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沿革
研製背景
印度曾為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後仍大量接受英國各方面的援助。1961年,印度和英國維克斯公司簽約,由後者設計一款印度專用坦克。維克斯在英國製造樣車,供應90輛生產型坦克,並在印度馬德里附近的阿瓦迪市建造一家新的坦克生產廠,生產後續坦克。印度稱由維克斯設計的這種坦克為Vijayanta或Victorious。即勝利主戰坦克。1963年,勝利式坦克開始生產。1971年,印巴第三次戰爭爆發。印度對勝利式坦克的表現並不太滿意,同時也對自己的生產能力很有自信,於1972年提出要自行研製和生產一種先進的新型坦克。同年8月,印度戰車研究發展局(CVRDE)開始預研新型坦克。1973年5月中旬,時任印度國防部長拉姆斯沃默·文卡塔拉曼在印度議會上作證說,印度將自行研製一種稱為“印度豹”(Chetak)的新型主戰坦克 。
該坦克起初也叫MBT-80坦克,1985年才定名為阿瓊(Arjun)式主戰坦克。1974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了“印度豹”計畫立項,項目資金款達1.55億盧比 (時價1美元約等於43盧比,約合360萬美元)。這個數額在當時的印度可算是一個天文數字。新型主戰坦克設計指標為:戰鬥全重50噸,120毫米線膛炮和高性能彈藥、先進火控、大功率發動機和高效傳動系統、複合裝甲,均要求國產;且性能要求全面超越德國當時正在研製的豹2主戰坦克 。
研製過程
1974年3月,印度政府正式批准了阿瓊的研製計畫,並為該項目進行了第一次撥款。原計畫在1983年12月前完成第一輛樣車,以後按每月一輛的速度再生產出12輛樣車,但是由於技術問題困難重重,實際研製進度落後於計畫,到1984年3月,才製成了首批兩輛樣車並在次年3月迫不及待地將其首次公開展出。但該項目進度並未因此而走上軌道。印度由於技術力量相對薄弱,只好藉助外國的力量,結果造成坦克的各子系統之間難以匹配。
1988年8月,印度對阿瓊進行了第一次廣泛的技術試驗,結果發現了很多嚴重的技術問題。到1991年年底的時候,印度陸軍對阿瓊的缺陷實在放不下心,曾要求放棄這個項目,但沒有獲得政府批准,使該計畫得以繼續進行。然而在1994年和1995年的試驗中,嬌貴的阿瓊仍無法滿足已經降低的使用要求和戰術技術指標。在軍方的試驗報告中,阿瓊坦克竟被判定為“不適宜上戰場”,印度媒體則把阿瓊由“主戰坦克”戲稱為“主敗坦克”。而禍不單行的是,1996年用於部隊試驗的該型坦克又遭嚴重損壞,這引起了印度一些陸軍軍官的不滿。他們公開稱阿瓊是“白象”,即“無用的累贅東西”。
儘管如此,印度政府仍然對該項目進行了總結性回顧,決定繼續撥款支持研製,並再次撥款。此時,印度轉向請以製造“豹”2坦克而聞名的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出手相助。阿瓊的炮塔設計接近德國“豹”2坦克,形狀方正,採用平直裝甲。據稱,印度還為阿瓊專門研製了一種新型裝甲,號稱性能直逼英國“喬巴姆”裝甲。為了提高坦克的作戰性能,印度研製部門為阿瓊加裝了許多國外裝備,導致坦克一再“增肥”,全重達到58噸的設計極限,不但超過印度大部分公路和橋樑的承重標準,寬度也超過印度鐵路貨物寬度的限制。
印度軍方預期,阿瓊坦克的主要作戰地域是西部沙漠地帶。因此,坦克的機動能力至關重要。印度原本想用國內製造的12缸風冷柴油發動機,結果產品研製了10餘年無法過關。阿瓊只好換上德國MTU公司製造的柴油發動機。由於訂貨時沒有提出在印度使用的特定條件,造成發動機使用問題。儘管廠商宣稱產品性能優異,但1988年7月阿瓊進行沙漠試車時,德國發動機也出現故障。
1999年3月印度政府決定撥款4.25億美元用於生產124輛阿瓊MK1坦克(每輛單價235萬美元),在2003年前裝備2-3個坦克團。然而由於種種原因,這項計畫又未能按時執行,一直拖到2000年9月底,瓦傑帕伊政府才宣布阿瓊MK1正式投產。根據印度戰車研究發展局預測,每輛坦克單價高達470萬美元。而且這些估價還沒有包括阿瓊服役後在彈藥、備件和保障方面的費用,其項目總投資為35億美元 。
量產交付
儘管研發進程一再拖延,但是阿瓊主戰坦克已經耗費大量資金與時間,迫於壓力印度陸軍還是在2000年3月宣布斥資1760億盧比購買124輛生產型的阿瓊主戰坦克,估算每輛單價為235萬美元,由阿瓦迪(Avadi)公司生產。 原定從2001年起交付坦克,但是實際上,阿瓊坦克還有許多問題始終無法有效解決:在技術上,原本阿瓊坦克無法滿足印度陸軍堅持要求的涉水性能指標;生產作業也發生問題,由於阿瓊的開發測試拖延太久,原本預量產型的組件生產供應體系多發生變更,需要重新建立。開發延誤、重組生產體系與通貨膨脹,導致阿瓊的單價比原訂上漲一倍,成為470萬美元。2004年8月7日,第一輛生產型阿瓊MK1交付印度 。
技術特點
總體布置
阿瓊主戰坦克採用常規炮塔式結構型式,有4名乘員,武器安裝在炮塔上,動力裝置在車體後部。該坦克的設計適合在印度次大陸炎熱而又潮濕的氣候條件下使用,在仔細研究了1965-1971年的印巴戰爭的實戰經驗的基礎上,採用了許多非常規的解決方案。
印度研製方對德國動力傳動裝置(MTU柴油發動機和倫克傳動裝置)作重大改進,以滿足印度的需求,並與阿瓊坦克總的設計思想相一致。特別是,為了避免過熱和熄火,發動機功率已被降低了。這是在發現印度陸軍中服役的英國和俄羅斯設計的坦克在外部溫度超過+50度時發動機就過熱或熄火之後才採納的。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西部沙漠地區夏天的氣候條件非常惡劣,中午陰涼處氣溫也高達+52度。同樣,倫克傳動裝置也得到改進,傳遞均衡的動力,使坦克能夠爬過大於35度的坡道(即超過77%)現代其他坦克,如T-80、“豹”2或M1“艾布拉姆斯”的爬坡度都是60%),這一點對於坦克越過沙丘來說是必要的。.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局在最佳化設計戰鬥室和駕駛室時還分析了印度部隊的人體測量數據。所有操縱和控制裝置都在普通印度士兵的方便觸及範圍之內,印度士兵通常較歐洲或美國同行矮小和瘦弱。阿瓊主戰坦克車長10.194米(炮向前),車寬3. 847米,車高至炮塔頂高2. 32米,車底距地高450毫米。它能越過2. 43米寬的壕溝,涉過1. 4米深的水溝和河床,這有助於阿瓊坦克突破在旁遮普河邊小道和在印度西部邊境地區的“溝堤”防禦 。
動力裝置
阿瓊主戰坦克起初準備採用燃氣輪機,但後改用1103kW(1500馬力)12缸風冷可變壓縮比柴油機 。6輛樣車上裝的是聯邦德國MTU公司的MTU838KA501型10缸V-900水冷渦輪增壓柴油機,最大功率1400馬力(1029kW),其單位功率為24馬力/噸 。但因為訂貨時沒有提出在印度使用的特定條件,造成使用問題。印度試圖使發動機生產國產化,而國產發動機難以達到陸軍要求的1029kW(1400馬力)的標準,這是阿瓊坦克研製計畫一拖再拖的主要原因之一。
該坦克樣車裝有聯邦德國ZF公司製造的LSG3000型自動傳動裝置,採用液氣懸掛,並裝有巴巴原子研究中心(Bhabha Atomic Research Center)研製的三防裝置 。坦克的倫克傳動裝置帶有液力變矩器、機械閉鎖離合器和液力減速器的液力-機械變速箱,採用摩擦制動器,有4個前進檔和2個倒檔。發動機排煙度比印度裝甲部隊中其他坦克(包括T-72坦克)都低得多。其轉向機構為帶中央鏇轉裝置的雙半徑轉向機構,懸掛裝置為液氣式。這種液氣懸掛裝置使乘員的乘車環境變得非常舒適,能夠減少乘員的疲勞 。
武器裝備
阿瓊主戰坦克的主炮為1門120毫米線膛炮,採用電-液炮控系統 。火炮配用由印度火炸藥研究院(Explos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ment)研製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榴彈、破甲彈、碎甲彈和發煙彈。因為這些炮彈用該院研製的新型高能發射藥發射,所以彈丸初速較高,穿甲彈的穿甲性能較好 。該炮的射速為6發/分,阿瓊坦克能攜帶39發備用彈藥。其主炮的最大俯仰範圍為-90w-+200。其鋼製炮管採用了電渣精煉和自緊工藝,能經受住較高的膛壓,並且還安裝有抽菸裝置和熱護套。
輔助武器包括1挺用來對付步兵的7. 62毫米TK715A型並列機槍和1挺同軸安裝的用於防空和打擊地面目標的HCB型12. 7毫米高射機槍 ,炮塔兩側各裝1排電操縱的煙幕彈發射裝置 。
火控觀瞄
阿瓊主戰坦克由計算機控制的綜合火控系統,使火炮能夠實施晝夜穩定瞄準,確保火炮有一個很高的首發命中率,並且縮短了火炮射擊的反應時間。主炮穩定系統在高低向和水平向上都伺服於瞄準鏡,並且主炮的瞄準速度快而準確,因此可在行進間對運動目標進行射擊。
炮長瞄準鏡包括1具2倍倍率的晝用瞄準鏡、1具熱像瞄準鏡、1具雷射測距儀和1個為這三個通道共用的穩定鏡頭。共用的瞄準鏡頭反光鏡為雙向(高低向和水平向)穩定。夜視儀還為車長提供有1具夜視肘形瞄準鏡。車長有1具周視瞄準鏡(獨立於炮塔的鏇轉),用於全方位的戰場監視。由於在鏡頭反光鏡平台上安裝有雙軸陀螺,因此,其視野穩定。該瞄準鏡的放大倍率為2倍。阿瓊主戰坦克也裝備了最現代的火控計算機,用來處理耳軸傾斜、裝藥溫度、橫風/風速、氣溫、氣壓、坦克運動速度、火炮角度、身管磨損和跟蹤速度等由感測器輸入的數據,以確定火炮的射角 。
阿瓊主戰坦克的火控系統由印度巴拉特電子有限公司(Bharat Electronics Limited)研製,是在該公司為勝利式坦克研製的改進型坦克火控系統基礎上發展來的,由晝/夜熱像瞄準鏡、雷射測距儀、彈道計算機及各種感測器組成 。但這個火控系統儘管擁有當時還算先進的“獵-殲”能力,但它又是一個多國產品的大雜燴。中央處理器採用摩托羅拉的MC6800微處理器,熱成像儀來自法國,雷射測距儀、火炮控制組件又是英國多家的產品。巴拉特電子公司未能將這些先進部件成功整合,導致阿瓊的射擊精度不足,熱成像儀和雷射測距儀故障率太高 。
裝甲防護
阿瓊主戰坦克的防護系統是基於傳統的正面弧形裝甲的思想(±60度)而設計的。由於採用了新研製的“坎昌”(Kanchan)裝甲,阿瓊主戰坦克具備了全方位防護反坦克彈藥的能力,其防護水平可能要比早期坦克高得多。這尤其包括由計算機來設計和模擬、其裝配式炮塔的殼體採用輕而且緻密的“坎昌”裝甲,通過採用最佳傾度和和角度來仔細設計側壁的尺寸以及採用低矮的外形 。第一批阿瓊使用傳統鋼製裝甲,爾後則換裝印度防衛冶金實驗室(India Defense Metallurgical Laboratory)研發的複合裝甲,從德國方面的技術發展而成,其裝甲結構包含多種夾層(包括滾軋均質鋼板、鎳基合金、含有氧化鋁陶瓷/玻璃纖維等非金屬材料的“三明治”結構等)。炮塔後方主炮彈艙頂部設有泄壓板,萬一主炮炮彈被敵火誘爆,能將主要爆炸壓力導向上方,儘量減少對戰鬥室的波及。阿瓊配備印度巴哈巴核能研究中心(Bhabha Atomic Research Center)開發的全車加壓式核生化(NBC)防護系統,戰鬥艙與動力艙則配備印度開發的哈倫(Halon)自動滅火抑爆系統。阿瓊的車頭設有V字形擋水板,與蘇聯T-72坦克類似 。
國外部件
除已經提及的動力裝置以外,阿瓊主戰坦克所採用的其他主要外來部件如下:
1、火控系統計算機由西班牙伊諾薩公司(在休斯公司的許可證下)提供。相關技術將最終轉讓給印度國營BEL坦克電子設備公司,該公司將逐漸向生產全套系統方面過渡;
2、炮控系統將由德國FWM公司提供,該公司與印度BHEI公司簽訂有技術轉讓協定。一旦阿瓊主戰坦克有了足夠的訂單,使之在經濟上可行的話,那么,全套系統最終將在印度製造;
3、履帶橡膠墊由Clouth公司提供,履帶板及履帶銷則由迪爾公司提供。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局人士說,這些部件也將在印度生產,正在對各製造商進行評價以選擇一家國內供應商 。
性能數據
阿瓊主戰坦克(MK1 )參考數據:
乘員 | 4人 |
戰鬥全重 | 58.5噸 |
單位功率 | 17.61千瓦/噸 |
單位壓力 | 0.082MPa |
車長 | 10.194米 |
車寬 | 3.874米 |
車高 | 3.32米 |
車底距地高 | 0.45米 |
最大公路速度 | 72千米/小時 |
越野速度 | 40千米/小時 |
最大行程 | 450千米 |
油箱容積 | 1610升 |
過垂直牆高 | 0.8米 |
越壕寬 | 2.43米 |
最大爬坡度 | 38度 |
最大側傾坡度 | 22度 |
武器系統 | |
火炮 | 120毫米線膛炮 |
高射機槍 | 12.7毫米機槍 |
並列機槍 | 7.62毫米機槍 |
煙幕彈發射器 | 2x9具 |
攜彈量 | 120毫米炮彈39發、12.7毫米機槍彈1000發、7.62毫米機槍彈3000發 |
炮控設備 | 炮塔動力控制電動/手動 |
火炮俯仰角 | -10度~+20度 |
火炮穩定器 | 水平向,有;垂直向,有 |
動力系統 | |
發動機 | MTU838KA501水冷柴油發動機,在2500轉/分鐘時,輸出功率為1103千瓦(1400馬力) |
變速箱 | “倫克”液力機械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2倒擋 |
懸掛裝置 | 液氣懸掛 |
防護能力 | 裝甲“坎昌”複合裝甲 |
核、生、化防護 | 有 |
滅火抑爆裝置 | 有 |
服役動態
列裝服役
阿瓊主戰坦克研發歷經多個階段,經過廣泛野外測試。1983~1990年,CVRDE生產了12輛樣車,該批車輛測試里程超過2萬公里,發射彈藥1100發。1990~1995年,在用戶反饋基礎上,CVRDE又生產了15輛預生產型車,該批車輛測試里程超過7萬公里,發射彈藥8000發 。
法國《防務宇航》2009年5月26日報導,印度國產阿瓊主戰坦克在歷經長達35年的研發測試之後,最終裝備印度陸軍。印度陸軍2009年5月25日接收16輛阿瓊主戰坦克,另加2009年3月前接收的29輛,總計45輛,組建裝備國產阿瓊主戰坦克的首個裝甲團 。
車重困擾
印度陸軍首批採購了124輛阿瓊MK1主戰坦克,但自2015年中以來,由於技術和維修方面的問題,這批坦克中的相當一部分無法使用。因此,印度陸軍不願同意政府購買118輛改進型阿瓊MK2主戰坦克的決定,因為坦克重量達到了驚人的68.24噸。
2014年8月,印度國防部同意花費680億印度盧比(10億美元)購買118輛阿瓊MK2主戰坦克。與阿瓊1主戰坦克相比,該坦克進行了73項改進,其中包括19項重大改進。這些改進是根據印度陸軍在2011-2012年向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提出的建議進行的。但購買118輛阿瓊2主戰坦克還需要得到印度陸軍的認可。
在對2輛阿瓊2主戰坦克樣車進行了6000多個小時的沙漠試驗之後,印度陸軍希望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大幅降低主戰坦克的重量,同時還不能降低其增強的性能。但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認為,修改減重需要3~5年的時間,這會進一步延遲已經歷時43年之久的阿瓊主戰坦克發展計畫。
儘管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已經同意將阿瓊2主戰坦克的重量降低3~4噸,但印度陸軍認為,減重後,平台重量將為65噸左右,這仍然過於笨重,嚴重限制其部署的區域,而且由於不能成為構成印度陸軍進攻能力核心的3個打擊軍的裝備,這將使其作戰效能受到限制。軍事計畫人員稱,部署這樣一種重型主戰坦克,需要研製和引入新的機車和坦克運輸車來運送該坦克。這還需要印度聯邦政府花費更多資金加強印度北部和西部的道路和橋樑,以支持該坦克可能在戰時在該地區的部署。印度政府公布的一份審計報告稱,1個裝備有大約60輛阿瓊主戰坦克的坦克團還需要16輛運輸車和大約50名人員,才能保證其作戰機動性 。
技術落後
對於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說雪上加霜的是,印度國防議會委員會在2017年3月9日發布了一份報告披露,印度陸軍裝備阿瓊MK1的2個坦克團仍受到許多問題的困擾。
除了過於笨重外,該委員會的報告稱,阿瓊主戰坦克的120mm線膛炮炮管出現了多次炸膛、膨脹、破裂;備件短缺極大地影響了平台的作戰可用性;彈藥不足嚴重影響了訓練。正是由於存在這些問題,該委員會督促國防部確保不要發生阿瓊1主戰坦克的問題,並保證阿瓊2主戰坦克能夠滿足印度陸軍的作戰要求。但這些問題一時無法得到解決。印度陸軍要求降低坦克的重量,但又不想放棄對該平台進行的73項改進。這些改進使坦克重量增加了6噸。
對於阿瓊1主戰坦克來說,維修性和後勤保障也是一個重大且昂貴的挑戰,因為該坦克55%以上的部件和系統都是進口的。其中包括MTU MB838 ka501 1.4L柴油機、“倫克”半自動RK4-I傳動裝置、博世公司的炮控設備、以及OIP感測器系統公司的炮長主瞄準鏡。其他進口及根據許可生產的總成部件還包括坦克的火控系統、埃爾比特系統公司的晝用瞄準鏡和熱成像儀,以及以色列提供的跳頻電台。
阿瓊1主戰坦克存在後勤保障方面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主戰坦克是由位於阿瓦迪的重型車輛廠生產的,而坦克的工程保障組件是單獨籌措的。這就造成了阿瓊1主戰坦克在獲得用於更換的零備件和系統時會出現延期及供應渠道複雜等問題 。
未來前景
阿瓊主戰坦克研發工作最早從1972年開始,但是直到2004年才首次向印軍批量供應。但該項目邀請國外研製商不同程度地參與,特別是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MTU公司和倫克公司。另外,阿瓊坦克還在防護系統和武器裝備方面使用了以色列和俄羅斯的一些新技術。然而,印度國產坦克多年的研發工作,以及製造幾種改型產品的努力,帶來的暫時只有令人失望的結果。最終印度陸軍僅僅採購裝備了124輛阿瓊坦克。
美國防務新聞網曾在2015年5月報導,由於製造商阿瓦迪重型車輛廠的許多缺陷,以及進口配件的短缺,導致將近80%的阿瓊坦克已經無法正常使用 。
印度陸軍現裝備有3種主戰坦克,分別是:改進型T-72N11(大約為1800~2000輛);T-90S/MS(最終將達到1900輛)和124輛阿瓊MK1主戰坦克。由於T-90主戰坦克將服役至2040年或更久,阿瓊主戰坦克可能將被邊緣化。阿瓊主戰坦克由於車體過重,無法部署在關鍵地區,且存在後勤保障困難,對於印度陸軍來說,該坦克最多只是一種技術演示車。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急於想證明自己,正在努力加快阿瓊主戰坦克的發展,並且希望國防部批准的118輛阿瓊MK2主戰坦克中的首批能夠在2016年進入陸軍服役,並在2020年完成交付,每年生產數量為30輛。但眼下重型車輛廠還沒有啟動阿瓊主戰坦克的生產。
阿瓊主戰坦克還存在價格過高的問題,阿瓊1主戰坦克腳踏車成本為570萬美元,這是印度從2001年開始引入的T-90主戰坦克腳踏車價格的5倍 。
阿瓊MK2
衍生改型
2011年3月,印度官方宣布阿瓊坦克改進型阿瓊MK2主戰坦克的研發工作完成。與阿瓊基礎型相比,改良型的國產率達90%,增加了多達93項改進,其中包括13項大改,改進後可用發射炮射飛彈,裝甲、機動性、故障率都得到改善。當時改進型價格一時未公布。2011年9月,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爆料稱:印度計畫推出的阿瓊MK2價格高達每輛3.7億盧比(約合802萬美元),而俄羅斯的T-90S坦克才250萬美元,即便美國“趁亂打劫”向埃及推銷的M1A1坦克,每輛也不過695萬美元 。
2012年6月22日開始,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在印度拉賈斯坦邦博克蘭場試驗阿瓊MK2。試驗集中在主要的19項參數上。試驗進行大約兩個月。DRDO的發言人拉維古普塔說:“試驗如果成功,阿瓦迪重型車輛廠將把印度陸軍現役的124輛阿瓊升級為阿瓊MK2。”印度國防部發言人哥斯瓦米上校說:“阿瓊坦克MK2將於2013~2014年起替換現有的T-72坦克。”
改進特點
阿瓊MK2是第一代阿瓊主戰坦克的升級版,裝甲防護、火控系統等進行了大幅度改進。阿瓊坦克MK2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炮塔上加裝了楔形附加裝甲塊,從側面來看,它與德國豹2A5主戰坦克類似,同時在車體周圍加裝反應式裝甲,以全面提高坦克的防護能力。印度國產坎昌複合裝甲已在2000年研製成功,不再需要普通高錳鋼替代 。
阿瓊坦克MK2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提高了車輛的信息水平,配備印度和以色列聯合開發的綜合戰場管理系統(IBMS)。IBMS由GPS/INS導航系統、數字地圖、任務計算機等組成,該系統可以通過數據鏈與友車或上級單位進行戰術信息的交換和通信。車長可以通過顯示器可讀取地圖、友/敵位置、後勤狀態等信息。這樣阿瓊MK2主戰坦克群就可以共享戰場態勢,發揮整體集群作戰能力。由於現代反坦克武器的進步,也讓主戰坦克需要更加齊全的防護系統來防禦反坦克制導武器的攻擊,為此阿瓊MK2配備了雷射告警系統(LCWS),它包括四個雷射告警器、紅外干擾機、氣溶膠煙霧彈發射器 。
阿瓊坦克MK2的其他改進還包括新的冷卻系統、升級了車載計算機、通信系統等。由於車重的增加,需要提高發動機功率,以保證坦克機動性能,印度原計畫採用自行研製的1500馬力柴油發動機。但經過權衡再三,最終還是選擇了德國的發動機。另外由於坦克電子設備增多,需要更多的電力供應,所以阿瓊MK2將輔助動力系統(APU)的功率,從4.5千瓦提高到8.5千瓦 。
2014年新德里國際武器裝備展上,印度軍工展示了最新型阿瓊MK2主戰坦克。從現場圖來看,基本國際上流行的坦克先進設備都能在阿瓊MK2上看到。比如,遙控武器站、楔形裝甲、先進彈道計算機、炮長席位可視化等等 。再加上例如與以色列聯合研製的綜合戰場管理系統(IBMS)、炮射飛彈、雷射告警系統(LCWS)以及德國製造的1500馬力柴油發動機,造成了可靠性的下降以及單價的暴漲——近1000萬美元的單價令“阿瓊MK2”榮登全球最昂貴坦克的寶座 ,而且已遠遠超出印度軍費的承受能力 ,依然不足以對抗巴基斯坦的MBT2000主戰坦克 。
在對阿瓊2進行的改進中,包括安裝了印度國內研製的“坎昌”(KANCHAN)集成式爆炸反應裝甲。但安裝這些附加爆炸反應裝甲之後,坦克的重量更大。
另外,阿瓊2主戰坦克樣車安裝了用於夜間作戰的先進熱成像瞄準鏡;還安裝了採用氮氣的液氣懸掛裝置,新型履帶,更大型的負重輪和8.5kW輔助動力裝置(阿瓊1採用的是4.5kW輔助動力裝置)。
但是,阿瓊2主戰坦克並不具備雷射尋的攻擊飛彈發射能力,3年前,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曾承諾提供這種能力。印度陸軍在考慮批准該坦克之前也堅持具備這種能力。
2014年9月,印度陸軍在進行試驗之後拒絕了以色列航空航天工業公司開發的“拉哈特”(LAHAT)飛彈系統。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武器研究和發展機構開始研製這種炮射飛彈,計畫在2017年完成。一些裝甲兵高級軍官稱,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研製的飛彈距離試驗還有很長的路。但是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一直在遊說國防部,讓其說服印度陸軍同意購買200~250輛阿瓊2主戰坦克,車上將暫不配備炮射飛彈系統。
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的高級官員稱,阿瓊2主戰坦克將最終具備發射炮射飛彈的能力。雖然主戰坦克的訂單對於降低平台的成本、確保質量控制至關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可以使阿瓊坦克計畫繼續延續下去 。
總體評價
自1974年項目啟動以來,阿瓊坦克已成為DRDO的“恥辱”,“修改不斷,花錢不止”成為其真實寫照。經過30餘年的漫長研製過程後,阿瓊MK1坦克在發動機、主炮乃至裝甲防護方面都無法滿足基本作戰需求,而且58噸的車重也讓印度國內大部分橋樑不堪承受,項目成本也從1974年的350萬美元增加到30億美元 。坦克車體超重、射擊瞄準精度差、動力裝置故障多、彈藥裝填慢等問題始終困擾著印度軍方。
阿瓊主戰坦克研製歷程表面,從最初訂立設計指標,到具體研製試驗過程,印度決策層出現了諸多重大失誤。首先是忽略本國落後的工業科技基礎,盲目追求世界頂尖性能,其次研發過程中缺乏靈活處置的能力,既強調國產又大量引進國外設備,最後造成的是阿瓊坦克不僅價格高昂,而且性能難以真正達到要求。歸根結底,這是印度大躍進式國防思想的必然產物,不切實際的追求武器高性能,最後只能是自釀苦果 。
由於印度技術儲備不足,雖然大量選用了國外先進坦克部件,但在整合過程中卻是困難重重。同時整個坦克中關鍵部件進口比例過高。阿瓊坦克原型車自製部件比例為73%,但到實際生產中,進口部件比例高達60%,阿瓊坦克淪為國外產品的“組裝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