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預警指揮系統

防空預警指揮系統是搜尋、發現、測量和識別構成軍事威脅的空中飛行器,作出空情分析和對策,向指揮部門報告空情,向民防部門發出空襲警報,並向防空作戰部隊下達作戰命令的大型電子系統。

防空預警指揮系統

正文

搜尋、發現、測量和識別構成軍事威脅的空中飛行器,作出空情分析和對策,向指揮部門報告空情,向民防部門發出空襲警報,並向防空作戰部隊下達作戰命令的大型電子系統。它是防空系統的組成部分,由探測系統(如雷達、光學和紅外設備等)、通信系統和各級作戰指揮控制中心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於50年代在北美建立了三條雷達預警線:美國加拿大邊界的松樹線,加拿大中部的“中加線”和北極圈內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到冰島西岸的“遠程預警線”。“中加線”已經拆除,餘下的這兩條預警線各有數十部雷達。60年代初期,美國建成了“彈道飛彈預警系統”(BMEWS),它可為美國本土提供15分鐘的預警時間。
防空預警指揮系統按其任務的性質,可分為飛機預警指揮系統、彈道飛彈預警指揮系統和衛星預警指揮系統。它們各有自己的探測系統、通信系統及作戰指揮控制中心。這些預警指揮系統的最高級指揮控制中心可以合在一起,以利統一指揮。
飛機預警指揮系統 防禦大氣層內來襲的飛機和巡航飛彈。在這種系統中,探測目標的主要手段是雷達,而雷達的探測範圍受到地球曲率的限制。為儘可能早地發現目標,雷達應儘可能向前部署。為了不漏掉對來襲目標的觀察,須在敵方目標可能進入的方向建立一條或數條雷達預警線,每條預警線由多部雷達組成,其中包括兩坐標遠程搜尋雷達、測高雷達、三坐標引導雷達和低空補盲雷達等。各種雷達應能自動錄取目標數據。此外,在空中巡邏的預警飛機可以發現更遠的低空目標,超視距雷達可觀測到地平線以下的更遠的目標。飛機預警指揮系統中的通信系統採用多種通信手段和迂迴傳輸,以保證可靠地傳輸雷達和指揮控制數據。在作戰中,雷達和通信將受到各種電子干擾,它們應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作戰指揮控制中心由電子計算機、顯示設備、通信設備和其他附屬設備組成。計算機對雷達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如發現敵方目標,立即進行威脅判斷,提出作戰對策。得出的結果在圖形顯示器、表格顯示器和大螢幕顯示器上顯示。指揮員根據這些顯示信息,向上級報告並對下實施指揮。
彈道飛彈預警指揮系統 防禦陸上和潛艇發射的彈道飛彈。彈道飛彈進攻的特點是射程遠、速度快、數量多(多發飛彈同時發射,而多彈頭分導式彈道飛彈可帶3~10顆彈頭,攻擊不同的目標)。伴隨真彈頭而來的還有許多假彈頭、誘餌和無線電干擾機等。所有這些突防措施都給防禦系統帶來極大的困難,人們還不能對彈道飛彈進行有效的防禦。彈道飛彈預警指揮系統不僅能為防空部隊提供預警信息,而且還能指揮截擊系統進行反擊。超遠程搜尋雷達、跟蹤雷達、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和同步預警衛星是彈道飛彈預警指揮系統的主要探測手段,它們具有更遠的探測距離、對付多目標的能力,以及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識別真假彈頭的能力。所獲取的外空情報均通過通信網傳送到指揮控制中心。
衛星預警指揮系統 防禦外層空間直接或間接有威脅的太空飛行器。敵方的軍事通信衛星、偵察衛星、預警衛星和軍事導航衛星等已構成潛在威脅。此外,軌道式武器和反衛星武器也將構成直接軍事威脅。為了發現空間新的飛行器,需要不斷地掌握原有空間飛行器的軌道、性質和國別,也就是要對空間飛行器進行編目。如發現編目表以外的目標,則須進行詳細觀測和識別,以便採取對策。衛星預警指揮系統一方面利用彈道飛彈預警指揮系統中的超遠程多功能相控陣雷達對空間目標進行探測,另一方面還須在陸地和艦船上建立專用的雷達、光學和輻射探測站,實現對全球外層空間目標的探測和跟蹤,測得的數據傳送到指揮控制中心進行處理。
隨著各種威脅目標的迅速發展,防空預警指揮系統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套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總體最優設計;進一步提高系統探測低空目標和“隱身”目標的能力,抗干擾和判斷攻擊的能力,生存能力和可靠性;統一指揮和控制;實現自動化。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