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元暉

陳元暉

陳元暉(Chen Yuan Hui ,1913年9月18日—1995年10月3日)中國現代心理學家。1913年9月18日生於福建省福清縣。曾就讀與南京中央大學,1940年赴延安,任《中國青年》雜誌編輯和中央研究院教育研究室研究員。1949年起歷任哈爾濱大學副教務長、教育系主任、教授、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館長、教育系主任,中央教育可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研究生院哲學系教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首任會長、教育心理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心理學報》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卷》副主編兼教育心理學分卷主編。

基本信息

經歷

他進入大學後,在抗日愛國思想激勵下,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南京市學生救國會,從事地下革命活動。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央大學遷往重慶,1938年5月毅然參加中國共產黨,鄭重選擇了人生的方向。1939年任黨支部書記,畢業前夕,在中央大學有的進步同學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逮捕,黨組織為防不測,通知陳元暉去延安。

陳元暉於1940年到達革命聖地延安後,先被分配到青年工作委員會宣傳部,編輯《中國青年》雜誌。不久專任《中國青年運動史》編輯。1941年延安成立中央研究院,組織決定他到中央研究院的教育研究室從事研究工作。1942年中央黨校成立,中央研究院改為中央黨校第三部。陳元暉隨之在中央黨校第三部第五支部學習與研究。

1945年抗戰勝利後,陳元暉隨黨校校部隊伍轉赴東北,1946年11月抵達哈爾濱,被分配到東北行政委員會教育委員會任秘書,1947年成立哈爾濱大學,車向忱校長調陳元暉任副教務長併兼任教育系主任和實驗國小校長。他親自給教育系學生講授教育學課。

1949年,陳元暉調入東北師範大學前身東北大學,任教育問題研究室副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在研究室工作期間,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教育學理論,整理中國教育史資料,為後來教育系的建立和教材建設創造了條件。

1951年,東北師大成立教育系,陳元暉任系主任。在籌建過程中他提出:“先辦好中學,才能辦好大學的教育系。”校長採納了他的意見,先任命他為附中校長,全面負責附中的籌建工作。在附中教師隊伍建設中,他十分重視教育理論的學習,他曾提出:“附中教師應當是教育家,不要做教書匠。”要求教師既要有先進教育理論指導,又要有創造精神。他曾多次為全校教師和幹部做學習輔導報告。為附中後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因此,在他80壽辰時附中師生送給他的條幅寫道:“創建附中,功在百世”。在創建教育系的過程中,同樣體現著他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有先進教育理論的引導,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建立。在當時條件下,首先組織老教師學習新的教育思想,同時著力選拔與培養青年教師。為此,他親自主講教育學課。積極創辦研究生班,為補充青年教師創造條件。在研究生班和本科的教學中,都特別重視基礎學科,在教育學科的學習中,要求首先學好教育學、心理學和教育史的理論和相關知識。基礎科學好了,其它課程才能學好。在教學與學習中,強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繼承與創新相統一。倡導科學、嚴謹的教風與學風。為東北師大教育系的創立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陳元暉於1954年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任教育編輯室主任。中央教育研究所成立後,參加教育史組研究。1961年成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機構,他任教育組組長,主編《中國現代教育史》。1964年,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研究員。“文革”期間,被扣上“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1970年,也曾到河南信陽“五·七”幹校勞動改造,1971年返京。1981年,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教育)評議組成員。1982年,主持籌建中國社會心理學會,任第一任會長,兼任《社會心理研究》主編。1983年,國務院批准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同年離休後,以更高的熱情,一面從事學術研究,一面培養博士生。

陳元暉同志於1995年10月3日,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論著

著有《實用主義教育學批判》、《論馮特》、《中國現代教育史》等。

陳元暉是心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他倡議建立心理人類學分支學科,對古今人物的記憶、思維、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動的異同進行比較研究,並探索其在表現上的歷史發展線索。重視社會心理學在人類學上的套用。主要論著有:《實用主義教育學批判》(1956)、《皮亞傑論兒童的邏輯思維》(1960)、《心理學的方法學》(1960)、《馬赫主義批判》(1963)、《近代資產階級的社會心理學》(1965)、《論馮特》(1979)、《中國現代教育史》(1979)、《王國維與叔本華哲學》(1981)、《中國古代的書院制度》(1981)、《社會心理學叢書》(主編,1985)、《中國教育學史遺稿》(2001年出版)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