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蘇衛

阿蘇衛

阿蘇衛,地名,位於北京北部昌平區,臨近北六環。公交945、643、51路在此村有站點。

基本信息

阿蘇衛

阿蘇原來叫“阿速”(清代改稱“阿蘇”),蒙古語“守衛”之意。阿速衛是皇宮中親軍的組織名稱。元至元九年(1272),初立阿速拔都達魯花赤。二十三年改立左右阿速衛親軍都指揮使司,統領本衛親軍宿衛、警戒。隸屬於樞密院,下轄行軍千戶所、把門千戶、百戶和門尉等。其主官有達魯花赤,左、右阿速衛親軍都指揮使,正三品,副都指揮使,從三品。所屬有僉事、經歷、知事、鎮撫、照磨、千戶、百戶、本投下達魯花赤、長官、副長官、儒學教授等官。

由此可以推算此地應是衛戍京畿軍事重地。

阿蘇衛垃圾填埋場

阿蘇衛垃圾填埋場從1986年開始修建,1994年投入運營,占地26公頃,位於北京市西北郊。阿蘇衛填埋場原來只負責處理北京市東城區和西城區的垃圾,每天處理1200噸。但後來每天處理垃圾量達到3500噸,這些垃圾包括來自朝陽區、順義區和昌平區的商業垃圾。

垃圾填埋場緊鄰二德莊、阿蘇衛、百善、牛房圈四村。十多年來,每到夏季惡臭無比,附近村民深受影響。2000年,垃圾填埋引起的矛盾終於激發了。忍無可忍的二德莊村民在這一年前後七次攔截通往垃圾填埋場的各種車輛。這一年的截車事件驚動了北京市環境管理局領導。

2009年,阿蘇衛垃圾焚燒廠建設項目納入到市政府“摺子工程”里,附近四村將會被搬遷,然而,這一對附近四村村民來說無異於天大的好訊息,卻被奧北別墅區的業主們一次次打破,附近別墅區居民認為,阿蘇衛垃圾焚燒廠工程上馬並沒有廣泛徵求民意,這與最近國家相關部門的政策精神相違背。他們的反建言論,讓村民們的搬遷希望一次次落空,不僅如此,村民們還經常在無知的情況下被奧北業主代表,被奧北業主發言。現在有關此事,充斥網路的以附近居民自居的大多數也都是奧北那些住別墅的有錢人,而真正深受垃圾場十多年摧殘的村民們,卻並沒有發言的機會,也並沒有多少人去關注他們這些最該被關注的人。

阿蘇衛也因此事而揚名國內。

早在去年年底,就傳出阿蘇衛垃圾處理循環經濟園要啟動建設的訊息。同時,昌平區市政市容委、百善鎮政府、小湯山鎮政府等相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了《阿蘇衛垃圾處理循環經濟園村莊搬遷實施方案》,並發到村民手中。  根據該方案,由於建設產業園,昌平將整體搬遷4個村莊,包括百善鎮二德莊村、牛房圈村、百善村、小湯山鎮阿蘇衛村。整個搬遷安置工作計畫在2012年6月前完成,回遷房將在2012年4月前完工。

同時,按照檔案,阿蘇衛垃圾處理循環經濟園位於百善鎮和小湯山鎮交界處,採用焚燒、堆肥、填埋等多種工藝處理垃圾。總占地面積約265公頃,設計日處理垃圾7000噸。由核心區、控制區、產業區3部分組成。

但據附近四村村民所言,目前此事尚無任何實質進展,之前所說的村莊搬遷也沒了下文。截至目前,官方沒有召集村民開會討論或就此事發表過任何意見。搬遷問題不了了之,據傳言是搬遷的新址一直沒批下來。同時,產業園建設也毫無動靜。與之前一樣的是,村裡的臭味一直飄散,村民在家根本不敢打開窗戶。附近居民表示希望能與政府溝通,希望能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但一直沒有負責人願露面與大家交流。此次公布的檔案,村民們早已獲悉,但沒有人來徵求意見,這與環保部的政策精神相違背。

村民們表示都希望自己能參與其中,希望自己的意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

阿蘇衛綜合垃圾場或啟動建設

2011年12月28日,昌平區舉行“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周邊村莊搬遷安置房項目奠基儀式,此舉標誌著“阿蘇衛循環經濟園”項目正式啟動。 據了解,阿蘇衛循環經濟園建設主要涉及昌平區的4個村莊,分別是小湯山鎮的阿蘇衛村,百善鎮的二德莊村、牛房圈村和百善村。為了讓4個村的村民早日搬進新居,昌平區分別選擇在小湯山鎮小湯山村銀街南路東側、百善鎮東沙屯村為村民安置新家。同時,同步安置回遷樓選址的東沙屯村村民上樓,實際共涉及5個村、1萬餘人的回遷安置。安置房總占地面積50餘公頃,總建築面積70餘萬平方米,計畫2-3年完成。 “我們阿蘇衛要搬遷了,這是我們全體村民盼望已久的事情,村民們都希望早日搬遷上樓。”小湯山鎮阿蘇衛村黨支部書記劉長啟說。

阿蘇衛 阿蘇衛

據阿蘇衛某村民講:“希望這回是真的,我們已經受夠臭氣熏天的日子了,真想快點遠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