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詩的首聯寫初春之景,雪梅初暖,柳色淡綠;頷聯點明游寺活動,同時表達對惠上人的稱揚;頸聯寫詩人參偈聽經後的感受;尾聯寫因受佛法洗滌,詩人塵俗之心應覺悟,但詩人因思鄉之情、客子之愁,內心難以平靜,也就難以真正覺悟,表現了詩人塵俗的煩惱憂愁和對清淨佛界的嚮往之情。全詩用典頗多,語句通體對仗,細密嚴謹。

作品原文

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

帶雪梅初暖,含煙柳尚青。

來窺童子偈 ,得聽法王經 。

會理知無我 ,觀空厭有形 。

迷心應覺悟 ,客思未遑寧 。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姚使君:未詳。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惠上人:未詳。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2.童子:經中嘗稱菩薩為童子,一因菩薩是法王真子,二因無淫慾之念,如世之童子。偈(jì):又作伽陀、偈陀,意譯偈頌、頌。系與詩之形式相同。一般以四句為一偈。

3.法王:佛與法自在,稱曰法王。《法華經·譬喻品》曰:“我為法王,於法自在。”

4.無我:我為“常一之體,有主宰之用“。但人身五蘊之假和合,無常一之我體;法者因緣生,也無常一之我體,故無人我,無法我。

5.觀空:此處指”析空觀“,於五音等法,觀查分析,離其著心。

6.迷心:迷惑之心。

7.未遑寧:謂沒有閒暇安息。遑,閒暇。

白話譯文

梅花還帶著雪,剛剛有些暖意,煙柳也才發青。

陪著姚使君來聽童子的頌歌,佛家的經書。

領會了佛理才知道我是虛無的,領悟了空也就厭惡實體了。

我迷惑的心應當覺悟,遊子的思緒卻還沒有平和下來。

創作背景

此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已不可考。孟浩然一生的交遊頗多,僧人為其重要的交遊對象之一,他也喜好登游各種佛寺禪居。這首詩就是他陪著一位姚姓州郡長官一起拜訪一位禪師後所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全詩從惠上人房梅暖帶雪,柳青含煙領起,然後談佛說禪,涉入覺路,是為孟浩然佛詩中別具一格的述理之作。

“帶雪梅初暖,含煙柳尚青”,首聯以工穩的對仗將優雅清寒的早春景色描寫得淋漓盡致,精確的描寫使“雪梅”、“煙柳”頓現眼前。

頷聯“來窺童子偈,得聽法王經”點明游寺主題。同時也以梵行猶如童子,深得法王經旨來表示對惠上人的讚嘆。

“會理知無我,觀空厭有形”,頸聯兩句寫出了詩人參偈聽經後的感受。領會了佛理,就知道了“無我”的妙義。《止觀》卷七云:“為無智慧故,計言有我。以慧觀之,實無有我。我在何處,頭足支節,一一諦觀,了不見我。”通過“析空觀”,離開對五蘊所合之“我”的執著,自然對有形的物質之軀產生厭離心。

“迷心應覺悟,客思未遑寧”,經此一番領會觀察,詩人表達了對覺悟的期盼,但又因客思難平,而顯出淡淡的尷尬愁緒。雖然不能全然離塵入佛,但還是清晰的表明了詩人對清靜佛門的嚮往之情。

名家點評

元·方回《瀛奎律髓》:浩然於佛法,亦深有所得。此篇五六語明白無礙。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陽市)人。早年隱居家鄉鹿門山讀書。40歲入京求仕,欲為世用,卻落第而歸。張九齡罷相後任荊州長史時,召孟浩然當過一段時間的幕僚,不久病疽而死。孟浩然“才名日高,竟淪明代,終身白衣”,不得不在隱居、漫遊中消耗歲月。所以孟浩然的詩多半寫求官不成的失意情緒,和幽靜美麗的山水田園風光,反映現實生活不夠廣泛;但風格自然流暢,意境清遠淡雅。他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作家,與王維齊名,世稱“王孟”。有《孟浩然集》。存詩二百餘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