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定昌[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

陳定昌[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
陳定昌[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定昌 ,男,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研究員。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陳定昌 院士 陳定昌 院士

姓名:陳定昌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37-1-0

工作單位: 北京理工大學

所在院系: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信號與信息處理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081002信號與信息處理

研究領域: 目標探測與識別理論與技術,信息處理理論與技術

人物簡介

導航制導與控制專家。

陳定昌 陳定昌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研究員。

1937年1月生於上海,籍貫江蘇鎮江。

1963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無線電系。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科技委顧問。

長期從事高精度無人飛行器技術、高精度探測與制導技術和仿真技術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多個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取得了多項國家重大工程技術成果。

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3項、2008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2年被授予國家傑出專業人才榮譽稱號。

人物經歷

陳定昌1937年出生於上海。家庭的薰陶,使他從小形成了堅忍不拔的性格。轉學到南京時,第十中學高中二年級只有一個插班生名額,還必須通過嚴格的考試。不少好心人勸陳定昌到其它學校另尋機會,但倔犟的他執意一試,結果在16名報考的學生中,他一舉奪魁。

那時的歷史、地理比較難學,是好多學生感到頭疼的課程。擔任學習委員並善於動腦筋的陳定昌,則把歷史編成故事講給大家,於是很多難記的知識點一下子變得容易得多,由此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考試時,全班取得了好成績,陳定昌的獨特才能令老師刮目相看。

他從小喜歡文學,課餘時間閱讀了大量的中外文學名著。中學期間,他的作文經常被老師當作範文在班上朗讀。老師看到他的語文天賦,希望他報大學中文系,將來當作家,但他謝絕了老師的好意。一種男兒當自強和報效國家的濃烈情感,促使他毅然選擇了理科。

陳定昌 陳定昌

順利通過保送留蘇考試後,陳定昌來到北京俄語學院留蘇預備部學習哲學和俄語。由於外部環境的變化,兩年後他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學習。當時清華大學學制 6年,加上兩年的留蘇預備部學習,他整整度過8年的大學時光。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大學生活豐富了他的知識,使他的多種能力得到提高。

清華求學期間,陳定昌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遨遊,在許多方面都注重鍛鍊和發展。哲學這一愛好,培養了他科學的思維方式,鍛鍊了他極強的表達能力。

有一次班裡去工廠參加勞動鍛鍊——安裝電容器。當時每人有定額任務,好多學生為了完成任務都乾到凌晨兩三點鐘。而陳定昌努力想著怎么提高勞動效率,於是他留心觀察廠里熟練工人的操作,還真看出了門道。工廠搞勞動競賽,他摘得全廠第二名的桂冠。回校後,他成為校辦工廠的攻關組組長。大量的實踐活動,培養了他較強的動手能力。

在畢業設計時,陳定昌被老師要求去做一個難度較大的課題設計。該課題設計已經進行了兩年多,前兩名做課題的畢業生最後成績都不理想,對此陳定昌定下的目標是一定要取得5分的好成績。做課題期間,他整天泡在實驗室里。大半年後,他成功了。他的畢業論文還成為大家學習的範本。通過做課題設計,他琢磨出一個道理:搞科學研究,用理論指導實踐很重要。

人物事跡

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錢學森的支持下,航天二院二部成立了紅外雷射工程組。陳定昌提出了以雷射雷達為核心的5項創新項目,都被列為重大項目。因為雷射雷達在國際上剛剛起步,事關重大,錢學森親自主持這項工作,於是七機部、中國科學院等3家單位聯合攻關,由陳定昌擔任小組負責人。為了項目早日能夠實驗,陳定昌一天跑五六家單位,就好像有使不完的勁。有一天他們找到中科院長春光機所所長王大珩時,這位老光學專家提出了4個基本原理的問題。一年半後,在陳定昌的組織下,試驗得到了滿意的結果。這項工作使陳定昌深深感到:科學就是要創新,要不畏艱難,才能有所作為。

好的項目不僅可以帶動一系列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一批年輕人才脫穎而出。從參與雷達項目到搞大總體工作,陳定昌的眼界更開闊了,他不斷提出一些有遠見的觀點,得到了領導和專家們的認可。他提出武器發展要從前瞻頂層思路考慮,要從武器裝備體系對抗角度考慮,應該發展化學雷射武器,應該開展精確制導的研究,抓毫米波技術等等。

他的創新和前瞻性思想是出了名的,了解他的人幾乎異口同聲地這樣評價他。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他擔任二部工程組組長時,首開先河,與八機部簽訂了研製契約。以契約制方式承擔任務,這在七機部的歷史上從未有過。這一舉動既推動了技術進步,又培養了隊伍,得到了當時上級領導的好評。二部還用這個項目獲得的經濟效益建了房子,緩解了一部分職工的住房困難。

1984年,陳定昌出任二院二部主任,他全面規劃和未雨綢繆的意識更強了,他提出的“三個空域”、“四個基本型”的思想一直沿用至今。他經常與同事談論太空飛行器發展,當年他提出的地空飛彈主戰型發展規劃的構想,已被現實驗證是富有先見之明的。他提出的某型號構想,航天幾位老總聽過匯報並實地考察後一錘定音:可以搞。

進行前瞻性、前沿性的研究,關係到行業的生存發展。1990年至1996年,陳定昌出任二院院長,這是他責任最重的幾年。1996年他擔任了國家高技術(863計畫)某主題首席科學家之後,帶領一批人員開始進行“九五”規劃的研究制訂。他帶領大家提出了用系統集成技術帶動關鍵技術攻關的思路,也就是說在關鍵技術攻關中要體現高技術集成。為了制訂發展戰略報告,他們12易其稿,陳定昌與年輕人一起,幾個晝夜不合眼。1997年的一天下午,原國防科工委科技委領導到場了,陳定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複雜的東西簡單明了地呈現出來,他們評價說:“陳首席一口氣講了3個小時,沒休息一分鐘,我們聽明白了,我們支持。”

863計畫的實施要集中優勢力量,組成“國家隊”。為了走好競爭研製這步棋,陳定昌帶領有關人員到全國各地四五十家單位調研,一些知名的高校和科研單位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實際套用證明,搞高技術集成確實帶動了這一領域的快速發展。1999年9月,他們的研製項目獲得了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熟悉陳定昌的人,對他的印象集中在幾點上:其一是喜愛廣泛收集國外相關領域各種資料,緊密跟蹤國內外新知識、新技術發展,捕捉新信息速度之快,對趨勢之敏感,令人敬服。其二是喜愛對獲取的信息進行真偽和優劣的鑑別,對事物判斷準確,善於抓住重點。其三是喜愛超前思維,物理概念強,善於做頂層策劃。這些特長在工作中被他發揮得淋漓盡致。航天科工集團公司剛剛成立的幾年裡,擔任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的陳定昌和科技委的專家們一起,帶領相關人員,飽蘸心血,完成了集團公司下達的發展戰略規劃制定等多項重大任務。

從二部主任到二院院長,工作中,他跟大家一起摸爬滾打,不搞特殊化;生活中,他平易近人,沒有官架子。了解他的人無不這樣評價他:陳院長是生活上不會享受,金錢上不去伸手的人。作為專業組組長,出國的機會是家常便飯。但陳定昌從來都是工作確實需要才會去。與他一起出國的年輕人開玩笑說:“跟陳院長出國挺沒意思,他是帶著任務跑,幾乎不去看風景、逛商場。”每次獎金分配,陳院長與其他人拿一樣多,年輕人感嘆:“跟著這樣的領導乾,對我們成長有好處。”

陳定昌院士回母校題詞 陳定昌院士回母校題詞

和陳定昌一起出差不寂寞,因為他常常調動自己的“知識百寶箱”,讓對方享受聊天的樂趣。一次在火車上,陳定昌聊的“生物電子學”,竟然把同事們的困勁兒給聊沒了。還是同行一位老專家的“今天到此,且聽老陳明日分解”一句話,打斷了他的“陳氏評書”。提起人才,陳定昌特別有感觸。因為在國家的重視和航天各級領導的努力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們最擔心的人才青黃不接的狀況,已經一去不復返了。1984年,陳定昌剛擔任二院二部主任時,對人才隊伍進行摸底,發現二部五大核心專業只有16名技術骨幹,且都只是高級工程師,沒有一個研究員。經舉薦,這16名高工很快被評為研究員。擔任院長後,他結合國家有關人才培養政策,與院黨委書記牽頭制定了二院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計畫,有22名優秀青年人才脫而出,如今他們都已成為專業領域的骨幹。

談起工作,陳定昌的“話匣子”關不上,可提起家庭,他的話不多。相濡以沫的老伴非常體諒陳定昌,全力擔起了家庭的擔子。當年燒蜂窩煤,面對一整車煤,陳定昌的老伴一個人一趟趟地把煤從一樓搬到五樓。這種生活小事老伴做得太多了。其實陳定昌是個細心人,對妻子的支持他深深地記在了心底。

時光給現年68歲的陳定昌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在武器系統總體、防空飛彈和制導雷達領域幹了一輩子,40多年的風風雨雨,在他人生中沉澱下來最豐富的是什麼呢?他用一生的追求映襯出四個沉甸甸的字———“航天情結”。這份情結,正是他對航天事業的一份摯愛、一份執著。

人物榮譽

陳定昌 ,航天武器系統總體、防空飛彈和制導雷達領域專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型號副總設計師、總指揮。曾擔任航天二院院長、航天二院科技委主任等職,現任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

作為主要組織者和技術帶頭人,他參加了多種型號防空飛彈武器系統的研製工作,主持開展了精確制導毫米波、紅外、反輻射、雷射半主動制導的研究工作。先後獲得全國科學技術大會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多個獎項。

他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獲得“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稱號,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高技術主題首席科學家、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總裝備部科技委精確制導專業組組長,同時擔任10所院校的兼職教授。

曾獲國家科技部、總裝備部863重大貢獻先進個人獎;全國科學大會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一項、部級科技進步獎十項 ;獲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 等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