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奫

陳奫(1372--1423),字叔堅,一字太和,又字養源,祖陳策,父陳玭,諸暨楓橋陳家村人,幼敏慧,喜《春秋》、《史記》、《漢書》,平日與同輩昆仲以學行相砥礪,以道自衛。為人豁達大度,鄉里鹹稱長者。

奫(1372--1423),字叔堅,一字太和,又字養源,祖陳策,父陳玭,諸暨楓橋陳家村人,幼敏慧,喜《春秋》、《史記》、《漢書》,平日與同輩昆仲以學行相砥礪,以道自衛。為人豁達大度,鄉里鹹稱長者。
陳奫(yun)對興建水利工程卓有識見,楓橋青龍畈,田高,水旱,苦無水灌溉。他相勢黃沙橋,測各地水準,選擇壩址,築大小兩堰於孝泉江。自漁稼引流灌田,受益3000餘畝。並制定規章,歲時維修,設專人管理,歷時500多年,至今仍受其益。晚年,家益富裕,而好學益力,嘗建寶書樓,日校書樓中。又與兄叔芳,左圖右史,切磋文學,太僕寺卿、諸暨人呂升自謂其學出於陳氏,並撰有《寶書樓記》。陳奫性坦夷,閒暇時,幅巾藜杖,逍遙林泉,生四子(宅埠陳氏“四維”):齋、言、兗、亶。孫陳翰英,官至湖廣南雄府同知,以孫貴,詔贈奉政大夫,以老卒,葬楓橋青龍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