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歷史

阿曼歷史

阿曼歷史 - 阿曼原名馬斯喀特蘇丹國。1970年8月改名為阿曼蘇丹國(簡稱阿曼)。4000多年前被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稱為馬乾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部,扼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門戶。面積30萬平方公里,人口150萬(1984)。居民絕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0%以上屬易巴德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首都馬斯喀特。

簡介

阿曼原名馬斯喀特蘇丹國。1970年 8月改名為阿曼蘇丹國(簡稱阿曼)。4000多年前被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稱為馬乾國。位於阿拉伯半島東南部,扼波斯灣通往印度洋的門戶。面積30萬平方公里,人口 150萬(1984)。居民絕大部分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中90%以上屬易巴德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首都馬斯喀特
阿曼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自古以來,阿曼人就以造船和航海著稱。公元前 2世紀阿拉伯半島的內志和葉門一帶的部落遷居到阿曼和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帶,帶來了遊牧業,並進一步發展了海上貿易。阿拉伯人以部落為基本社會單位,發展了奴隸制,但仍保留著原始氏族社會殘餘。阿曼是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之一,公元 7世紀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在倭馬亞王朝統治時期(661~750),哈里發職位由選任制改為世襲制,但穆斯林公社傳統和哈里發選任制在阿曼仍有廣泛影響,並於公元 8世紀產生了反對世襲制的易巴德教派。易巴德教派在阿拔斯王朝的哈里發政權下爭得了自治,於754年選出第一任教長。這標誌著阿曼教長國的誕生。10世紀初,卡爾馬特教派的信徒在波斯灣西岸建立了一個獨立國家,範圍包括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大部分地區。7~15世紀阿曼經商範圍遠至中國非洲。16世紀初葡萄牙人入侵阿曼教長國。1650年阿拉伯人推翻葡萄牙人的統治,建立雅里巴王朝(1650~1749)。18世紀初,雅里巴王朝最盛時期勢力曾達到東非沿海、桑給巴爾和伊朗的沿海城鎮等地。18世紀中葉波斯人侵入,但不久被趕走。
1749年艾哈邁德·本·賽義德建立賽義德家族統治。1792年該家族的蘇爾坦·本·艾哈邁德教長(1792~1804在位)因得不到阿曼內地各部落的支持,把駐地從魯斯塔克遷往馬斯喀特。他自稱蘇丹,創立馬斯喀特蘇丹國,在政治上依靠英國。阿曼內地各部落拒絕馬斯喀特蘇丹的統治,遴選自己的教長作為統治者。19世紀初英國迫使馬斯喀特蘇丹接受奴役性條約,規定蘇丹不得把自己的領土出賣、抵押、割讓給第三者。1828年馬斯喀特蘇丹賽義德·伊本·蘇爾坦第一次訪問非洲的桑給巴爾。此後他加強了對東非海岸的控制,並成為桑給巴爾的統治者。至19世紀中葉,阿曼地區已經形成馬斯喀特蘇丹國、阿曼教長國和阿曼海岸諸酋長國(即“特魯西爾阿曼”,後成為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三部分;桑給巴爾則在英國代表的仲裁下另立桑給巴爾蘇丹國。1913年阿曼內地部落在教長塞利姆·本·拉希德·哈魯斯領導下舉行起義,並取得勝利。馬斯喀特蘇丹被迫求和。經過長時期談判,1920年 9月25日英國和馬斯喀特蘇丹國與阿曼教長國在馬斯喀特附近的小鎮西卜簽訂了和約,即《西卜條約》,承認阿曼教長國獨立。
1949年在阿曼同沙烏地阿拉伯及今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接壤地區的布賴米綠洲發現石油,英國同馬斯喀特蘇丹簽訂了“租讓契約”,契約將勘探和開採石油的範圍擴大到阿曼教長國,因而遭到阿曼人民強烈反對。1957~1960年教長加利卜·本·阿里領導阿曼人民發動反英武裝鬥爭失敗,阿曼教長國被併入馬斯喀特蘇丹國(見阿曼人民反英起義)。蘇丹賽義德·本·泰穆爾統治阿曼近40年,他實行封建專制和閉關自守政策,使阿曼長期處於貧困和愚昧之中。
1970年 7月23日卡布斯·本·賽義德廢黜其父泰穆爾,登上王位。他根據阿曼國情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措施,取得了一些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70年國民生產總值僅3億美元,人均收入約100美元。到1985年,國民生產總值已達95億美元,1984年人均收入6000美元。
阿曼歷史阿曼歷史
阿曼對外奉行中立和不結盟政策,努力發展同阿拉伯國家及世界各國的友好關係。1978年 5月25日,阿曼同中國建交。

配圖

阿曼歷史阿曼歷史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