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坡鄉

陳坡鄉

鄆城縣陳坡鄉位於東經116 12.7′,北緯35 43′,鄆城縣城西15公里,兩縣(鄆城、鄄城)交界處,是鄆城的西大門。 現全鄉轄40個自然村,34個行政村,土地面積32平方公里,耕地4.8萬畝,人口3.1萬人,鄉內公路四通八達,濟(寧)董(口)公路橫貫東西。我鄉工農業發達,集貿市場繁榮,郵電通訊設施先進,光纜程控電話遍及鄉村農戶。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深入,社會各項事業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其中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較快,並帶動了相關產業的迅速發展,使陳坡鄉的知名度得到很大提高,在鄆城及周邊縣市享有較高聲譽,為我鄉各項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基本信息

資源

位於黃河沖積平原地帶,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資源豐富,是糧食及油料作物主產區;畜牧業特別是特種動物養殖發展迅速,畜牧業總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19%。,盛產小尾寒羊、青山羊、水貂、狐狸。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迅猛,規模快速擴張,並通過不斷引進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企業發展後 勁不斷增強。已形成以織布、紡紗、磨具加工為主的經濟發展格局。共有織布廠4家,總織機1500台,紡紗廠3家,紗綻3萬綻,磨具廠2家,磨具切割片日產量達10萬片,其中偉業達磨業公司是山東省規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樹脂化磨具製造商。

轄陳坡、馬樓、瓦屋莊、趙雷莊、西楊莊、田集、前進、雙合樓、趙魏莊、四姓莊、石堂、前肖屯、張道溝、-武、黎橋、黎仝莊、侯潭、康莊、吳堂、龔屯、史莊、楊寺、范屯、徐莊、大王廟、於閣、樊竇莊、孔尹莊、西侯莊2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商貿、運輸、建築、飲食服務為主,所產小尾寒羊、青山羊和魯西黃牛全國聞名。.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得到普及,每年升學率穩居全縣前三名;建設形成了覆蓋全鄉,布局合理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新農村合作醫療全面開展;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科級文化娛樂活動,培養了大批新型農民,豐富了民眾的文化生活。

歷史

據《陳氏族譜》記載,陳氏於明永樂年間由青州府益都縣遷此建村。清末屬鄆城縣紅船口裡。1940年歸鄆南縣,1943年隸臨澤縣,1944年改屬鄆巨縣,1946年歸鄆城縣。

陳坡鄉歷史悠久。據古本《竹書紀年》《史記?殷本紀》《尚書?序》和顧頡剛編纂的《中國歷史地圖集》記載,此地是商代第十三位國王祖乙所建國都庇地遺址,亦是商朝黎邑和廩丘邑遺址。商、周、秦、漢時期,此處城邑繁榮。今城廓已埋沒於地下。明、清時期,以陳坡村為中心方圓數里,常常在朝霧之中呈現海市幻景,隱現亭台樓閣、街巷集市,史稱“廩丘霧市”,史為鄆城一大奇觀。

“十字坡”遺址。該鄉楊寺村,有一千年古寺,名光明寺,據傳始建於唐代。宋時,梁山義士張青曾隱居寺內。寺東有兩條大道交叉,東北西南向是陽穀通往孟州必經之路,西北東南向是安陽通往徐州之徑。兩路相交處,有一自然形成的黃土坡,名“十字坡”。

時張青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骨,時常帶領幾個窮家子弟,隱身於蘆葦盪中,劫奪路經官商,救濟貧困百姓。一日,有位老漢自孟州道前往鄆州城,張青觀此人鶴髮童顏,衣服整潔,身背布袋,以為是官家奸商,於是帶幾個弟兄一擁而上。不料,老漢出手利索,三拳兩腿,便把張青等打翻在地。老漢細看幾個青年不象惡人,又見張青儀表堂堂,有英雄氣概,遂收做徒弟,一同前往鄆州城。原來此人是孫二娘之父孫元,後見張青聰明能幹,便把女兒許配張青。幾年後,孫元病故,張青、孫二娘夫妻二人重回光明寺居住。在十字坡建客棧一處,經營包子,專用蒙汗藥,打劫官方金銀,搶富家刁商,錢財用於謀生濟貧,身體剁成肉泥,蒸製人肉包子,一開籠,香味能飄入鄆州城裡,時名聲大振,盛傳百里。後武二郎押解孟州道,路經十字坡,差點喪了性命。不久,張青、孫二娘夫妻即參與了梁山義舉 。

在官兵征討梁山時,放火燒了光明寺,後人為紀念梁山好漢,重建寺院,更名寶聖寺。明、清兩朝幾經重修。明朝古碑,清朝光緒十八年(1892年)重修之碑均保存完好。1964年“四清”時,千年古寺遭劫。1996年,在縣文管所支持下,村民重建寺院,並塑有三尊佛祖禪師金身及十八羅漢,威嚴慈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孫二娘塑像及客棧正在籌建中,古代十字坡原貌即將恢復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