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洪王國

g)、“陶勐”(Thao-Mon g)、“陶”(Thao)、“錄令”(Ru g)、“紐勐”(Niu-Mon

王國故事

1215年,勐雅、勐卡(今保山昌寧)一帶的傣族頭人蘇卡法,帶著象徵傣族王權的“梭陀”,帶領9000人的男女,兩頭大象,三百多匹馬,經勐卯(今瑞麗)、戶拱(今緬甸北部)等地,花了十三年時間從胡貢(Hukawng)河谷越過帕凱(Patkai)山脈,進入到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地區。
1228年,蘇卡法在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地區的迪潘(Tipam)建立城邦,開墾稻田,修建水利系統,與布拉馬普特拉河谷的原住民摩蘭人(Morans)、那加人(Noga)、勃拉人(Borahis)交好,並鼓勵傣族與當地民族通婚,擴充人口,逐漸壯大起來。
勐頓孫罕國王自稱“詔法”(Chao-pha),“詔法”以下有 “邦勐”(Phrang-Mong)、“陶勐”(Thao-Mong)、“陶”(Thao)、“錄令”(Ru Ring)、“錄百”(Ru-Pak)、“錄少”(Ru Sao)、“普坎”(Phu-Kan)、“普克”(Phu-Ke)、“普津勐”(Phu-Kin-Mong)、“紐勐”(Niu-Mong)等各級官員。勐頓孫罕複製了母國果占壁的制度,加強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建設,對外征服周邊各部族,到第四代王蘇康法時,已經控制了整個布拉馬普特拉河谷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