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山

阿拉善山

阿拉善山又稱賀蘭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和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之間,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分界線。山脈呈南北 走向綿延250餘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最寬處60公里,在浩渤沙漠中拔地而起。

景區簡介

阿拉善山 又稱賀蘭山,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之間,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分界線。山脈呈南北走向綿延250餘公里,東西寬20-40公里,最寬處60公里,在浩渤沙漠中拔地而起,北接烏蘭布和沙漠,南連衛寧北山,西傍騰格里沙漠,東臨銀川平原,儼然是銀川平原的一道天然屏障。
整座賀蘭山有大小山峰46個,較大的山口38個。賀蘭山平均海拔在2000米以上,"賀蘭之山五百里,極目長空高插天",就是讚美最高峰敖包疙瘩的,其海拔3556米,比我國著名的五嶽都要高得多。敖包疙瘩,是蒙古族人在賀蘭山巔的最高處,用石頭堆起的一個"敖包",是他們祭神的地方。它是賀蘭山頂峰的標誌。賀蘭山主峰也就以此為名。

景區意義

賀蘭山是我國一條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線,對銀川平原發展成為"塞北江南"有著顯赫功勞。它不但是我國河流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水嶺,也是季風氣候和非季風氣候的分界線。山勢的阻擋,既削弱了西北高寒氣流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又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東西兩側的氣候差異頗大。賀蘭山還是我國草原與荒漠的分界線,東部為半農半牧區,西部為純牧區。
賀蘭山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歷來滿布刀光劍影。它地處我國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的交接地帶,民族遷移十分頻繁,在歷史上是遊牧民族通往中原地區的重要屏障,被譽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眾多的谷口平時是貿易交通要道,戰時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唐代詩人王維有詩寫到:"賀蘭山下陣如雲,羽樹交馳日夕聞。"以"陣如雲"、"羽榭交馳"形象地描繪了激烈的戰爭場面。岳飛滿江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的名句,也曾激勵過眾多熱血男兒奔赴沙場,報效國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