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2月,敵人對陝甘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陝甘紅26軍第42師轉至外線打擊敵人,經三道川、西華池等30餘次戰鬥,殲敵3000餘人,勝利粉碎敵人的“圍剿”,鞏固和擴大了南梁根據地。3月,敵第86師會同當地民團對陝北蘇區發動第一次“圍剿”。陝北黨組織將分散的游擊隊組織起來,成立統一的陝北游擊隊總指揮部,由軍事特派員謝子長兼任總指揮,郭洪濤任政治委員,開展游擊戰,打擊敵人,並襲占安定縣城。隨後,陝甘蘇區紅42師一部北上,同陝北游擊隊協同作戰,經井務塌、張家圪台等戰鬥,至8月底,殲敵3000餘人,敵人對陝北蘇區的第一次“圍剿”被粉碎。陝甘邊和陝北省蘇維埃政府相繼成立,習仲勛、馬明方分任主席,並在陝北蘇區組建了紅27軍第84師。
1934年10月起,蔣介石調集陝、甘、寧、晉4省軍閥部隊4萬餘人,準備以陝北蘇區為重點發動第二次“圍剿”。中共陝甘邊和陝北特委決定集中主要兵力在陝北地區作戰。1935年4月下旬,敵人開始進攻。紅42師與紅84師在安定縣境會師後,成立了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劉志丹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吳岱峰任軍事委員會委員兼參謀長。紅軍在前敵總指揮部領導下,與游擊隊、赤衛軍和人民民眾密切配合,經兩個多月作戰,先後占領安定、延長、延川、安塞、靖邊、保全等縣城,殲敵3000人,粉碎敵人的第二次“圍剿”,陝甘邊和陝北蘇區連成一片。
相關詞條
-
陝甘蘇區反“圍剿”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在陝西北部和甘肅東部地區,粉碎國民黨軍三次“圍剿”的作戰。
陝甘蘇區反“圍剿”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
陝甘邊革命根據地是二十世紀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吳岱峰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1934年1月在華池縣南梁創立的山區革命根據地。它以慶陽市華池縣南梁鄉(...
簡介 創建經過 七月決議 發展壯大 系列鬥爭 -
反“圍剿”鬥爭
反“圍剿”鬥爭指的是1930年冬,中國共產黨六屆三中全會後,皖西地區黨組織積極糾正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而蔣、閻、馮軍閥混戰蔣介石獲勝,使蔣介石有...
基本簡介 五次鬥爭 歷史意義 左傾錯誤 十六字方針 -
中共五次反“圍剿”
中共五次反“圍剿”是發生於1930年冬的一次戰役,是在糾正李立三“左”傾冒險主義錯誤之後進行的。
歷史背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
西北革命根據地[陝甘邊和陝北革命根據地合併創建的根據地]
西北革命根據地(1935年2月成立)是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由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北革命根據地合併創建的。 創建初期它北靠長城、南至渭北平原,西倚六盤山麓,...
情況簡介 功績 後世影響 -
陝甘蘇區
陝甘蘇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甘肅兩省邊界和陝西省北部地區,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區域。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謝子長、劉志丹...
歷史背景 主要人物 創立過程 -
陝甘邊蘇維埃政府
1931年開始,以劉志丹、謝子長為代表的共產黨人,經過艱苦鬥爭,逐步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革命根據地。1934年11月7日,成立了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和...
陝甘邊蘇維埃政府簡介 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成立 陝甘邊蘇維埃政府歷程 -
西北革命根據地
西北革命根據地(1935年2月成立)是在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由陝甘邊革命根據地和陝北革命根據地合併創建的。創建初期它北靠長城、南至渭北平原,西倚六盤山麓,東...
-
革命根據地
在某些地區(如北嶽區、太行山、山東)有了革命的武裝、革命的政權、革命的民眾組織、革命的政黨——共產黨(而且前面的三種組織都在共產黨領導之下),這四種組織...
定義 歷史背景 井岡山 沂蒙 戰略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