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禎

陳國禎

陳國禎(1908-1997),從事醫療、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50多年。陳國禎先入嶺南大學醫學院預科班學習,後進入當時標準最高、學制最長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1933年以全優成績畢業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時獲美國紐約州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協和醫院任職,參加醫療、教學和科學研究等工作,對消化系統疾病和代謝疾病進行了深入的鑽研,成為中國較早開展消化疾病研究的學者。

陳國禎(1908-1997),從事醫療教學科學研究工作50多年。

個人經歷

陳國禎陳國禎
陳國禎先入嶺南大學醫學院預科班學習,後進入當時標準最高、學制最長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學習。1933年以全優成績畢業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同時獲美國紐約州醫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北京協和醫學院和協和醫院任職,參加醫療、教學和科學研究等工作,對消化系統疾病和代謝疾病進行了深入的鑽研,成為中國較早開展消化疾病研究的學者。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了十多篇論文,都是當時較有影響的論文,對中國消化和代謝疾病的研究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陳國禎於1939年赴美進修消化病學和進行科學研究,先後在美國士丹佛、芝加哥等醫學院學習工作。1940年歸國,並首次將硬式胃鏡技術帶入中國,為中國消化道內鏡的開展奠定了基礎。1948年秋,陳國禎從北京來到廣州嶺南大學醫學院任內科主任,繼任博濟醫院副院長和副教務長。1949年廣州解放,陳國禎放棄友人邀請出國工作的優厚待遇,決心留在國內為新中國的醫學教育、醫療衛生和科學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1953年,中山大學醫學院、嶺南大學醫學院和光華醫學院在院系調整中合併為中山醫學院,作為院務委員、教務長和內科教研室主任,陳國禎積極投身於建設這一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等醫學學府。陳國禎和全體師生一道努力,使學院迅速成長壯大,幾年內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被衛生部認可為全國四所重點醫學院校之一,陳國禎本人也被評為 1956年全國先進生產者和被邀出席全國先進生產者會議,並參加歷次全國教育改革會議,參與和領導醫學院教學計畫和內科學的教學大綱的修訂和統一工作。 1956年作為中國醫學代表團成員,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第十四屆內科學術會議,並作了論文宣讀。在主持醫學院的工作中,陳國禎倡議和大力促進廣州市內醫院間的技術合作,團結廣大醫務工作者提高業務水平,活躍了廣州的醫學學術活動,同時為醫學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基地以保證教學質量。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國禎雖已滿頭銀髮、體力下降,但決心在晚年加倍努力工作,以補償損失。陳國禎擔任了中山醫學院副院長,處理學院的各項繁忙業務,幫助中華醫學會及其廣東分會的重建以及進行中華醫學會消化系病學會的籌建工作,並重建了中山醫學院消化疾病研究室,還毅然承擔了培養消化內科碩士、博士學位研究生的重任。陳國禎擔任12名碩士生的導師,並培養出了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消化內科博士生。陳國禎對研究生嚴格要求,從招生考試、制定研究課題及計畫和論文寫作等方面都親自把關,一絲不苟,使其研究生畢業論文水平都達到了國內較高的水平,有的還達到國際水平,發表在國外刊物上。陳國禎還親自主辦了近十屆全國性消化病學習班,培養出數十名消化專業人材,陳國禎們都成為全國各地消化內科技術骨幹,有的還成為國內的知名學者。陳國禎雖年逾古稀,仍堅持不懈地學習,即使在陳國禎髖關節做手術後,行動不便,仍拄杖回院參加活動,不管風吹雨打,從不間斷。編寫了高質量的內科學教材與專著,陳國禎先後擔任了1977年、1979年和1980年全國高等醫藥院校《內科學》教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消化系統疾病分卷》的主編和《內科理論與實踐(症狀學)》的主編,又擔任了衛生部全國高等醫藥院校《內科學》教科書第二版的主編工作。其中《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消化疾病分卷》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為推動中國醫學教育事業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陳國禎教授非常重視科學研究工作,重建中山醫學院消化疾病研究室後,陳國禎認識到消化性潰瘍是一常見病、多發病,對人民健康和社會經濟影響重大,決定將該病定為消化研究室的科研主攻方向。圍繞此方向,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和實驗研究,終於獲得了可喜的成果,使該領域的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完成的課題有 “中醫補脾活血藥物防治消化性潰瘍的實驗和臨床研究”、“十二指腸潰瘍與壁細胞數的關係”、“吸菸與消化性潰瘍的關係”及十二指腸潰瘍與前列腺素、十二指腸碳酸氫鹽、性激素鈣離子的關係,此外還進行了生胃酮珍珠層粉甲氰味呱前列腺素等對消化性潰瘍治療的臨床研究,以上研究獲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廣東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獎。除了消化性潰瘍這個主攻課題,還完成了腎上腺皮質激素、丙酸皋丸素苯丙酸諾龍甘草次酸氯喹對肝炎和肝硬化防治的探討等研究。又主持了廣東省3萬多例消化性潰瘍發病情況的調查和中南五省(區)20多萬次胃腸內鏡檢查的併發症調查。1979年以後,陳國禎被邀請先後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香港等地訪問考察和演講,在耄耋之年,以壯心不已的實際行動來為中國的衛生教育事業不斷奮鬥。

生平職務

曾任中山醫學院副院長、黨委委員、內科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消化疾病研究室主任、醫學教育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學位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二屆全國委員、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醫學科學評議組成員、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醫學專業編審委員會委員,多種醫學雜誌副主編或編委;曾任中華醫學會全國和廣東省的有關專業學會理事或主任委員;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五、六屆省人大常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