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樂寺

陀樂寺

陀樂寺位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境內,由金剛手菩薩化身旦珍諾日大師於1916年創建。 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2004年,陀樂寺在阿旺嘉措金剛上師的主持下,開始重建。陀樂寺嚴格戒法,吸引越來越多的僧人加入。此處雖然是格魯派寺院,但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覺囊派等各派別的僧眾也紛紛聚集到此處修學,大家相互切磋,和睦相處。關於寺院的緣起,歷代聖者們有很多授記。前西藏攝政王熱振活佛於1935年4月15日在布達拉宮飲用優酪乳後把瓷碗裡外翻轉並授記:陀樂寺將是與西藏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鼎足齊名的藏傳佛教文化聖地,為十方信眾依怙之地,極盛時期僧眾將達5500人,並將僧帽與閻羅法王肩帔留以佐證。陀樂寺僧才培養注重經綸學習與實修相結合。擁有完備的顯密辯經院。現在陀樂寺常住僧眾500多人,宗風嚴謹,戒律清淨,吸引著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覺囊派等各派別的僧眾也紛紛聚集到此處修學。

介紹

蓮台之上的陀樂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境內,陀樂寺四周群山環抱,而寺院則正坐落在中間隆起如蓮台之山上,宛若佛掌托起的瑰寶,鑲嵌在群山碧水之間。寺院南鄰茫拉河,茫拉河自南向北蜿蜒流淌;北瀕黃河,黃河水由西向東滾滾流過。寺院東北還有三處聖湖。

陀樂寺由金剛手菩薩化身旦珍諾日大師於1916年創建。大師為了建寺念誦“六字真言”六億遍,並念《吉祥經》加持寺院住址。1927年大師圓寂,往生成為香巴拉淨土第21世法王,名號無滅法王。直至今日,寺院僧眾及所屬信眾一直得到法王不斷加持。

2004年,陀樂寺在阿旺嘉措金剛上師的主持下,開始重建。陀樂寺嚴格戒法,吸引越來越多的僧人加入。此處雖然是格魯派寺院,但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覺囊派等各派別的僧眾也紛紛聚集到此處修學,大家相互切磋,和睦相處。

關於寺院的緣起,歷代聖者們有很多授記。前西藏攝政王熱振活佛於1935年4月15日在布達拉宮飲用優酪乳後把瓷碗裡外翻轉並授記:陀樂寺將是與西藏甘丹寺、哲蚌寺和色拉寺鼎足齊名的藏傳佛教文化聖地,為十方信眾依怙之地,極盛時期僧眾將達5500人,並將僧帽與閻羅法王肩帔留以佐證。

藏漢融合的陀樂寺

陀樂寺現在所在的地方叫加日崗(漢語意思為漢人集中的地方),地方的緣起即是寓意藏漢融合。

陀樂寺1916年開始建寺的時候,供養寺院的善款是由藏漢兩地信眾籌集的。當時,建陀樂寺的有五個村,藏民有200多家,漢人有400多家,近700家藏漢兩地信眾一起建起了陀樂寺。“文革”期間,陀樂寺被毀壞。1981年依根活佛將建在黃河邊的陀樂寺搬遷到現在的位置。當年重建陀樂寺的時候,也是藏漢兩地信眾一起供養重建。阿旺嘉措金剛上師2004年開始重建陀樂寺大雄寶殿、護法殿、尊勝幢等,依然是藏漢兩地信眾一起供養建造。因為這個緣起,陀樂寺很多方面都體現了藏漢融合的特點。

陀樂寺的大雄寶殿及護法殿的建築充分體現了藏漢文化的圓融及和諧。比如大雄寶殿的石柱和龍柱,代表了漢文化;寺院門口的彌勒佛和辯經院裡的唐卡上的濟公活佛、玄奘法師,達摩祖師,大雄寶殿歷代漢式十六羅漢,都和諧地體現了漢顯佛教文化。同時,藏經閣內珍存有弘一法師全集。

陀樂寺開光時由藏傳、漢傳、南傳的高僧一起開光;每年的國泰民安祈福法會-----埋寶瓶法會,更是藏漢兩地信眾的大團聚盛會。信眾們一起祈禱世界和平,國土安寧,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政通人和。體現了藏漢一家,和諧共處。

珍藏佛寶的陀樂寺

寺院地處空行佛母聖地,這一帶歷來多有空行母與得道高僧化度事跡和往來行蹤。因此,寺院每月十日和二十五日都會進行空行佛母會供。此處僧俗信眾去世後往生空行佛母淨土和極樂世界的不勝枚舉。

在陀樂寺內藏有很多神奇的佛像和唐卡。有三尊藏有宗喀巴大師肉身舍利的宗喀巴大師佛像,有一尊面部表情經常變化的寺院護法神旦尖護法神像。

陀樂寺大雄寶殿內供奉著極其殊勝的甘露文殊、藥師佛、髒卡巴大師等九尊佛菩薩像,每年佛身多次通體溢出甘露。還供奉著十六羅漢和二十一尊度母。護法殿里供奉著護法神旦尖多傑樂巴;寺院的西側,矗立著八大佛塔;密宗院,是陀樂寺僧人們修學密宗之地。密宗院裡面有一尊觀音像,約有兩尺高,這個觀音像裡面裝藏著釋迦牟尼佛成佛時菩提樹下的一根樹枝-----“金剛樹枝”。

佛經:陀樂寺珍藏有金卷《般若經》、賈曹傑(宗喀巴大師兩大弟子之一)親手抄寫的幾章佛經、阿旺嘉措金剛上師家族傳承的金字《大般若經》

舍利:陀樂寺珍藏有釋迦牟尼佛舍利、無著菩薩骨舍利、目犍連尊者骨舍利、等稀世珍藏。

珍寶:文殊寶石

唐卡:陀樂寺所有壁畫均為寺院喇嘛親筆所畫,寺院內唐卡都是最有名望的唐卡畫師親筆所繪,堪稱藏傳佛教文化瑰寶。

甘露丸:陀樂寺甘露丸是收集陀樂寺佛像所降甘露、眾多藏藥及上師加持物合和而成。並經全寺喇嘛日夜誦經加持。所有前來陀樂寺朝拜的信眾無論貧富貴賤,都可以請到甘露丸。

培養僧才的陀樂寺:

陀樂寺僧才培養注重經綸學習與實修相結合。現在陀樂寺常住僧眾500多人,還有很多來往僧人。自1994年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主持寺院以來,上師不辭勞累講授五部大論、三士道、密宗四續等。僧團日日誦經、辯論、實修。現上師已栽培出多批年青的佛學格西(佛學博士學位)。上師諄諄善導,僧團刻苦學修,僧眾才華橫益。如今,寺院僧眾聞思修、講辯著皆呈現興隆昌盛之氣象。自2002年以來,寺院每年在與青海拉加大寺和石藏大寺共同主辦的“安多大法會”及海南州舉辦的“辯經法會”上,均獲第一名稱號,嬴得了高僧大德及社會各界人事的高度讚揚。

陀樂寺現今已從喇嘛中培養出30多名講經法師,並吸引俱德僧寶,擔任陀樂寺講師。在修行方面,寺院僧眾一直堅持每年三個月的閉關修行。寺院僧眾質樸善良,清淨莊嚴,品德高尚,舉止文雅。他們不畏艱辛,精勤思修,莊嚴持戒。

教育特點

1.課程學習:五部大論

2.修行學習: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二次第,菩薩道修行等等

3.教育學習:阿旺嘉措金剛上師每周親自給出家人宣講愛國愛教愛民,講解做人的道理、四無量心、發菩提心、出家戒律、六般若蜜多等等教育。

管理特點

1.陀樂寺設管理委員會,下設分管學習、戒律、建設、水電、維修、衛生、財務等十幾個部門,各司其職,使得寺院管理的井井有條。

2.寺規方面:阿旺嘉措金剛上師親自製定了寺規,內容包括出家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抽菸,不飲酒,不挑撥離間,不惡口,不貪慾,不嗔恨,不執邪見,尊敬父母,遵紀守法等。重點強調了藏漢圓融,普渡眾生。

3.統一學習,統一用餐。陀樂寺在學習上,制定整體的教學計畫,分班分層次授課,嚴格篩選師資(陀樂寺老師的基本條件:戒律清淨,佛法圓滿理解,傳承清淨,有慈悲心,愛國愛教愛民);陀樂寺由阿旺嘉措金剛上師供養僧人統一用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