研究》是一本相當札實的書,有益於香港文學評論界和廣大讀者群。第一,十二篇論文加上一個附錄,作者是一篇一篇很仔細地讀原著,很認真地思考問題,很用心地考察別人的研究成果,很謹慎地下判斷,從而得出自己的學術成果的。第二,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原則是以宏揚本地藝術創作為優先資助,此書有一半以上篇幅(尤其第五至第十篇牽涉張愛玲、西西、李碧華等與香港文學有關的作家),是評論廣義範圍的香港文學的作品,這一條件,我個人是極力維護的;第三,綜合十三篇的內容和用筆風格,在細膩的分析和暢順的文筆之中,流露出一種清新的氣息。”

何文匯教授在陳岸峰教授的《沈德潛詩學研究》的序中評價:“滿清代明,雖致力籠絡漢人,然政治嚴苛,文字獄之慘刻,前所未有,因詩文招禍者不鮮矣。是則寄情于格調神韻,既有裨於詩法,亦能保身。故明中葉以來之主流詩論得以延續。然詩人辨析毫芒,偏頗難免。乾隆年間,沈歸愚融和眾說,宏之以風神,約之以詩教,情理兼備,成一家言,承傳之功甚偉。陳君岸峰博士研精覃思,博覽群籍,以察秋毫之明,積數年之功,成《沈德潛詩學研究》論文,縷析歸愚詩論,上溯前後七子、公安、竟陵以及王漁洋,又旁及袁子才,使格調、神韻、性靈諸說不復糾結難明。明清詩論既繁,或不免費解。後人惡其繁,往往御之以簡,終而失其原旨,尤易厚誣古人。今岸峰之論文得以成書面世,原旨將大明矣。余既深嘉岸峰之識見,值其書稿付梓,遂為之序,用表賞愛之意。”

鄭煒明教授在給陳岸峰教授的《疑古思潮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胡適與顧頡剛》一書的序中評價:“在學術和文化工作方面,我是非常敬佩岸峰博士的。在今天中華文史的學術界一味強調專業,以專家為重的時候,他卻是一位罕有的少數派,做學問竟不趕時髦,以打通為己任。當今學林,遍地專家,但吾師選堂先生卻以為其中多有不通者,因此,他一方面自嘲無家可歸,一方面卻又誘導學生要不分家。依我看,岸峰博士治學其實也是朝著不分家的方向走的,他以中國文學研究為主,堪稱是一位卓有成績的中國文學史家,但細分他曾經涉足過的課題,不難發現他其實是宜古宜今的。試問現在能有多少個四十歲未到的博士、教授,可以在中國現當代小說、中國文學史、香港文學、中國古典文論與文學批評、明清詩學等等領域,都有所著述,都有學術上的建樹呢?岸峰博士就是這樣年輕有為的一位學者。他在沈德潛詩學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的學術史研究和現當代中國小說研究等三個方面,都將有專門的著述面世,如果把這幾本書連線起來讀,相信可以證明我上面說的打通這一點。最少他可以算是從古典文學一直打通到現當代文學的一位充滿著學術熱誠的學者,再加上他對西方的比較文學理論和文學史理論也十分嫻熟,並能恰到好處地運用於他的各個研究課題里,同時也能恰如其分地自我克制,沒有一般比較文學出身的學人常見的那種在研究中國文學時西風硬壓東風、喧賓奪主的過火表現,的確難能可貴。前這部《疑古思潮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胡適與顧頡剛》書稿是岸峰博士在中國文學史研究方面的一部重要著作。此書除正文外,還附錄了〈發憤以抒情:論錢基博的《現代中國文學史》〉和〈文學史的書寫及其不足〉兩篇論文。從這些研究我們可以看出岸峰博士在文學史研究方面的成就;無庸置疑,他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與學術史上,已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首先談一談他的選題。以我所知,在他之前還沒有學者曾認真地以胡適的《白話文學史》和顧頡剛的疑古史學之間的關係,作為核心的研究考察的範疇,從而清楚揭示晚清民初以來學術思潮的重大流變;因此說岸峰博士是一位長於開闢新課題的學者,當不為過眼。岸峰博士為學通古今、貫中西,加上治學風格嚴正,極為重視學術上的規範化要求,全書注釋清楚明白,徵引書目又極詳盡,非時下一般大大小小以巧取豪奪他人研究成果為術的「學人」可望其項背的。”

截止二零一四年其發表論文已近五十篇、學術專著九本,受到學術各屆的好評。與此同時,他傾心書法,自小研摩歐陽詢;及長,追摹山谷,服膺二王。二零一四年應蘇州大學之邀,現場書法表演,其書法“甲申詩史”“風雨如晦”及其他作品已被大學及私人收藏。

「甲申詩史」被「蘇大]收藏 「甲申詩史」被「蘇大]收藏
「風雨如晦」被「蘇大」收藏 「風雨如晦」被「蘇大」收藏
現場讀者簽名 現場讀者簽名
蘇大現場書法 蘇大現場書法

個人專著

1.《甲申詩史:吳梅村書寫的一六四四》

2.《文學史的書寫及其不滿》

3.《詩學的政治及其闡釋》

4.《戰國策》

5.《世說新語》

6.《神話的叩問:現當代中國小說研究》

7.《沈德潛詩學研究》

8.《疑古思潮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胡適與顧頡剛》

9. 《醍醐灌頂:金庸武俠小說中的思想世界》

發表論文:
1. 陳岸峰:〈提壺撫寒柯,遠望復何為:論陶淵明的〈飲酒二十首並序〉,《古典文獻研究》,2015年第18輯上卷,頁101-127。

2. 陳岸峰:〈金庸武俠小說中俠之觀念與譜系建構及其演變〉,《文學評論》,2015年第38期(6月),頁60-70。

3. 陳岸峰:〈何足道哉:《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的原型及其領悟〉,《台北大學學報》,2015年4月,頁118-134。

4. 陳岸峰:〈夢向夫差苑裡游:論吳梅村的《圓圓曲》〉,《九州學林》(復旦與城大),2015年總36期(12月),頁219-244。。

5. 陳岸峰:〈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異域書寫與歷史省思〉,《中國現代文學叢刊(南京大學)》,2015年3月,已出(頁碼未知)。

6. 陳岸峰:〈鏡花水月:《天龍八部》中蕭峰的原型及其命運〉,《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期刊》,2015年3月,頁1-37。

7. 陳岸峰:〈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魏晉風度」〉,《文學評論》,2015第36期(2月),頁78-88。

8. 陳岸峰:〈顧日影而彈琴:嵇康的痛苦及其追求〉,鄭煒明等編:《琴學薈萃:第四屆古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濟南:齊魯出版社,2014),頁56-74。
9. 陳岸峰:〈政治宰制與書生遺恨:唐弢編寫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評析(下)〉,《文學評論》,2014年第31期(6月),頁93-102。
10. 陳岸峰:〈追源溯流,旁敲側擊:論周作人《中國新文學的源流》,《中國學術期刊》,2014年第36期(3月),頁117-141。
11. 陳岸峰:〈建構「大傳統」:論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香港文學》,2014年5月號(總353期),頁4-16。
12. 陳岸峰:〈政治宰制與書生遺恨:唐弢編寫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評析(上)〉,《文學評論》,2014年第31期(4月),頁59-68。
13. 陳岸峰:〈走出遺民,以心傳史:吳梅村的半生緣與晚明悲歌〉,《九州學林》,2013年第31輯,頁57-80。
14. 陳岸峰:〈經典之轉化與白話文學史之建構〉,《現代中文學刊》,2012年第1期(2月),頁77-83。
15. 陳岸峰:〈王士禎的神韻說及其實踐〉,《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期刊》,2011年3月,頁1-41。
16. 陳岸峰:〈白話文學史的建構方法〉,《研訊學刊》,2010年第16期(12月),頁18-33。
17. 陳岸峰:〈沈德潛的詩學歷程及其相關研究評估〉,《漢學研究通訊》,,2009年第29卷第1期(2月),頁13-19。
18. 陳岸峰:〈傳統的再發明與白話文學史的建構〉,《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9年6月,頁65-73。
19. 陳岸峰:〈走向民間:白話文學史的理念及其實踐〉(“Go to People: the Ideas and Practice of Vernacular ChineseLiterary History” ),《歷史與記憶:中國現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8),頁201-232。
20. 陳岸峰:〈詩學與政治的張力:論沈德潛詩論的「溫柔敦厚」〉(“Tension between Poetics and Poltics: A Study of Shen Deqian’s Poetic Concept ofWenrou Dunhou”),《九州學林》(Chinese Culture Quarterly),2007年(冬季),頁35-61。
21. 陳岸峰:〈末世的危情與荒誕:論《色,戒》〉,《城市文藝》,2007年第10期(11月),頁9-12。
22. 陳岸峰:〈張藝謀電影中的「傳統」〉(“The ‘Tradition’ in Zhang Yimo’s Films”),《香港文學》(Hong Kong Literature),2007年,2007年11月,頁49-55。
23. 陳岸峰:〈橘淮為枳:《千里走單騎》中的情感與文化衝突〉(“The affections and Cultural Conflict in Riding Alone forThousands of Miles”),《作家》(Hong Kong Writer),2007年第56期(2月),頁26-30。
24. 陳岸峰:〈魯迅的否定美學及其遺產〉(Lu Xun’s Aesthetic of Negation and its Legacy ),《作家》(Hong Kong Writer),2007年第55期(1月),頁98-104。
25.陳岸峰:〈格調的追求:論沈德潛對明清詩學的傳承與突破〉(“The Quest for Gediao: A Study of Shen Deqian's Reception andBreakthroughs in the Poetic Theories from the Mid-Ming to the Early-Qing”),《漢學研究》(Chinese Studies),2006年第2期(12月),頁225-254。
26. 陳岸峰:〈媚俗的年代:從《七劍》到香港的電影工業〉,《作家》,2006年第52期(10月),65-69。
27. 陳岸峰:〈文學史的書寫及其不足〉,《當代》(Contemporary),2006年第221期(1月),頁98-117。
28. 陳岸峰:〈武俠美學的傳承、創新與馳想:《臥虎藏龍》與《英雄》的比較研究〉,《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8月),頁32-39。
29. 陳岸峰:〈別裁偽體歸雅正:論沈德潛編選的六種選本〉(“Sweep Out the Fake Styles and Return to the Canon: A Study of ShenDeqian’s Six Poetry Anthologies”),《九州學林》(Chinese CultureQuarterly),2005年第1期(春季),頁276-315。
30. 陳岸峰:〈發憤以抒情:論錢基博《現代中國文學》〉(“Lyrical Fury: A Study of Qian Jibo's Modern History of ChineseLiterature”),《漢學研究》(Chinese Studies),2004年第1期(6月),頁325-356。
31. 陳岸峰:〈文學史的建構及其不滿〉,《當代》,2003年第195期(11月),頁100-121。
32. 陳岸峰:〈神話的叩問:尋根小說的理論與實踐〉(“Probing the Myth-- A Study of the Ideas and Practice ofRoot-Searching Fiction”),《香港社會科學學報》(Hong Kong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2002年(冬季),頁27-59。
33. 陳岸峰:〈李碧華《青蛇》中的「文本互涉」〉(“Intertextuality in Lilian Lee's Green Snake”),《二十一世紀》(香港中文大學),2001第65期(6月),頁101-108。
34. 陳岸峰:〈《唐詩別裁集》與《古今詩刪》中的「唐詩選」的比較研究:論沈德潛對李攀龍詩學理念的傳承與批判〉(The Tangshi Biecai Ji and "the Selection of TangPoetry" in Gujin Shishan:A Study of Shen Deqian's Reception and Critiqueon Li Panlong's Poetic Theory),《漢學研究》(Chinese Studies),2001年第2期(12月),頁399-416。
35. 陳岸峰:〈李碧華小說中的情慾與政治〉(Erotic and Poltics in the Works of Liaian Lee),《文學香港與李碧華》(台北:麥田出版,2000),頁209-226。
36. 陳岸峰:〈尋根文學的理念〉(“The Concept of Root-searching Literature”),《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M,2000年第20期(12月),頁561-578。
37. 陳岸峰:〈烏托邦想像的消解:論新寫實小說〉(“The Dissolution of Utopian Images: A Discussion on Neo-realisticNovels”),《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1999年第19期(9月),頁373-404。
38. 陳岸峰:〈互涉、戲謔與顛覆: 論李碧華小說中的「文本」與「歷史」〉(Intertextuality, Parody and Subversion: A Criticism on the Notionof “text” and “History” in the Works of Lilian Lee),《八十年代香港文學現象》(Literary Phenomena ofHong Kong in the Eighties)(台北:學生書局,2000),第2冊,頁643-698。
39. 陳岸峰:〈論《祝福》中的三重世界〉(“The Triple World in Lu Hsun's Blessing”),《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1999年第17期(3月),頁17-36。
40. 陳岸峰:〈從壓抑到顛覆:論張愛玲《傾城之戀》〉(“From Repression to Subversion: On "All for Love"”),《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1999年第16期(12月),頁627-640。
41. 陳岸峰:〈「亂世」、「大話」、「小」說:論張愛玲「小」說在現代文學史上的意義〉(The significance of Eileen Chang’s works in Modern ChineseLiterary History),《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1998年第12期(12月),頁619-640。
42. 陳岸峰:〈解讀《香港情與愛》與〈浮城誌異〉〉(“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Hong Kong in sentiment and Love in HongKong and “The Bizarre story of the Floating City”),《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季刊》,1998年第11期(9月),頁473-48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