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貴

陳宜貴

陳宜貴,安徽省霍邱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一大隊總支書記、二分校三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陸軍中學政委、第三軍分區副政委。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晉察冀軍區第三分區司令員、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11旅政委、華北野戰軍4縱11旅政委。建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5軍政治部主任(兼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政委。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陳宜貴少將 陳宜貴少將

陳宜貴(1914—1997),又名馮少堂,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次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四方面軍73師219團班長、紅30軍88師264團連指導員、團部書記、師政治部秘書長,紅9軍政治部保衛局局長。參加了鄂豫皖、川陝蘇區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入延安抗大學習。後任冀中軍區3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陸軍中學政委、第3軍分區副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3軍分區司令員、4縱11旅政委、第十九兵團64軍191師政委。參加了平津戰役、太原戰役、寧夏戰役等戰鬥。寧夏戰役時,陳宜貴率第191師兩個團,穿插荒無人煙的沙漠,在特大暴風雨的襲擊下,強行軍170里,占領了鳴沙洲,斬斷了中寧通往金積、靈武的公路。

建國後,任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65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參加了第五次戰役、1951年夏、秋季陣地防禦作戰、保衛開城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回國後,歷任65軍政委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文革”時期遭受迫害,1979年平反。1997年6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生平介紹

紅軍時期

陳宜貴是安徽省霍邱人,1914年出生,1930年春,紅軍解放了他的家鄉,建立了紅色政權。打土豪、分田地,土地革命的烈火,很快在全鄉熊熊燃燒起來。陳家分到十幾畝田,全家高興極了,世世代代總算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陳宜貴踴躍參加了少先隊,並勇敢地投入到打土豪、鬥地主和分田地的運動中去。從此,他的人生觀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認清了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利益的,懂得了只有共產黨和工農紅軍才能救中國的真理。同年8月,陳宜貴參加了紅軍,後被編入中國工農紅一軍,在六連當通訊員。從此,陳宜貴走上了與反動派進行生死搏鬥的革命道路。

1930年底,陳宜貴隨部隊從羅田出發,遠程奔襲皖西根據地中心金家寨的敵人,然後直逼六安城下,參加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反“圍剿”鬥爭。戰鬥打得十分激烈,紅一軍在皖西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在這次反“圍剿”的戰鬥中,共殲敵軍4個團又4個營,擊潰敵軍4個團另一個營,並消滅了不少反動民團和零星小股敵軍,斃俘敵5000多人,繳槍近3000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對鄂豫皖蘇區的第一次“圍剿”。戰鬥勝利結束後,團里表揚了陳宜貴等一批作戰有功的人員。這也是陳宜貴參加紅軍後首次參加大的戰鬥。戰鬥的勝利,給他以極大的鼓舞。此後陳宜貴歷任紅軍班長、連指導員、團參謀、團部書記、師政治部秘書長、軍政治部保衛局長、軍政治部保衛部長、西路軍幹部游擊大隊政委等職務。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和長征。

1935年2月,紅四方面軍在川陝蘇區粉碎了四川軍閥田頌堯、劉存厚、劉湘的三路圍攻和六路圍攻後,決定西渡嘉陵江,與川西的一方面軍會師,共同北上抗日。為了把嘉陵江撕開一道口子,給紅軍西進開闢通路,上級把突破嘉陵江的任務交給了265團。當時陳宜貴任團參謀。265團是全軍赫赫有名的夜老虎團。這個團在長期革命戰爭中練出了一手夜戰近戰的過硬本領。部隊夜裡行軍路過村莊,連狗都不驚動。夜老虎團不僅夜行軍有一手,登懸崖、搭人梯、夜襲敵人的本領也很高強。1934年,在嘉陵江上游九龍山戰鬥中,“夜老虎”一夜就摸下敵人8個山頭陣地,使胡宗南的部隊聞風喪膽,談“虎”色變。

265團接受任務後,研究了作戰方案。在一個沒有月色、大霧籠罩著江面的夜晚,陳宜貴等組成一支夜襲隊帶著短槍、大刀、繩索在蒙蒙的大霧的掩護下,悄悄地潛過江,摸到敵人的鼻子底下,然後分成幾個組,分頭向各個碉堡摸去,經過機智勇敢的戰鬥,敵碉堡全被拿下,對岸的團部得到偷襲成功的信號,立即組織搶渡,占領敵軍陣地,當太陽升起的時候,所有突擊隊都上了岸。敵人吹噓的固若金湯的江防,被撕開一道大口子。紅軍的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地渡過了嘉陵江……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勝利會師,此後陳宜貴隨紅四方面軍南下,參加了創立川西根據地以及川西戰役。1936年7月,陳宜貴跟隨紅二、四方面軍共同北上。1936年10月為執行中央的“寧夏戰役計畫”,陳宜貴隨西路軍渡過黃河,參加了悲壯的河西戰役。這時陳宜貴已調到紅九軍政治部保衛局任局長。

西路軍孤軍深入、無後方的情況下作戰,經過古浪、高台、臨澤、倪家郢子和梨園口等多次重大戰鬥,雖然也殲滅了敵軍2.5萬多人,但本身也損失得只剩下不到2000人了。

1937年3月,根據西路軍軍政委員會的指示,把所剩殘部編為3個支隊就地游擊。總政治部主任李卓然和總保衛局局長曾傳六,則把陳宜貴和總部機關100多名幹部召集在冰凌河畔,宣布組成游擊大隊,任命馬良俊為大隊長,陳宜貴為政治委員,賦予他們的任務是:向東行動,相機打過黃河到延安,把這裡的情況向黨中央報告。

祁連山被敵人層層封鎖,憑這百十人的小部隊,要突擊出去十分困難,在狹長的河西走廊,游擊大隊連連遭受馬步芳騎兵和反動民團的截擊,儘管他們拚死血戰,但畢竟寡不敵眾,游擊大隊僅僅18天就被敵人打散,當陳宜貴從敵人的縫隙中鑽出祁連山時,身邊只剩下三中隊長。後來在張掖一帶遇見了失散的九軍政治部管理科長、總部報務員和一個通訊員,於是5個人組成了一個新的戰鬥集體,他們仍然抱著執著的信念,繼續朝著東方行進。

到1938年春天,陳宜貴經過一年多艱難曲折的道路,歷盡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了西安,在七賢莊找到了八路軍辦事處。林柏渠同志接見了他。他用手背抹去了兩眶激動的淚水,向林伯渠等西安八路軍辦事處的負責同志傾訴了西路軍披堅執銳、喋血奮戰那極為英勇壯烈的作戰情況。沒幾天,他就被送到了企盼已久的革命聖地——延安。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陳宜貴歷任抗日軍政大學二分校一大隊總支書記、二分校三團政治處主任,晉察冀軍區陸軍中學政委、第三軍分區副政委等職務。隨著抗日戰爭的不斷發展,冀中部隊迫切需要提高幹部的軍政素質,迫切需要抗大為部隊培養更多的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幹部,從而提高部隊的戰鬥力。1940年6月,根據上級指示組成抗大二分校第三團,陳宜貴任政治處主任。工作中,陳宜貴同志經常親臨教學一線,了解和掌握學員的思想狀況、注重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確保了各項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1942年5月開始,日寇對冀中進行“五一”大掃蕩,抗大三團被迫分散活動,並積極的投入以反掃蕩的鬥爭中去。在抗日戰爭艱難的歲月里,抗大三團經過七百多個日日夜夜艱苦工作,使冀中平原變成了培養幹部的主要陣地,變成了一座革命的熔爐,先後為冀中軍區的部隊培訓了5000餘名基層軍政幹部,對冀中的抗日鬥爭做出了重要貢獻。1944年7月,陳宜貴調任晉察冀軍區三分區副政委。此間,他和三分區全體官兵一道,為配合雁北部隊的攻勢作戰,在定縣和曲陽之間與日偽軍展開了激戰。經過兩個多月的連續作戰,打破了日寇由山陰至廣靈和桑乾河岸的封鎖線,使平綏路以南成為游擊根據地和游擊區,為進一步開闢平綏路北和綏東地區建立了前沿陣地。1945年任冀晉軍區野戰旅副政委,參與領導了創建冀晉抗日根據地的鬥爭。

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時期,1946年陳宜貴任晉察冀軍區第3分區司令員。1947年任晉察冀野戰軍第4縱隊11旅政委,4月參加正(定)太(原)戰役,協同兄弟部隊經過1個月激戰,切斷了太原與石家莊之敵的聯繫,孤立了石家莊之敵;10月配合兄弟部隊將敵第3軍主力包圍於清風店地區全殲;11月份參加了解放石家莊戰役。1948年3月至7月,隨楊(得志)羅(瑞卿)兵團參加了察南、綏東、冀熱察、保(定)北等重大戰役。同年任華北野戰軍4縱11旅政委。8月,為配合東北解放軍作戰,他奉命率部日夜兼程,由北平直插冀東,首先突襲包圍唐山以北敵重要據點榛子鎮,以攻堅戰術全殲守敵,俘獲千餘人,打開了前進道路。接著奔襲昌黎縣城,在兄弟部隊配合下,俘敵交警縱隊中將司令、少將副司令、少將參謀長等大批官兵,切斷了北(平)寧(河)路唐山到山海關段,阻止了華北敵軍向東北增援,斷絕了東北敵軍退路,為遼瀋戰役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1948年11月,陳宜貴率部作為尖刀師,參加平津戰役,奉命由保北火速北進,直插平綏鐵路,切斷張家口到北平段,攻戰敵要點下花園,截住傅作義主力35軍,與兄弟部隊一起將其包圍在新保全全殲,保證了平津戰役的勝利。1949年初,陳宜貴任軍委直屬第19兵團64軍191師政委,4月參加解放太原戰役;5月隨19兵團西進,解放大西北;9月率191師作為尖刀師向寧夏進軍,由陝西乾縣出發追擊敵馬鴻逵軍800多里,於寧夏固原縣以東的哈啦山、黃帽山一線截住了馬部第11軍,與敵血戰一晝夜,占領了固原縣城,鉗住馬軍主力,保障蘭州戰役一側安全。戰役結束後,191師奉命於9月中旬直插馬軍腹地銀川,奪占鳴沙洲,切斷中(寧)金(積)縣公路,打亂敵軍部署,經過一個多星期浴血奮戰,把馬軍最後三道堅固防線一一攻破,殲敵7千多人,敵被迫投降,解放了寧夏。

建國初期,陳宜貴任65軍政治部主任(兼寧夏軍區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在寧夏工作期間,他正確貫徹執行黨的少數民族政策,為寧夏剿匪建政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抗美援朝時期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他奉命於1950年11月入朝參戰。在歷時兩年零八個月的入朝作戰中,他與部隊馳騁千里,一舉突破津江,直插議政府;漣川阻擊戰,痛擊美軍騎兵一師;參加保衛開城,浴血奮戰,風餐露宿,築成地上地下的鋼鐵長城;守護板門店談判中立區,被譽為“英雄的開城保衛者”。在入朝作戰的日日夜夜中,他率部自覺發揚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遵紀愛兵,秋毫無犯,贏得朝鮮人民的無比信任、愛戴和擁護,為抗美援朝的勝利和保衛新中國的和平與安寧做出了貢獻,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勳章和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5年10月後,他歷任北京軍區後勤部副政委、政委等職務。特別是在長期擔任北京區後勤部政委期間,十分重視後勤部隊政治工作的研究和總結,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一貫提倡反腐倡廉,善於開展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他經常深入基層,了解部隊的實際情況,積累了豐富的後勤部隊政治工作經驗,為後勤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晚年生活

1981年7月陳宜貴離休後,他雖體弱多病,但仍十分關心黨、國家和軍隊的建設。他不遺餘力,發揮餘熱,積極參加紅四方面軍、紅西路軍,及抗大三團等軍史的編寫工作。並撰寫了《年輕的軍政委》、《解放寧夏》、《冀中熔爐》等數十萬字的革命鬥爭回憶錄,以激勵後人。他十分熱衷於革命傳統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經常到機關、學校、武警部隊作報告,講述革命傳統。他在晚年還一直關心著革命老區人民的疾苦,經常和家鄉人民政府取得聯繫,為家鄉人民的脫貧致富出謀劃策、盡心盡力,反映了一個老黨員、老戰士應有的崇高情懷。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他認真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擁護改革開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他堅決擁護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中央軍委的正確領導,對黨和國家的前途充滿信心,對解放軍“三化”建設充滿了希望。就在臨終的前幾日,他仍關心著香港回歸祖國的大事。

評價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二、三、四、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期間,他主要在抗日軍政大學工作,經常親臨教學一線,注重做好深入細緻的思想政治工作,確保了各項教學任務的順利成。解放戰爭時期,他參加了保北、冀東、平張、太原和新保全戰役以及解放大西北戰役。新中國成立後,他參加了寧夏剿匪和抗美援朝戰爭。他在長期擔任北京軍區後勤部政委期間,積累了豐富的後勤部隊政治工作經驗,為後勤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文革”期間,他受迫害仍抱著堅定的革命信念,保持了共產黨員的應有氣節。他擁護改革開放,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

陳宜貴同志在67年的革命生涯中,培養和造就了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始終保持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風,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和人民軍隊的建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勤奮學習、公道正派、聯繫民眾、團結同志、謙虛謹慎、廉潔奉公,體現了一名老黨員、老將軍的本色和高風亮節。

榮譽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畢業於高等軍事學院,曾與李中權、李振軍主編《冀中熔爐》等。1997年6月2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