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香妃墓坐落在喀什市東郊5千米的浩罕村,系自治區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古建築群,也是伊斯蘭教聖裔的陵墓,占地2公頃。 陵墓始建於1640年,據說墓內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實際只見大小58個墓穴)。第一代是伊斯蘭著名傳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死後,其長子阿帕克霍加繼承了父親的傳教事業,成了明末清初喀什伊斯蘭教“依禪派”著名大師,並一度奪得了葉爾羌王朝的政權。他死於1693年,亦葬於此,由於其名望超過了他的父親,所以後來人們便把這座陵墓稱為“阿帕克霍加墓”。
傳說
民間傳說
香妃是清乾隆皇帝的愛妃,本名買木熱·艾孜姆,自幼體有異香,被稱為“伊帕爾罕”(維語意為“香姑娘”)。她被清朝皇帝選為妃子,賜號“香妃”,因不服京城水土病故。民間傳言清帝下令由124人抬運她的棺木,歷時3年運屍回鄉安葬。但據今人考證,她的陵墓就在河北清東陵,香妃墓僅僅是她的衣冠冢。阿帕克霍加墓整個 陵園是一組構築得十分精美宏偉的古建築29米,四角各立一座半嵌在牆內的巨大磚砌圓柱,柱頂各建一座精緻的圓筒形“邦克樓”, 樓頂各有一根鐵柱群,由門樓、大、小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五部分組成。主體陵墓是一座長方形拱頂的高大建築,高26米,底長35米,進深,高擎著一彎新月。主墓室頂呈圓形,其圓拱直徑達17米,無任何樑柱。主墓室外牆和層頂全部用綠色琉璃磚貼面,並夾雜一些繪有各色圖案和花紋的黃色或藍色瓷磚,顯得格外富麗堂皇、莊嚴肅穆。陵墓廳堂高大寬敞,平台上排列著墳丘,墳丘是用白底蘭花琉璃磚砌成,晶瑩素潔。大禮拜寺在陵園的西半部,名“艾依提甲衣”,節日期間供教徒們作禮拜用。小禮拜寺和門樓是一組最外面的建築物,彩繪和磚雕圖案極為精美。寺外有一池清水,林木參天,清幽宜人。
傳說清乾隆皇帝的寵妃,名叫伊帕爾汗的“容妃”,逝世後遺體被運回喀什,亦葬於此。陵堂內還擺放一部當年運送靈樞的馬車。伊帕爾汗身上總有一股濃郁的沙棗花香,因此得了“香妃”美名。因此阿帕霍加墓也叫“香妃墓”。香妃的美麗傳說更為阿帕霍加墓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阿帕霍加墓是我國古代維吾爾族建築藝術的典範 。
但據史料記載及今人考證,乾隆皇帝所納的葉爾羌和卓氏(香妃)在宮中生活28年後,53歲病逝,葬於河北省清東陵,這裡並不是真正的“香妃墓”。
1988年,阿帕霍加被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坐落在喀什市東郊5公里處的浩罕村,是一座典型的伊斯蘭教式的古建築群。陵墓始建於1640年前後。據說墓內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因其中葬有明末清初喀什著名伊斯蘭教“依禪派”大師阿帕霍加而得名。阿帕霍加是墓中第二代人,曾一度奪得葉爾羌王朝的世襲政權,更成為17世紀“依禪派”伊斯蘭教的首領,名望遠遠超過其傳教大師的父親。
墓區結構
阿帕克霍加墓也是一個具有維吾爾傳統建築藝術特色的古建築群,占地約30畝。陵園正門朝南,進門後是一個巨大的長方形庭院,由門樓和小禮拜寺、大禮拜寺(加滿)、教經堂、主墓室(拱伯孜)四大部分組成。 正門前地勢開闊乎坦,四周古楊參天。門樓不大,卻十分華麗。與門樓緊連的一座小型清真寺供附近穆斯林日常禮拜之用。陵園西部的大型禮拜寺,為三合院形式,有正面敞廊15間,後部磚殿8間。逢宗教節日,南疆各地穆斯林們在朝拜阿帕克霍加墓之前,先在這裡進行大規模禮拜儀式。陵園正北有一穹頂教經堂,圓頂中空,自成一組,造型極別致。這裡是當年阿帕克霍加與其父講經習典之所。
陵墓由門樓、大小禮拜寺、教經堂和主墓室5部分組成。正門門樓精美華麗,兩側有高大的磚砌圓柱和門牆,表面鑲著藍底白花硫璃磚。與門樓西牆緊連的是一座小清真寺,前有彩繪天棚覆頂的高台,後有祈禱室。陵園內西面是一座大清真寺,正北是一座穹窿頂的教經堂。主墓室在陵園東部,是整個建築群的主體建築,主墓屋頂呈圓形,其圓拱直徑達17米,無任何樑柱,外面全部是用綠色琉璃磚貼面,並夾雜一些繪有各色圖案和花紋的黃色或藍色瓷磚,顯得格外富麗堂皇、莊嚴肅穆。墓室內部築有半人高的平台,平台上整齊地排布著大小不等的數十個墓丘,墓均砌以白底藍花的琉璃磚,看上去晶潔素雅。
主墓室為陵園主體,位於陵園東部,是全疆最大的穹頂式建築。其四周為長方形,底面橫長35米,縱深29米;四周各立1座半嵌在牆體內的巨大磚砌圓柱,底圓直徑達3.5米,柱頂又各有一小“邦克樓”(即召喚禮拜的小樓)。主墓室通高26米多,四周牆壁自下至上全用深綠色琉璃磚貼面,上面繪有彩色圖飾與阿拉伯文警句.墓室頂部中央為半球形圓拱,直徑達17米,其頂部亦有一“邦克樓”。這四樓一拱和上面鐵柱高擎的五彎月牙參錯環抱,造型和諧,使整個建築物顯得格外莊嚴峻拔。墓室門朝南,內中高敞明亮。離地面半人多高的平台上排列著高低大小不等的墓包,一律用各色琉璃磚貼面;其中高大者為男墳,小巧為者女墳,傳說葬有阿帕克霍加家族5代72人,實際只有58個墓包。
至今,陵寢前仍停放著紅色車篷的馱轎,而且上面裝有兩口方形綠棺,傳說是當年運送香妃和她哥哥圖爾都屍體回喀什的靈轎。這座寬敞的墓室,葬有老少五代共72人。香妃和她母親在一起,棺上還蓋著紅氈 。
第一個埋葬者
墓室內該家族的第一個埋葬者,其實是阿帕克霍加之父玉素甫霍加,1640年由阿帕克霍加築墓安葬。1695年阿帕克霍加死後也葬於其間,玉素甫霍加原先那座簡樸的墓開始進行大規模擴建。因為阿帕克霍加的原因,此墓不僅冠以他的名字而且被後人神化,也引起清朝統治者的高度重視。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清高宗曾頒旨對該墓的管理作出規定:“……可派人看守,禁止樵採污穢。其應行修葺分例,並著官為經理,以昭國家黔恤之仁。” 1874年阿古柏也曾花費巨款擴建修繕該墓,使其達到今日規模,成為天山以南及至中亞朝拜紀念所謂“聖人後裔”的重要“聖地”。
旅遊提示
交通:從市區乘計程車,來回20元左右。
門票:30元
喀什市著名旅遊景點
喀什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 喀什市位於南疆西部喀什綠洲的中上部。東、西均與疏附縣接壤;北倚古瑪塔格山,與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毗連;南與疏勒縣隔河相望。總面積96.5平方公里,人口22萬餘人,其中城市人口近18萬人。喀什市地處歐、亞大陸中心地帶,克孜勒河中游,屬喀什噶爾河流域洪積平原。全市地形北高南低,海拔最高1502米,最低1264米。沿市區南側流過的克孜勒河,在境內流長14公里,年徑流量20.59億立方米。由泉水匯集而成的吐曼河,由西向東橫貫市區北部,最後向南匯入克孜勒河,年徑流量1.26億立方米。城市位於兩河之間商埠上,市區中、西部高,向北、南、東三面傾斜。 |
景點 | 奧依塔克風景區 | 阿曼尼沙汗紀念陵 | 阿帕霍加墓-香妃墓 | 艾提尕清真寺 | 公主堡 | 罕諾依古城 | 喀什大巴札 | 卡拉庫里湖 | 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墓 | 莫爾佛塔 | 慕士塔格冰山 | 盤橐城 | 棋盤千佛洞 | 喬戈里峰 | 莎車王墓 | 石頭城 | 絲路驛站 | 塔合曼溫泉 | 唐王城 | 布拉克貝希泉 | 三仙洞 |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 | 絲綢之路博物館 | 金山葡萄風景區 | 金湖楊國家森林公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