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榮旗柞蠶

阿榮旗柞蠶

阿榮旗柞蠶,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阿榮旗地處內蒙古東北部,毗鄰東北三省,有這一地區唯一保有原始蠶種的繁殖場。阿榮旗柞蠶古稱野蠶、槲蠶。蟻蠶體為紅色、壯蠶體主色淡綠色,側色淡黃色、蛹為淡褐色。新鮮成熟蛹體體態飽滿,手感挺實,不鬆軟。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阿榮旗柞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產品特點

品種特徵

阿榮旗柞蠶 阿榮旗柞蠶

阿榮旗柞蠶屬於鱗翅目大蠶蛾科柞蠶屬,古稱野蠶、槲蠶。卵色發白,蟻蠶體為紅色,壯蠶體主色淡綠色,側色淡黃色,蛹為淡褐色。蠶體長4.5—6.5厘米,直徑3.5—4.5厘米,新鮮成熟蛹體體態飽滿,手感挺實,不鬆軟。

內在品質

阿榮旗柞蠶中含蛋白質15.87%、含粗脂肪8.02%、含灰分1.21%、含水分71.84%、其中人體必需的17種胺基酸含量為13.59%,另外每100克含鈣8.11毫克、含鎂19.09毫克,每1千克含鋅1.85毫克。

產地環境

地形地貌

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境內有黑土、草甸土、沼澤土和暗棕壤4個土壤類型,其中境內土質以暗棕壤和黑土為主,總面積達1400多萬畝,腐殖質厚度40—100厘米,土質疏鬆肥沃,有機含量6.29%,pH值6.23,呈弱酸性至中性。

水文情況

阿榮旗各河流均屬嫩江水系右岸支流,流徑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較大河流有20條。全旗境內自北向南貫穿的阿倫河、格尼河、音河三大河流,阿倫河發源於本旗境內北部山區,格尼河位於本旗東部,發源於本旗北部山區;音河位於本旗西部,發源於本旗西部山區。全旗水能資源比較豐富,多年平均逕流量17.720億立方米。地下水補給河水,而河水基流量則為地下水的補給量,補給模數2.9萬立方米/年平方千米,基流量3500億立方米/年。

氣候情況

阿榮旗柞蠶繭 阿榮旗柞蠶繭

阿榮旗處於高緯度地區,屬中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區,無霜期110—130天,年平均氣溫1.7℃、最高氣溫38.5℃、最低溫度—39.8℃,平均日照時數1550—165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127.48千卡/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輻射62.46千卡/平方厘米。水蒸發量1455.3毫米。年有效積溫2895.6℃。主導風向:冬季西北風、夏季南風,年平均風速3.4米/秒。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降水由南向北逐漸增多,年平均降水量400—458.4毫米,降水集中的月份為6、7、8月;累計量平均在300毫米左右,占全年總量的60%以上,最高氣溫也出現在7、8月份,具有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適宜的土壤和氣候,為柞蠶產業的發展提供理想的自然環境。

歷史淵源

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遷外興安嶺索倫達斡爾於嫩江流域,阿倫河地區為索倫牧地。一些山東流民遷入,引白瓜、柞蠶、玉米系進行農事生產,遷入流民發現一種野果,嘗試進行了種植,後稱沙果。

1957-1974年,阿榮旗開始大規模進行放養柞蠶。

2006年,阿榮旗政府出台了《阿榮旗蠶業管理辦法》。蠶場承包期延長到30年不變的政策,使蠶農建設蠶場和愛護蠶場的積極性增強。

2008年,阿榮旗出台《阿榮旗“五荒”資源治理開發實施意見》,推進“五荒”資源治理開發工作,結合“五荒”資源治理開發,推進生態蠶業發展,全旗累計開發宜蠶柞林面積47萬畝,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柞蠶種業基地、柞蠶繭生產基地和集散地。

2009年阿榮旗旗委、旗政府全力推進“乳、肉、米、豆、薯、鵝、蠶、瓜、種、樹”十大富民產業發展,把柞蠶業作為十大富民產業之一。

2010年,阿榮旗為推進柞蠶特色產業發展,制定出台了《阿榮旗2010年—2013年柞蠶業發展規劃》,引導和扶持蠶農通過建設專業村和商品繭基地,走農科教、貿工農一體化的發展路子。蠶業部門將全旗蠶業劃分七個專業技術服務區,每個區都重點開展了專業技術培訓,同時將自行編寫的《蠶業技術手冊》和《蠶業知識問答》等知識讀本發放到蠶農手中,為蠶農提供技術支持。

2011年,蠶業成為阿榮旗三大特色產業之首。阿榮旗從源頭抓蠶種資源保護工作,逐年提高種繭質量,採取“四元”雜交等方式,在蠶業科研方面破題。阿榮旗蠶業管理工作總站河西蠶種場和珍珠蠶種場分別培育了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雙豐1號”和“珍珠1號”,並大面積推廣。同時工作站注重加強蠶場管理,根據當地條件確定蠶場更新方式,在蠶場面積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柞蠶載量。

生產情況

2010年,阿榮旗柞蠶保護規模60萬畝,年產量1300萬斤。

2014年,阿榮旗柞樹林面積426萬畝,已開發利用45萬畝,4500餘戶蠶農遍布全旗11個鄉鎮,有2個蠶種場向全旗蠶農供種。有蠶業專業村12 個,商品繭基地11個,專業合作組織35家,年產商品繭和種繭產量分別達到1500萬斤和26萬斤,蠶業綜合收入達2億元左右。

阿榮旗柞蠶 阿榮旗柞蠶

2015年,阿榮旗放養柞蠶4300把,養蠶戶5350戶,蠶繭產量達到767萬斤,蠶業綜合產值達到2.26億元,戶均增收4.21萬元,柞蠶單產和蠶農收入均居中國之首。

產品榮譽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阿榮旗柞蠶”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阿榮旗柞蠶主要產自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阿榮旗,地域保護範圍包括那吉鎮、六合鎮、亞東鎮、霍爾奇鎮、向陽峪鎮、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查巴奇鄂溫克族鄉、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族鄉、新發朝鮮族鄉等5個鎮、4個民族鄉。西部與扎蘭屯市隔河相望,東部與扎格敦山嶺和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為鄰,北部和鄂倫春旗相連,西北部與牙克石市接壤,南以金界壕為界與黑龍江省甘南縣毗鄰。地理坐標:東經122°02′30″—124°05′40″,北緯47°56′54″—49°19′35″,總面積13600平方千米。

質量技術要求

阿榮旗柞蠶 阿榮旗柞蠶

(1)柞蠶品種: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逐漸形成的在遺傳性相對穩定,生物學性狀相對一致,並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一個群體柞蠶品種。如珍珠1號、雙豐1號等。

(2)飼養方式:按照《阿榮旗柞蠶生產技術操作規程》執行。

(3)飼養方法:採用二移放養法。

A、樹齡要求,收蟻用一年生嫩枝,1齡—3齡稚蠶期用1年—2年生枝條,4齡—5齡用2年—3年生枝條,窩繭用3年—4年生枝條。

B、食葉要求,稚蠶場食葉2/3;壯蠶場食葉3/4;窩繭場食葉1/3;不許把樹葉食光。選出遲眠蠶食偏嫩葉,使蠶發育齊一。

專用標誌使用

阿榮旗柞蠶農產品地理標誌歸阿榮旗地域內柞蠶養殖者經營者共同所有。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阿榮旗柞蠶”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