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生涯
70年代末,在唐長孺教授領導下,將科研重點轉向敦煌吐魯番文書與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相結合的研究方面。1975-85年在北京參加國家文物局"吐魯番文書整理小組"的工作,參與編纂出版了《吐魯番出土文書》錄文本1-10冊(主編唐長孺)。獲全國首屆古籍整理圖書一等獎;1999年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一等獎。
1983年參與編寫出版《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主編唐長孺);1990年又參與編纂出版《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二編》(主編唐長孺)。二書1992年獲國家教委會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特等獎;1995年獲國家教委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80年代以來,參加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歷史卷》詞條撰寫。同時參加了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組織的《敦煌學大辭典》編纂,為史地編委,撰寫了320餘條(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
1987-91年承擔、主持了國家教委博士點專項科研基金項目"敦煌吐魯番學中的史地研究。"完成史地研究論文13篇,出版了《斯坦因所獲吐魯番文書研究》(1994年武漢大學學術叢書),1995年獲國家教委第二屆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一等獎;1998年獲國家教委第二屆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995年4月主編出版了《民族融合締造中華-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與香港中文大學劉建明合作主編出版了《(全唐文)職官叢考》(武漢大學出版社)。10月編撰出版《日本寧彩美術館藏吐魯番文書》(圖文對照本﹒文物出版社),2001年10月獲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
80年代以來,利用新出土的地下文獻與傳統史籍相結合、研究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新問題,發表了專題學術論文90篇。並將研究成果實時融匯於教學中,先後多次開設"中國古代史"、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唐代經濟史"、"敦煌吐魯番概論"、"隋唐史專題"、"吐魯番文書研究"等課程。培養了多批碩士、博士。1995年被武漢大學評為"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80年代以來,先後還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蘭州大學、內蒙古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做過學術講座、交流或講演,經常參與專業性的國際學術交流和會議。
研究方向
主編《〈全唐文〉職官叢考》《吐魯番文書總目·日本收藏卷》《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出土漢文佛教典籍》,參與編纂《吐魯番出土文書》《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中國大百科全書·歷史卷》《敦煌學大辭典》等工作外,還撰著出版了《斯坦因所獲吐魯番文書研究》《日本寧樂美術館藏吐魯番文書》《唐代的經濟社會》《敦煌學史事新證》《吐魯番出土唐代文獻編年》《論吐魯番學》《陳國燦吐魯番敦煌出土文獻史事論集》等學術專著,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等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
人物榮譽
相關成果先後獲得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國家教委首屆全國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二等獎、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在中外學界產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為推動我國敦煌吐魯番學的發展,尤其是吐魯番學的創建與繁榮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學術講座
《談吐魯番學研究》
先後多次開設“中國古代史”、 “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史”、“唐代經濟史”、“敦煌吐魯番文書概論”、“隋唐史專題”、“吐魯番文書研究”等課程,長期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培養了一大批本科生和多批碩士、博士生,1995年被評為武漢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他注重科研與教學有機結合,授課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極富親和力與感染力,深受歷屆廣大學生好評。
人物觀點
陳教授從“學者為己”—— 學習是成人之道、“敏而好學”—— 學習是一種人生態度、“學無常師”——學習是不斷探索的過程三方面為學生們闡述了孔子的學習觀。他認為“學者為己”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和出發點,“敏而好學”則是發自內心的人生追求,而溫故知新,學思結合,學而習之則是“學無常師”的基本要求。
火焰山下的古代文明與吐魯番學研究
對新世紀吐魯番學發展的展望
吐魯番歷史上的四個千年
吐魯番文書在解放前的出土及其研究概況
中國吐魯番文書的研究進展與展望
《吐魯番出土文書》簡介
吐魯番出土文書的整理、分類與定名
略論敦煌吐魯番文獻研究中的史學斷代問題
從敦煌吐魯番學看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
敦煌吐魯番文書與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研究
吐魯番出土漢文文書與唐史研究
略論吐魯番出土文書與中國古代史研究的關係
略論日本大谷文書與吐魯番新出墓葬文書之關聯
中、英、日、美、德各國所藏吐魯番文書相互之間的關聯
東訪吐魯番文書紀要
美國普林斯頓所藏幾件吐魯番出土文書跋
遼寧省檔案館藏吐魯番文書考釋
《俄藏敦煌文獻》中吐魯番出土的唐代文書
略論吐魯番出土的敦煌文書
鄯善新發現的一批唐代文書
吐魯番出土文獻研究的新進展
漫捲簾衣延草色 欲回春氣人書叢
——對唐長孺師研究出土文獻方法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