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維吾爾族民間體育項目之一。徒步叼羊雖無文字記載,但經考查,在南疆一些地區,一直延續到今天,被認為是繼馬上叼羊運動之後興起的一種傳統項目。徒步叼羊活動通常由村民組織,在一些沒有馬匹的民眾中尤為盛行。叼羊是一種對抗性強、爭奪劇烈的運動。一般都在節慶或表演時進行。有分隊和不分隊兩種方式。
比賽方式
叼羊一般分三種比賽方式:第一種方式是分組叼,被叼的羊要預先割掉頭,扒掉內臟,放在場地中間。參賽者10人左有為一組。主持者一聲令下,兩隊騎手急馳而去,馬快且馬上功夫好者把羊抄起提著夾在蹬帶下或馱著,不擇路地奔跑,其他人催騎追趕搶奪。經過反覆的互相爭奪,當某隊最後把羊放到指定地點時,就算獲勝。第二種方式是兩人單叼,由兩個代表不同單位的單騎者將羊抄起開始叼奪,或者由另一個人拿起羊,讓兩個單騎去抓,發出號令後開始叼奪。經過兩人奮力在馬上拉扯爭搶,誰最後奪到羊,誰就為勝。第三種方式是群叼,騎手不分隊,多人策馬爭奪,以最後奪得羊並放到指定地點者為勝。
特點
叼羊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當地有句諺語:"摔跤見力氣,叼羊見勇氣"。驃悍的哈薩克族牧民最愛叼羊活動。他們常年放牧在大草原上,尤其是轉場的時候,為了保護畜群,經常要同惡劣的天氣、兇猛的禽獸頑強搏鬥。叼羊則是最好的鍛鍊,它既是力量的較量,又是智慧的競賽,既比勇敢,又賽騎術。叼羊的優勝者多是放牧的能手,在暴風雪中尋找失散的牲畜,他們能把百十斤重的羊只,俯身提上馬來,馱回畜群。優秀的叼羊手是受尊敬的,被譽為"草原上的雄鷹"。
哈薩克族叼羊,用的是山羊,兩歲左右,割去頭、蹄、緊扎食道,有的還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裡灌水。這樣比較堅韌,不易扯爛。參加叼羊的人事先都結成團伙,有的就是兩隊的比賽。每隊都有沖群叼奪、掩護馱遁和追趕阻擋等分工,而且講究戰略戰術。比如一旦奪得羊羔,其他同伴有的前拽韁繩,有的後抽馬背,前拉後推,左右護衛才能衝出重圍。它既需個人嫻熟的技巧,又要集體的密切配合。總之,叼羊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傳統體育項目。
徒步叼羊
徒步叼羊比較靈活,它可以提高參賽者的速跑能力,具有增強體質的作用。徒步叼羊只需要一塊數百米長的平坦地帶即可。羊如同馬上叼羊一樣,需除去羊頭、蹄及內臟。比賽時,當主持者發出 號令,叼羊即開始,參賽者按鄉村分成兩隊,或以個人為單位單獨叼羊。參加人員十至二 十人不等。叼得者必須將其扛在肩上跑。不準將叼羊者故意絆倒。如故意絆倒者,取消參賽資格。比賽不受時間限制。持羊一方犯規,當即索回羊交給另一方。將羊從人群中叼出,持之拋在主持人面前的一方,便可獲獎。單獨叼羊者,誰能將羊叼走就算獲勝,羊便屬於他所有。徒步叼羊,從形式上看,同現代歐洲國家體育項目中的橄欖球較為相似。
各民族比賽概況
在西部廣闊的草原上,居住著塔吉克·哈薩克,木可爾克孜等民族的牧民。牧民們長期在大草原上放牧,常常要和惡劣的天氣、兇猛的禽獸作頑強地搏鬥,保護自己的牛羊群。有時候,遇上暴風雨或者野獸來襲,羊群經常容易失散。這時,他們縱馬趕來,一邊應付緊急情況,一邊把百十斤重的羊,俯身提上馬背,馱回大隊的羊群。久而久之,這種別具一格的叼羊技藝在生產發展中演變為精彩絕倫的叼羊大賽。
叼羊大賽活動一般在秋天舉行。那時,羊肥馬壯,人們歡慶豐收。叼羊比賽前,把宰殺的山羊,割去頭和蹄,再把羊放在水中浸泡或在羊肚裡灌水,這樣使羊堅韌,比賽時不會被扯爛。
比賽時,主持人把羊身放在草場中心,參加比賽的先分成兩隊,一般數十人,多時上百人,每人騎一頭高頭大馬,排列在草原上。主持人一聲令下,英姿颯爽的騎手個個如離弦之箭,快馬加鞭,同放山羊的地方衝去。誰在馬上抓起地面的羊,或者從對方手裡奪得羊, 以主持人指定的目的地,誰就是勝利者。
在比賽中,勝負的決戰風起雲湧。只要一隊拿到羊,幾十名騎手就會窮追不捨,奮力堵截,合力拚搶。每一隊都有沖群叼奪,掩護馱道和追趕阻擋等分工。一人如果搶先奪得羊,本方隊員就要想方設法掩護,追趕阻擋,不讓對方奪走。它既需要個人嫻熟的技巧,也需要集體嚴密的配合。 草原叼羊,勝負難料。某個隊即使一時奪得山羊,但失羊隊往往會立即組織人馬,捲土重來,蜂擁而上,急得難解難分。騎手們像洶湧的潮水一樣,一會兒湧向這裡,一會兒卷向他處。一場叼羊比賽,有時要持續幾個小時,十分緊張、激烈、刺激、精彩的場面更迭變幻,往往使觀眾眼花繚亂,樂而忘返。
新疆叼羊比賽介紹
主持人把一隻割去頭的羊放在指定處。槍響後,甲乙兩隊共同向羊飛馳而去,先搶到羊的同隊隊員互相掩護,極力向終點賓士,雙方騎手們施展各種技巧,圍追堵截,拚命搶奪。叼著羊先到達終點的為勝方。獲勝者按照當地的習俗,將羊當場烤熟,請眾騎手共享,稱為“幸福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