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軍隊在野戰條件下進行有組織的防空鬥爭。包含反轟炸、反航空偵察、反空降、反空中襲擾和爭奪制空權等作戰行動。
歷史
野戰防空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1914年,德軍對來襲的飛機用高射炮進行還擊,以後,各參戰國也相繼採用這種作戰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世界一些國家增強了野戰防空的組織,並與要地防空有了明確區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襲的規模日益增大,對軍隊的作戰行動產生了更大的影響,野戰防空成為契約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50年代以來,由於地空飛彈的出現和發展,使野戰防空的能力顯著提高,逐步形成高、中、低空,遠、中、近程的綿密的防空火網,更加有效地保障了地面軍隊的作戰行動。
中國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野戰防空組織通常由對空戰鬥部隊、對空情報組織和防空指揮機構編成。對空作戰部隊,主要有地空飛彈兵、高射炮兵、高射機槍分隊和電子對抗部隊、分隊等。對空情報組織,主要是雷達兵、電子偵察分隊等使用各種手段,偵察和報知空中情報。防空指揮機構,由總參謀部和軍區級指揮機關按照中央軍委的意圖,統一指揮作戰地區的野戰防空。當野戰防空區域與要地防空區域重疊時,野戰防空部隊可與要地防空部隊組成統一的防空火力網協同行動。
實施原則
野戰防空的基本原則是積極打擊和嚴密防護相結合。具體作法是:
①集中主要兵力,保衛重點目標;
中部隊進行野戰防空訓練
②組織周密的對空偵察,對敵空襲主要方向,盡力延伸兵力,擴大防空範圍,爭取及早發現和擊毀敵空中目標;
③對合成軍隊的主要部署實施不間斷的掩護,在關鍵時節尤應全力以赴;
④適時機動防空兵力和火力,出其不意地打擊空襲之敵;
⑤密切協同各防空組織和部隊的作戰行動;
⑥採取嚴密的防護措施,減少空襲造成的損失。
系統
在未來戰爭中,空襲與反空襲仍將是戰爭的主要模式之一,防空武器系統仍將發揮同樣的作用。隨著巡航飛彈和戰術地地飛彈在戰場上的大量套用,未來的防空武器系統必將擔任反巡航飛彈和反戰術地地飛彈的主要角色。
俄羅斯的“道爾-MI”防空飛彈可在12千米的距離攔載各種飛行目標,可在7千米的距離攔截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其中包括空地飛彈。巡航飛彈、反輻射飛彈和制導炸彈。每個作戰單元由4個火力單元組成。每個火力單元為一輛戰車。戰車上裝有一部搜尋雷達,一部相控陣跟蹤制導雷達和8發飛彈。腳踏車完全具有獨立作戰能力。其搜尋雷達可同時發現48個目標,跟蹤10個目標,制導雷達可同時跟蹤2個目標,制導2發飛彈。每輛戰車既可獨立作戰,又可參加作戰單元作戰。每個作戰單元可同時跟蹤8個國際,制導8發飛彈。
“通古斯卡”是一種彈炮結合防空系統。它裝有8發飛彈和兩門30mm雙管自動高炮。飛彈可在8千米以內攔截飛機型目標,高地作用距離200米至4千米。可由6個火力單元組成1個作戰單元。
“鎧甲-S1”是在“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統為基礎設計製造的改進型防空兵器。它不但可以對陸軍機動部隊提供防空保護,還可以用於保護高價值戰略目標,如機場和通信樞紐等,同時有助於提高整個防空體系的近程防空能力。“鎧甲-S1”裝有12枚待發射飛彈和2門30毫米火炮,能夠攻擊鏇翼飛機、直升機、彈道飛彈。巡航飛彈和無人機,還能攻擊輕型地面裝甲目標。該系統集成有監視雷達,可搜尋30多個目標,並立即跟蹤其中24個。這使得該系統能夠同時攻擊2個目標,並能在1分鐘內攻擊多達12個目標。
“運動衫”彈炮結合防空系統是法國與美國聯合研製的一種彈炮結合防空炮塔。該系統裝有數字式火控系統、雷射測距議、前現紅外/電視穩定瞄準具及 TRS2630數字雷達,武器系統由25毫米CAO-12/U加特林炮和4-8枚任選的攜帶型飛彈(如“西北風”、“毒刺”等)組成。該系統具備目標自動跟蹤和全天候作戰能力。TRS2630兩坐標雷達具有敵我識別、自動邊掃描邊跟蹤和數據交換能力,作用距離為17千米。數據交換能力可使其同時指揮數個火力單元作戰。25毫米高炮攻擊2500米距離上的目標,飛彈攻擊6000米距離上的目標,彈倉內裝400發待發炮彈,車內攜帶600 發備份彈,高炮的內裝填可在15分鐘內完成。另外,可根據底盤的大小決定備份飛彈的帶量。
“輕型防空裝甲車”(LAV-AD)系統是美國研製的一種彈箭炮三結合防空武器系統,主要用來對付固定冀飛機和直升機,也可使用火炮對付地面目標。該系統採用8輪驅動輕型裝甲車底盤,其炮塔由“運動衫”防空炮塔改進而來,裝備一門25毫米GAU—12管加特林炮、一個7管HYDRA70火箭發射器和8枚“毒刺”地空飛彈。配裝的感測器有前視紅外、晝間電視、雷射測距儀和自動跟蹤與火控系統。該系統的戰鬥全重為13.2噸,作戰人員2人,彈藥攜帶量為990發25毫米炮彈和16枚“毒刺’飛彈。
能力提高
在未來信息化戰場上,野戰防空作戰要想勝利完成抗擊敵空中打擊,保衛軍隊集團及其作戰行動安全的任務,就必須適應敵空襲作戰的變化,將信息技術廣泛套用於野戰防空武器裝備和系統中,從7個方面提高野戰防空作戰能力。
一是提高野戰防空的指揮與控制能力
快速高效的指揮控制是防空作戰的核心。運用計算機技術和網路通信技術,將野戰防空各級作戰部門的終端連線起來,形成指揮自動化系統,實現信息流對人力流、物質流、能量流的有效控制,達成施控者(指揮官)與受控者(各作戰單位),以及受控者與受控者之間信息資源的共享,完成野戰防空系統的一體化整合,減少指揮層次,提高反應速度,從整體提升野戰防空的指揮與控制能力。
二是提高野戰防空的偵察預警能力
能否及時、準確地獲取敵空襲系統及其電子技術情報,是野戰防空作戰的基礎和前提。各種偵察衛星和戰場偵察監視系統的使用,使得戰場空前透明。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將電子感知技術、可見光感知技術、紅外多光譜感知技術套用於偵察衛星、偵察飛機、相控陣雷達、雷射、紅外、超音波等各種探測與感測設備,使得獲取空中目標信息的手段和途徑更加豐富。
三是提高野戰防空的火力打擊能力
火力是防空兵遂行戰鬥任務的基本手段。將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套用於防空火力系統,實現自動生成火力計畫,在自動或人工輸入敵目標性質、數量及定位信息後,迅速生成火力支援計畫,以文字和圖表形式傳送到各火力支援單元,有效地提高火力打擊的準確度。
四是提高野戰防空的機動能力
機動是防空作戰應對高技術空襲的重要手段。套用信息網路技術、感測技術和GPS定位技術,使防空兵機動力能夠得到充分發揮,從靜止的計畫階段到高度機動的戰鬥階段,都能夠隨時掌握敵、我雙方的準確位置,增強實施機動作戰的指揮控制能力,尤其是在機動作戰中,部隊可以迅速形成有利態勢,加快作戰進程。
五是提高野戰防空的電子對抗能力
電子戰是現代戰爭的首要打擊手段。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的特點之一是在實施直接軍事打擊之前,進行電子干擾,以癱瘓敵方的防空和指揮系統。因此,利用信息技術,建立健全防空信息對抗體系,提高野戰防空電子戰能力,將是決定戰爭成敗與否的一個關鍵因素。
六是提高野戰防空的生存能力
"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戰爭的準則,也是防空作戰的基本原則。套用現代技術提高野戰防空的生存能力,是現代戰爭對防空作戰的客觀需要。將數位化技術套用在戰場上,提高野戰防空生存能力,是各個國家提高野戰防空生存能力的共同做法。
七是提高野戰防空的保障能力
可靠的後勤保障是決定現代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將信息、後勤和運輸技術有機結合,實現後勤保障一體化,將各級後勤編組成一個結合嚴密的統一體,使所有後勤保障部隊在整個作戰空間內有機融合,全面掌握從後方工廠到前沿分隊之間的各種保障活動,同時完善定點後勤供給系統,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資分發和運送效率,減少對補給設施的需求,減輕部隊部署對輜重的負擔,擴大戰場分發能力和供給範圍,延長供給時間,使之對危機能做出快速反應。
未來野戰防空作戰,只有利用信息技術這個"粘合劑"、"倍增器",將作戰能力進行有機整合,提升綜合戰鬥力,才能有資格、有條件與其它防空作戰力量一道,構建一體化聯合防空作戰體系,從而發揮整體作戰威力,勝利完成防空作戰任務。
發展
21世紀防空飛彈的需求
歐美需求
在進入21世紀的野戰防空,東西方的野戰防空也開始出現明顯的差異。在1980年代時,美國的阿帕契直升機與A-10攻擊機,對於前蘇聯的地面部隊造成極大的威脅,使的前蘇聯在防空飛彈的發展上,有更優於西方的性能與設計。但是進入21世紀的今天,西方國家面對中部隊進行野戰防空訓練俄羅斯的各類重型戰機與直升機的出口,使的西方也開始面對這類威脅。無人飛機的發展,更讓西方與俄羅斯更加重視對於這類低可視度的戰機的辨識。目前西方的野戰防空飛戰設計發展分為下列幾項
1.重視對付多種目標能力。 在以往的野戰防空飛彈,大部分都是對付戰機與攻擊直升機。進入21世紀之後,巡弋飛彈已不在是美俄獨有的科技,無人飛機與匿蹤戰機的發展也增加了防空飛彈攔截的困難度;因此防空飛彈需要對付的目標變得多元化,對於飛彈與雷達的性能也相對提高。
2.射程必須提升。在過去,空對地飛彈的射程並沒有像今天這樣,隨便一種空對地武器就能達到防空飛彈的射程之外。這種問題在80年代的前蘇聯就已經遇上,但是現今的武裝衝突這類問題已經是歐美國家一樣會遇到的問題了。
3.複合式導引。反輻射飛彈這類對付雷達的攻擊武器,讓野戰防空飛彈的導引、搜尋雷達顯得更加脆弱。除了雷達之外的導引技術也成為必要裝備,如光電等電視紅外線導引成為在雷達被摧毀後的預備導引系統。此外西方也將戰機所使用的射後不理飛彈,移植到陸上系統,使防空飛彈也能實現射後不理的能力。
4.抗干擾與強化預警能力。在抗干擾部分,西方國家沒有經歷過俄羅斯的反輻射作戰,因此在這個部份,可以說西方的飛彈抗干擾普遍缺乏實際的經驗下,西方的抗干擾多半是在作戰中才慢慢建立。早期預警能力則是歐美國家本身的強項,C4ISR系統的建立,讓防空飛彈本身的預警與數據傳輸更加流暢,也是現代戰爭所必備的一個項目。
5.載具、導引、射控雷達於一體。雖然在東西冷戰發展的過程中,這個項目很早就被列入考慮。不過從目前看來,最近所設計的新型野戰防空飛彈,大部分都沒有採用此設計。主要是目前歐美野戰防空多半將現有空對空飛彈轉移為陸基系統,相對於冷戰當時專為防空所設計的野戰防空飛彈,因此降低成本考慮可能為目前西方防空飛彈缺乏此設計的原因。
俄國需求
俄羅斯從早期為了對付U-2的入侵,到越戰、中東戰爭這類區域性衝突,就不斷在面對西方的空中威脅。與其說是不斷被西方反制其防空飛彈能力,不如說是西方都是在先遭到重創後才開始對其進行反制。俄羅斯的防空飛彈經歷過這類大大小小的戰役,對於防空飛彈的設計,常有別於歐美等國的設計。俄羅斯21世紀的防空飛彈設計需求,分為下列幾項:
1.重視對於小型導引武器的打擊。相對於歐美加強對巡弋飛彈等低空目標的打擊能力,俄羅斯很早就有對於巡弋飛彈做出反制的因應。目前俄羅斯防空飛彈主要是對於反輻射飛彈、精靈導引炸丄彈這類小型導引武器的反制。除了採用數組雷達加強對細小目標的辨識,導引雷達也採用數組式,增強對於細小目標的攻擊精確性。對於導引飛彈打擊能力,也成為俄羅斯宣傳其防空飛彈的重點。
2.多重導引與干擾能力。由於很早就經歷過反輻射飛彈的威脅,因此俄羅斯的防空飛彈,幾乎都採用多頻導引。此外除了導引雷達本身,也很早就將光學導引系統列為備用導引裝置。面對紅外線、電視導引的武器威脅,俄羅斯採用跟戰車相同的反制方式,使用煙幕放射器。反輻射飛彈這類雷達導引的武器,俄羅斯則是在防空飛彈上裝備能混淆飛彈識別的干擾絲髮射器。這類務實簡單的反制方式,成為俄羅斯防空飛彈必備的裝備之一。
3.重視機動性與實時防空。俄羅斯國土廣大,加上早期的攻勢戰略,機動性成為俄羅斯防空飛彈必備的條件之一。俄羅斯對於底盤載具的通用性也非常重視,雖然是不同系統的防空飛彈,但是階可整合於同種載具上,一種系統也能搭配各種不同的載具,因此俄羅斯防空飛彈的模組化程度相當的高。另外在1980年就已經體認到現代攻擊機與直升機的強大威脅,單純的自走高炮的射程與野戰防空的反應能力,已經不再能應付現代戰場上的威脅。因此俄羅斯創造了世界第一款的彈炮合一系統,後來發展的防空飛彈的反應時間,也達到了實時防空快速反應能力。相對於西方為了節省研發成本而採用現有飛彈與傳統設計,俄羅斯防空飛彈在這點似乎有一枝獨秀的現象。
4.強化戰場整合與通訊能力。俄羅斯陸軍從冷戰到現在,對於空軍的不信任,加上空軍本身預警機數量就不足。此外俄羅斯早期的防空,多半重視地面雷達指揮管理。雖然這種地面雷達掌管陸空防空武器的作戰,已經不符合目前的作戰需求,但是缺乏預警機的俄羅斯,則是將防空飛彈系統採用多雷達的方式取代。多雷達的防空系統的優點在於可以抵銷掉反輻射飛彈的威脅,因此如何將這些地面系統加以整合,也成為俄羅斯21世紀防空作戰發展的重點。俄羅斯的防空飛彈系統大部分都有一個指揮車整合各飛彈發射載具,而俄羅斯目前所發展的就是如何再將這些指揮車在整合起來,從小到大,整合成一個龐大的防空指揮體系。這可以說是俄羅斯在預警機不足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實用辦法。這些師級、旅級的指揮車,不但可以負擔多種防空系統的通訊與指揮,還可以指揮空中目標,達到聯合作戰的需求。
向西方取經的紅旗
美俄雙方從1960年代開始,就開始了野戰防空的競爭,已經形成了各自需求防空飛彈系統。相對的來看當時的中丄共防空飛彈,從冷戰初期,接受蘇聯的SA-2型飛彈的援助,在1960年代擊落了一些台灣空軍所派出的偵察機。但從中蘇交惡之後,中國的各項軍事工業,幾乎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最明顯的例子是1965年啟動的紅旗41型中低空防空飛彈計畫,後在1966年改稱為紅旗61型。這款防空飛彈當初被解丄放軍認為是超英趕美的一項技術性指標,為了實現當時先進防空飛彈計畫而開發的。但是遇上文化大革命與本身技術能力不足,此時也碰上的中蘇交惡,對於本身技術上的不足,更是難以解決。中丄共第一款的野戰防空飛彈,就這樣搞了20多年才在1988年定型服役(初期是做為海軍艦艇的防空飛彈)。因此西方從1960~1980年代所經歷的野戰防空的設計發展,中丄共是完全沒有經歷過,最諷刺的是1960~1980年這段期間,除了紅旗2型(SA-2)防空飛彈以外,中丄共的低空防空,完全依賴自走防空炮這類火炮武器。
1980年代西方國家為了拉攏中丄共對抗蘇聯,開始與中丄共進行接觸。直到天丄安門事丄件發生之前,中丄共已從歐洲國家取得不少防空飛彈技術,以義大利和法國的防空系統最為明顯。中丄共在1980年取得義大利的蝮蛇飛彈,雖然合作生產的協定在1<0>989年天丄安門事丄件之後被取消。但中丄共科學家利用這款飛彈的基礎上研發了紅旗64型(獵鷹60),飛彈在1994年布署,只有少量的生產。整個系統由6輛飛彈發射車、3輛導引雷達車、1輛搜尋雷達車與1輛發電車所組成。搜尋雷達可同時偵測40個目標,並對其中12個目標進行追蹤,由3具導引雷達同時發設3枚紅旗64型飛彈進行攻擊,雷達偵測到目標鎖定的反應時間為9秒。紅旗64同時也外銷給巴基斯坦等國外客戶。
中丄共在198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紅旗12型(凱山1型)的研發計畫,飛彈在1989年進行試射,1994年完成定型,1996年裝備部隊。計畫取代老舊的紅旗2型防空飛彈,紅旗12型的最大射程為42公里。主要突破在於跟愛國者飛彈相同的搜尋、導引一體化的數組雷達,整個系統由6輛飛彈發射車、1輛搜尋導引雷達車、1輛指揮車與裝備18枚備用飛彈的後勤車輛。不過根據了解,紅旗12型從行軍到部屬,需要長達30分鐘的時間。可以理解紅旗12型的自動化程度與技術成熟度仍然不高,基本上不適用於野戰機動防空的布署,只能用於陣地防空。相對於俄羅斯的SA-17型中程防空飛彈,其填彈車也能當作發射車使用,自動化程度也高於紅旗12型。雖然SA-17型沒有採用搜尋雷達導引於一體的防空雷達,但是SA-17型的每輛發射車上都具有獨立的導引雷達,這些導引雷達更具有獨立搜尋的獨立作戰能力。相較於紅旗12型飛彈,當單一的搜尋導引雷達遭到摧毀時,整個龐大的系統都將陷入癱瘓,沒有備用雷達可用。而且紅旗 12型的飛彈射程只有42公里,就算是最近公開的紅旗12型A也只提升到50公里。
雖然中丄共在國際市場上主推紅旗64型與紅旗12型,但是中丄共陸軍部隊所大量採用的野戰防空飛彈,卻另有不同。法國的響尾蛇防空飛彈成為中丄共在天丄安門事丄件發生前,成功獲得技術轉移的一款野戰防空飛彈。研發計畫在1979年就開始進行,1983年完成原型,在1986年試射,1988年開始生產部暑,由於是完全授權訪制,因此整外型幾乎與法制的響尾蛇飛彈相同。中丄共同時也引進了義大利研發的SIDAM自走高炮,利用SIDAM的基礎,研製了PGZ-95 彈炮合一自走高炮。PGZ-95在1999年第一次公開亮相,裝備4門25公厘高炮與4枚QW-2(前衛2)型防空飛彈。系統採用雷達導引實反應時間為 10秒,採用光電導引的反應時間為6秒。PGZ-95還裝備一輛指揮車,可指揮6~8輛PGZ-95,系統之間如採用數字通訊,傳輸範圍為5公里,如採用無線電通訊為15公里。紅旗7型與PGZ-95皆具備全天候攻擊能力,可說是解丄放軍邁向下一個階段的兩款野戰防空系統。 [1-2]
從珠海檢視新三打三防
2001年解丄放軍公布了其新的國家戰略,就是常聽到的新三打三防。在過去解丄放軍的三打三防戰略為打坦克、打飛機、打空降,防原子、防化學、防生物這類冷戰時期的戰略思想。新三打三防的項目則為打匿蹤戰機、打巡弋飛彈、打武裝直升機,防精準打擊、防電子干擾、防偵查監視。從上面項目可以知道其新三打三防戰略可以涉及到陸海空三軍的發展,因此本篇只從防空這個項目下去探討。這次珠海航展所展示的5款防空飛彈為TD-2000B、獵手2型、凱山1型 A、獵鷹60、FB-6A。其中TD-2000B與FB-6A皆是從肩射防空飛彈所延伸出來的野戰防空系統。的確,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會將肩射防空飛彈延伸成車載的野戰防空飛彈,解丄放軍也如法炮製的跟進,其中FB-6A的外型幾乎可以說是中國版的復仇者系統,獵手2型更可以說是中國版的面射型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這兩款系統皆裝備了數組搜尋雷達,從新三打三防的戰略上來看,兩款系統的確符合了部分的項目。
1.過度的模仿卻自認為先進。解丄放軍目前的各類防空飛彈,幾乎都是朝著西方的防空系統設計下去進行,如數組搜尋雷達、飛彈多軍種共享。即使是能夠掌握區域衝突中空優的美軍,也體認到空軍無法全天候的對部隊進行防空,因此像面射型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主要是提空旅級以下的單位一些防空自衛能力。相對的,解丄放軍所要面對的是美日等國強大的空優國家,解丄放軍是否有能力取得該區域的決對空優?如果解丄放軍無法取得空優,其野戰防空飛彈的設計又無法對抗美軍對地打擊,其飛彈設計應該是朝同樣面對此問題的俄羅斯下去做設計。從目前解丄放軍的各類防空飛彈皆採用單一搜尋雷達或單一導引雷達,在面對美軍的反輻射作戰,可以說是問題重重。美俄在經歷40 年左右的空防對抗,延伸出許多防空思想上的獨特設計。身為跳級生的解丄放軍,過度輪為模仿,缺乏對自身防空需求的認識。就算有在先進的雷達與飛彈,無法正確使用與完整的防空體系下,很難發揮其作用。
2.新三防缺乏突破。從解丄放軍的幾款防空飛彈設計可以發現,解丄放軍似乎認為裝備數組雷達之後,就可以增加對精確導引武器的獵殺能力。但這些充其量只是能夠對精確導引武器進行搜尋,FB-6A與獵手2型這類飛彈,前者採用光學導引,後者採用射後不理的全主動導引,但全主動導引由於波長較短,容易受到干擾而失去準度。相對的解丄放軍有從俄羅斯進口35套道爾M系統,卻不知從這套系統中取經。道爾M系統雖非射後不理,但是其導引用的射控雷達,在瞄準目標後,仍會做追蹤並修正目標位置。而且新型的俄羅斯道爾M2更裝備了干擾絲與煙幕放射器等被動干擾系統,這些都是價格不貴,但是具有實用價值的抗干擾裝備。但在解丄放軍超俄趕美的主觀斯想下,這類俄國的技術,似乎變的不值一提。
3.新三打有如半吊子。打匿蹤飛機、打巡弋飛彈、打武裝直升機,這類看起來非常響亮的口號,但實際檢視目前解丄放軍的野戰空防似乎毫無說服力。首先上述提到的紅旗7型與 PGZ-95系統,這兩款系統讓解丄放軍進入傳統的防空搭配。但是說到打武裝直升機與匿蹤飛機就明顯不足。現代直升機與攻擊機的機載武器射程都在這兩款防空系統之上,PGZ-95所裝備的前衛2型飛彈,彈頭威力面對今日的武裝直升機更是明顯不足。俄羅斯研發的通古斯卡與鎧甲S1並非使用肩射防空飛彈,而是獨立研發兩段式推進的9M331與9M335飛彈,後者射程更達20公里。而且新款的彈炮合一系統更有數組雷達加以補助,俄羅斯與西方早就意識到肩射飛彈的射程與彈頭威力根本不足以對抗今日的武裝直升機,反觀解丄放軍卻一再使用肩射防空飛彈下去做延伸。此外更難偵測的匿蹤飛機與巡弋飛彈,則需要靠解丄放軍的數據連互傳,多點偵測後形成巨大的防空網。但是目前解丄放軍不管是空軍還是陸軍,對於C4ISR的建設仍有不足。雖然PGZ-95有裝備1輛可指揮6~8輛 PGZ-95的指揮車,但無法與其它防空系統共享。在無法像西方那樣裝被大量空中預警機與地面管制機的情況下,解丄放軍卻沒有像俄羅斯一樣選擇裝備師級與旅級的防空指揮車。過度的想要超俄趕美,本身卻脫離不了俄羅斯血統的解丄放軍,造成了仿製美國防空系統自身不適用,又不願意採用俄羅斯體系的窘境。